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海红
1 教学设计思路
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依托任务进行训练,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以知识为目标,依靠问答习题来教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动”起来,教学评价看学生“学”得怎样。传统的以课本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目前实践教学的要求。汽车信贷与保险课程任务型教学是依据“汽车贷款业务”和“汽车保险业务”这两个真实工作任务设置的。“汽车贷款业务”创设了在汽车4S店信贷专员给购车客户办理汽车贷款的情境,以汽车消费贷款的流程步骤:提供汽车贷款咨询、推荐贷款方案、计算首付及月还款额、办理贷款手续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边学边做,直到能独立完成汽车贷款业务。“汽车保险业务”遵循了汽车保险合同“订立—修改—执行—重订”的周期规律,创建了平安保险公司车险投保、批改、查勘理赔、续保等任务,每个任务都在一定的情境或案例中开展,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逐步掌握更全面的汽车保险知识和技能,并架构起对车险业务的认知。
2 学习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实施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任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置身于需要完成任务的一种场景当中,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创设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任务型教学课堂实施以“做中学”的方式开展,“汽车信贷与保险”课程共分为2个一级任务,6个二级任务和20 个三级任务,见表1所列。
其中简单的任务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并通过随堂考核来评估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复杂的任务以团队形式来开展,通过学生讨论、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后及时评价反馈,达到学以致用、解决车险问题的目标,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团结、善思的职业素养和诚信负责的职业道德。
3 情境任务创设
汽车信贷与保险课程是基于汽车4S店和保险公司真实项目组织教学,为了有效传授知识技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习得技能,形成素养,课程的较多实践任务采用情境演练法。本课程共创设了5个情境,包括汽车贷款业务、车险投保业务、批改手续业务、车险理赔业务和车险续保业务这5块内容,每个情境都是真实的案例,提供背景信息、照片、视频等学习资料,每个学生都扮演具体的角色,比如理赔环节中,有接报案工作人员、查勘员、交警、定损员、赔款理算人员、客户等角色,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激发起好奇心和学习的源动力,主动学习并完成任务。教师会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学习资料中有该业务流程的详细步骤、指导内容和业务工单,小组内成员可以讨论制定执行计划,并按照流程内容妥善实施。
在情境设计中,可以制造一些有“困惑”的情境,比如理赔环节中关于轮胎单独损坏,保险公司拒绝承担赔偿责任的情节,查勘员该如何处理车主抱怨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往往蕴含更多的教育元素,需要学生表达个人对问题的观点、信念和判断,并说明理由,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互动的过程,由此激发的讨论,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学习。丰富多样、有戏剧冲突的情境设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互动能力、职业素养和人生态度。
4 教学实施安排
汽车信贷与保险课程的教学实施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图1)。
课前为研学,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发布文本视频等预习资料,学生看资料完成测试,或者通过调研了解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概况。课中一般分为引入、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6个步骤,教师在带领学生回顾预习完成情况后,随即提出本次课的任务和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任务分析、分工、制定方案、汇报等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做好指导、答疑、组织汇报的工作,最后的评价由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3种方式完成。课后教师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及完成效果,继续完善任务设置,并留给学生一些思考题或实践性作业作为课程的拓展。
5 课程考核评价
任务型课程注重实践,平时上课以任务完成为主,让学生练习5个情境任务下的多个实践任务的操作,学生需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工作,课堂上开展情境任务操作或演练,记录下任务完成的流程和结论,并写反思。因此,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表现(40%)+期末考试(60%),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工作任务表现、业务工单填写组成,共占40 %;期末考试抽取任务工作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技能操作内容,以综合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60%。
6 教学反思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正三角形模式,从下至上,即由一般的普通知识(三角形底边)到具体应用(三角形顶端),由知识概念引入、知识推演到应用,比如先讲保险查勘要点,再让学生填写查勘记录。而任务型教学是一个倒三角形,自下而上,从具体的一个点切入(三角形底端),发展到普遍的知识(三角形顶边),即先让学生先学会填写查勘记录,再总结保险查勘的操作要点。因此,在开展任务型教学时,教师应把控讨论的方向和演示的进度,准备好充足的保险知识,随时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在学生讨论或演示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任务型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从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能因材施教,给定任务由易到难,或做个难易层次的区分,及时鼓励表扬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进步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