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一个病叫什么病名,古中医只是八纲辨证,疗效杠杠的
文摘
2024-10-29 11:23
重庆
不管一个病叫什么病名,古中医只是八纲辨证,疗效杠杠的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病人得了伤寒,发汗以后,身体和眼睛发黄。什么原因?是因为里有寒湿。黄疸有两种,一种是阳黄,发黄颜色明亮,三阳病的湿热引起的;另一种是阴黄,虽然发黄,但是发暗,身体能量不足,有寒湿。如果这个人正常发汗了,小便利,就不容易有湿热。喝水正常,小便也正常,出汗也正常,不容易有湿热,身体就不会发黄。发黄属于黄疸,是里有湿热。如果是阳证,能量足有湿热,就像前面要讲的,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但是如果病人能量不足,湿气比较重,热不重,应该主要利水,可以用五苓散加上茵陈。五苓散,桂枝、茯苓、白术,猪苓、泽泻这五味,让人体大循环运行起来,水湿排走了,加一味茵陈去湿热。如果胃虚明显,胃弱胃寒,体表毛孔是闭合的,有湿热,这个时候身体发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如果里有寒湿的黄疸发黄,可以温中利湿加茵陈,阴证加附子。看病人有什么证,对证用药。中医就是看身体的势能,顺势而为用药。如果没有汗,体表有水湿,或中焦水饮不能气化,脉也浮,可以用麻黄加术汤,这是表证。如果病人身重怕风,防己黄芪汤。肌肉跳动有的是有水饮,阴证,去桂加白术汤,就是桂枝附子汤去桂枝加白术,又叫术附汤。身体得了黄疸,具体的原因,现代医学有解释。从中医分析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病人一开始没有黄疸,现在有黄疸了,身体肯定发生了变化。这个人喝水正常,小便不利,又不怎么出汗,身体发黄了。所以这个时候只要把身体内导致发黄的环境改变了,致病因去掉了,黄疸自然就好了。中医不用研究黄疸是否由胆红素引起的,不要辨病,而要辨证。对于肿瘤,我问学现代医学的朋友怎么看待肿瘤,答复是腺细胞增生。我想知道肿瘤是哪种淤堵,是气滞、水饮,还是痈脓、痞结、脏结。问了也没有答案,就只能辨证。把人体的大循环打通,身体运行异常,就帮助身体调整一下,这样用药效果很好。中医辨证,而不辨病。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病人受寒七八天,身黄像橘子一样,很黄,甚至眼白也发黄了,小便很少。在问诊时,有的病人白天只有两次小便,次数少。我平时小便少,所以感冒的时候,鼻涕眼泪非常多,涕泪交加。我不喜欢流那么多鼻涕,因为要一直擦,把鼻子都擦红掉皮了。但后来一想,身体为什么流那么多鼻涕呢?这是身体在向外排水饮。顺势而为,就用去水饮的药帮助身体,吃了一剂药,感冒就好了。病人身体发黄,小便不利,肚子有点胀满,喝水是正常的,小便少,也不出汗,怎么办?用茵陈蒿清湿热,栀子清三焦的湿热,再加上大黄,小剂量的大黄可以利小便。大剂量的大黄会导致腹泻,小剂量可以利小便。如果大便稀溏,腹部按压不痛,可不加大黄。大黄相当于推土机,可以疏通体内的淤堵,有瘀血、肠痈、干硬大便时都可以疏通。病人是阳明证,小便不利,肚子胀满,能量为阳,病位是里。说病位在里,里有湿热。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蘖(二两)病人受寒后,身体发黄,发热,病在里,栀子柏皮汤主之。用栀子柏皮汤,栀子15个,炙甘草一两,黄柏二两。栀子除烦热,能够清热去黄,黄柏味道厚重,可以清三焦的热,尤其是清下焦的热。黄疸,在表可以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里的湿热可以用茵陈蒿汤,表证、里实证不明显可以用栀子柏皮汤。栀子柏皮汤病位应该是里湿热,但是没有腹满、肠道淤堵的里实证。味苦性寒清热的药有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等,传统讲苦能燥湿。黄芩一般用于半表半里证,清半表半里的热;还有黄芩汤,黄芩也可以清里的热。黄连味道更苦,偏清里的热。黄连和黄芩都可以清里的热,黄柏味道厚重,更偏重于清下焦的湿热。如果下焦有湿热,阴痒,女性白带偏黄,或者是男性下身肿,有湿热,可以用二妙丸,苍术加黄柏去下焦的湿热。但是更热一些的证,用黄柏是可以的,白术苍术可以不用,用泽泻猪苓来清下焦的热。如果小便发热发烫,可以加上滑石。小便涩痛,阴虚,加阿胶。用栀子柏皮汤的时候,病人身体发黄,有热,下焦可能有湿热,下身痒。还有的女性白带黄,这个时候加黄柏,用黄柏清下焦的湿热。像猪苓汤证是小便热、涩痛,就用阿胶。阿胶化开后黏黏的,黏腻的药物一般可以滋阴,还有熟地、麦冬、枸杞等。玄珠中医诊所上班时间:星期一到星期四,周六周日两天,看病请预约!
国学功夫
推广科普伤寒古中医,了解养生治病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