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继勇,付 毅
201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制定技工院校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定期组织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技能操作水平,安排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生产实践活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时间给予明确要求,说明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在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不断迭代更新的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迫切需要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市场需求,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多方面原因使得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加强教师企业锻炼效果,促进学校和企业的深度交流,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要构建合理有效的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机制,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内驱力方面推动专业教师提升专业实践技能。
Part.01
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评价机制存在问题
(1)评价机制脱节。随着市场专业技术的发展和教师职称评聘的需求不断提高,技工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评价机制严重与社会发展现状脱节,无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少企业实践评价标准还停留在改革初期,考核内容老套冗余,严重与当今市场需求不符合。比如,未罗列出关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模块的评价内容。评价结构与教师个人发展和市场需求关系不大,相互脱节,导致教师不重视企业实践的评价结果。
(2)评价方式单一。目前教师企业实践效果的评价方式主要看企业评语,评价呈现形式比较单一,流于形式;对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评价仅有企业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未涉及企业实践教师的实际需求,评价参与者单一化;对所有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评价内容和方式都一样,缺少专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融合。
(3)评价内容不全面。技工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评价制度的评价内容含糊,没有明确评价操作的细节;而且评价内容千篇一律,未体现专业性、评价对象的针对性,使得教师积极性不足;评价内容基本都集中在企业评语,浮于表面,没有实质性的评价对比。比如,参加企业技改项目评价,没有明确指出参加技改项目呈现的考核成果内容,也未明确指出在项目中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Part.02
教师企业实践效果评价机制存在问题
(1)强本固本,完善评价机制。技工院校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推动者,主管部门要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考核内容。以专业背景为基础,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职称评聘需求和企业用人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教师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对接企业和岗位。同时,为了保障教学正常运转,将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定岗实践内容与教师的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师企业实践和教学两不误,合理安排企业实践的人数,分批有序开展企业实践。最后,做好教师企业实践的后勤保障,比如,交通费和伙食费等基本保障。解决教师企业实践的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投入到企业实践中。
(2)实事求是,丰富评价内容。结合校企合作成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细化教师企业实践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细化企业实践效果评价机制。将技工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内容分为教学型、应用型和科研型三种。教学型主要针对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学习和实践,同时到企业实践的教师可以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企业员工进行基础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拓宽校企多渠道合作方式。应用型企业实践教师主要对企业生产一线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实践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该类型教师的实践时间不局限于寒暑假,可以通过线上建立长期联系,教师自行安排时间,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策略和方案,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科研型企业实践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所具备的科研探索能力,与企业前沿专业技术相结合,对企业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和优化,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一方面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满足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的评聘要求。
(3)知己知彼,构建评价反馈机制。目前技工院校对专业教师企业实践质量的考核大都是学校单方面展开,而企业实践涉及学校、企业和教师个人三个方面,只有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协同作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工作任务,只有企业有效参与到教师企业实践的考评中来,校企合作共建监督考评机制,是保证教师企业实践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了考察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对教师,或者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要考虑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企业的评价,在评价机制中设置教师对企业的反馈情况及专业发展需求。同时,学校在教师企业实践结束后,联合企业对教师的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明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加强自我管理。
Part.03
结语
教师企业实践是技工院校专业教师的重要工作,对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技工院校和企业应不断完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提高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效果,实现技工院校、企业和教师三方共赢。教师应从主观上认识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平台,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将生产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