能辨准寒热的中医医术很厉害
文摘
2024-11-18 04:21
重庆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身体受寒了,脉迟六七天,身体有寒。反与黄芩汤彻其热,黄芩味苦性寒,用了黄芩汤,本来脉迟身体有寒,反而用黄芩汤清里的热,肠胃就更寒了,雪上加霜。如果肠胃虚寒,不能运化食物生成津液,病情更重了,就不能吃东西了。病人现在反倒能吃东西,是最后的一点胃气在消耗,回光返照。必死,很可能会死掉。黄芩汤里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12枚。大枣和炙甘草建中补津液,芍药敛降津液。黄芩三两,味苦性寒能清热,它没有黄连那么苦。黄芩汤清里的热,兼清半表半里的热。如果病人里寒,仍然用黄芩是错误的。辨证时,阴阳、寒热不容易辨准。脉跳快,尺脉弱,如果说有热,又能量不足;如果说寒,脉跳得又快,这有点阴虚阳亢。有的时候辨寒热辨准了,疗效会提高很多。还有虚实,有因实致虚的情况,很多慢性病是淤堵造成的。如果有实的淤堵,可在保证津液能量的前提下去淤堵。辨证的工具就是八纲,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准了,抓住了大局,病人用药下去效果很好。一个人,身高不到2米,体重才一百多斤,能有多复杂?真正把人体运行的原理掌握了,八纲辨准了,疗效可以保证。有的疑难杂症,关键的证没有问到,就不容易辨证。练习医案时,一般人能做对,这只是辨证的一部分。实际临证时,问诊要全面准确,能把需要的信息都收集齐了,那问诊的功夫还可以。问诊和抓大局这两个是关键的部分。用了黄芩汤,除里的热,肚子里面更冷了,就吃不下饭了。怎么办呢?用热性的药温里,干姜、小茴香、肉桂等。以前我家小孩头疼,让医生看。医生问喜欢喝开水还是冰水,孩子说喜欢喝冰水,喜欢喝冰水,就开了生石膏。喜欢喝冰水,里面有热,用了生石膏30克,剂量也不大。但是吃药以后,晚上吐了五次,第二天又吐了一次,还腹泻两次,就没有胃口,不想吃饭了。这是胃寒了,之前的方子去生石膏加生姜、半夏,服药后孩子就有胃口了。临证有辨证错的时候,错了以后能够纠错,医术体现在纠错上面。在《伤寒论》条文里有很多是前面的医生误治的情况,现在重新辨证即可。用了寒凉的药,病人还特别能吃,如果是回光返照,人很快就不行了。以前说辨准了阴阳,关键时刻能救命,寒热也同样非常重要。理法清晰,临证八纲辨准,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十个能辨准八九个就达到了上医的水平,这是学中医的目标。玄珠中医诊所上班时间:星期一到星期四,周六周日两天,看病请预约!
国学功夫
推广科普伤寒古中医,了解养生治病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