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多学科力量,为高危妊娠护航——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第七届高危妊娠多学科诊治(MDT)及助产技能培训会议”盛大启幕

健康   2024-12-22 22:29   北京  



2024年12月2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妇产学会主办,北京市昌平区产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协办的《第七届高危妊娠多学科诊治(MDT)及助产技能培训会议》在京举行,大会首日共有18位专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来自全国各地近200名学员参与本次会议。妇产科在线作为大会合作媒体,为您带来会议精彩报道。







开幕式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部主任、产科主任蔺莉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梁军院长致辞


梁军院长对参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成立十周年之际,产科举办“第七届高危妊娠多学科诊治(MDT)及助产技能培训会议”向蔺莉教授及各位同仁表达了深深的敬意。他特别提到妇产中心在医疗、教学、科研上的显著进步,并感谢各位专家的支持。作为肿瘤科医生,梁军院长高度肯定了MDT诊疗模式在疑难复杂病例诊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它有利于疑难复杂病例的治疗和多学科的发展,鼓励大家继续支持妇产中心的发展,并欢迎大家加盟其中共创医院的美好未来。最后,梁院长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幼保健院
刘凯波主任致辞


刘凯波主任指出,分娩量的持续下降给产科带来了挑战,但国务院下发的生育支持政策文件为产科发展带来新机遇。这些政策包括加强自身健康服务综合防治能力计划、生育保险政策的调整等。同时,刘凯波教授也指出了产科转型期所面临的考验,呼吁大家思考如何推动科室发展,提供全流程、有温度的服务。最后,她肯定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产科的发展,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为产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莉教授致辞

蔺莉教授首先回顾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产科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产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也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在各方努力下,2022年成为北京为数不多的产前诊断机构之一。蔺莉教授借会议机会感谢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同道对北大国际医院产科发展给予的支持和肯定。最后,蔺莉教授对专家和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希望大家能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主题讲座




刘凯波教授:北京市孕产期保健状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幼保健院刘凯波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孕产期保健状况,并指出早产的发生与忽视高危因素评估、产前门诊沟通检查不足、早产儿分娩前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密切相关。为此,刘教授提出了早产防治策略,包括高危人群识别与干预、产儿科合作加强宫内评估、处理先兆早产、实施产儿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及加强早产分娩和产后的管理等。同时,强调应注重关口前移,关注孕前保健,加强产科精细化管理,制定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建立多学科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及利用,共同提升北京市孕产期保健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胡娅莉教授:2024版早产指南的解读
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指出,《2024版早产指南》在多个关键领域进行了更新,首先强调了胎龄准确评估对于早产诊断的重要性,推荐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顶臀长作为最佳评估方法。针对孕中期宫颈缩短的情况,指南提供了关于阴道孕酮与宫颈环扎的选择建议,紧急宫颈环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推荐应用,以及四大类宫缩抑制剂在早产的应用策略。此外,早产分娩时的脐带处理,特别是延迟结扎脐带的方法,也被纳入新指南进行了推荐。这些更新和细化反映了早产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指导,旨在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苟文丽教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进展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苟文丽教授指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疾病。在诊断方面,苟教授强调了准确评估病情的重要性,并对血管生长因子等生化指标在评估胎盘功能上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治疗上,苟教授详细介绍了HDP的处理原则,包括住院评估、降压治疗以及适时终止妊娠等。她特别指出,降压治疗应针对所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给出了具体的降压药物选择。同时也强调了掌握终止妊娠的指征和时机的重要性。

刘国成教授:现代家化产房建设与管理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产房作为迎接新生命降临的神圣之地,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与医疗服务的品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刘国成教授深入剖析了产房向现代化转型的迫切性与实践路径。他强调,一个标准的现代化产房应集先进设备、人性化设计、高效管理、严格质控及前沿信息技术于一体。此外,还着重介绍了无痛分娩技术的推广、家属参与度的提升以及孕妇心理健康关怀的重要性。同时,他展望了未来产房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如AI交互系统在产前指导、产后护理中的应用,预示着智慧医疗将成为产房管理的新趋势。

陈倩教授: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管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倩教授表示,绒毛膜下血肿(SCH)是胎盘形成早期,由于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受损导致的血管脆性增加,进而在胎盘出血时,血液在绒毛膜与外部蜕膜间积聚形成的。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性阴道流血。超声是诊断SCH的主要方法,表现为宫腔内无回声暗区,形状多样,但需注意漏检率。对于无大量出血、胎儿情况稳定的患者,保守治疗伴超声动态观察是必要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与流产、早产的关系,以及不同大小、出现早晚的SCH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


赵扬玉教授:产科危急重症诊治思维训练
产科危急重症的处理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对产科医师的专业能力和应急反应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展示了在处理产科危急重症时的冷静判断与迅速行动的重要性。赵教授强调,面对危重孕产妇,临床医师需具备快速准确的诊断能力,以及有条不紊的急救思维,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她也指出了中国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但仍需关注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产科出血,并积极探索新的救治措施,以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李刚教授:ECMO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李刚教授讲解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的应用。ECMO作为一种循环辅助手段,可用于多种情况,包括心脏手术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爆发性心肌炎、心肺复苏、脓毒症休克、肺栓塞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此外,ECMO还适用于ARDS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围产期相关的心力衰竭等情况。对于孕产妇,ECMO能改善机体供氧和心输出量,但由于妊娠期的生理特点,如心肺、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变化,需特别注意把握ECMO的应用时机和终止妊娠的时机选择。


严智强教授:胚胎遗传病诊断联合HLA配型技术在脐带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严智强教授对胚胎遗传病的诊断方法进入了深入研究。他表示,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胚胎是否携带遗传性疾病。严智强教授还探索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技术与脐带血临床治疗的结合应用。HLA配型是确保移植成功和减少排斥反应的关键步骤,通过与脐带血治疗的结合,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找到合适配型供体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福音。


陈蕾教授: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的解读及病历分享

解放军总医院陈蕾教授解读了《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24)》,并分享了临床病例。新版指南调整了引产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强调促宫颈成熟、严密观察宫缩和胎心、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在减少引产并发症方面的重要性。根据每个孕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引产方法,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引产过程,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姚兰教授:分娩镇痛新进展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姚兰教授就分娩镇痛的新进展进行了讲解,内容涵盖分娩镇痛的历史回顾、相关并发症及处理、以及镇痛方法。她提到,分娩镇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而现代则有多种镇痛方法,包括情感陪伴分娩、连续硬膜外镇痛等。关于分娩镇痛相关并发症,她强调,以预防为主,麻醉医生需要定时查看患者,及早发现问题。此外,发热、尿潴留等并发症也需要早发现、早处理。最后,姚兰教授指出,多学科协作对于提供优质的舒适化分娩服务至关重要,产科医生、麻醉医生和产房助产团队需要紧密合作,实现分娩全程镇痛仍需继续努力。


潘虹教授:全外显子测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潘虹教授指出,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在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潘教授展示一例胎儿头颅形态异常和脑结构异常超声图像,通过WES检测出的ARX基因移码变异,具有很高的致病性变异。潘教授还建议,如果孕妇再次怀孕,需要进行羊水穿刺产前诊断以排除之前检出的ARX致病性变异。此外,潘教授强调,WES检测在产前遗传学病因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应用时需要先排除染色体和CNV异常,并认真分析病史和遗传检测的指征。对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多位专业人员合作完成,以避免临床过度解读。


裴秋艳教授:产前超声诊断在MDT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裴秋艳教授指出,产前超声诊断经历了从知识匮乏到探索和认知,再到如今快速发展的历程。裴教授强调,产前超声诊断在MDT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提供关键的影像学信息,产前超声能够辅助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同时,也指出了产前超声诊断面临的挑战,包括更精准的产前咨询和更好的围产期管理方案。这要求产前超声医生不仅要掌握不同类型、不同亚型的胎儿先天性畸形的超声特征,还要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以及和染色体异常相关的超声特征,做到产前细化危险分层诊断。


魏瑗教授: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胎儿医学诊疗模式——胎儿医学多学科会诊的流程和质控

新时代背景下,胎儿医学作为产科的重要分支,正快速发展以满足健康生育需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魏瑗教授指出,胎儿医学涵盖遗传学、影像学等多个领域,强调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然而,胎儿医学也面临挑战,如出生人口下降、生育年龄后移等。多学科会诊(MDT)模式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提高诊断准确性,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但MDT实施中也存在政策支持不足、沟通与协作障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胎儿医学整体构架,如建立个性化胎儿生长曲线、全周期随访网络等。


李智教授: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重点相关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李智教授指出,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TOLAC)需考虑既往剖宫产次数,1~2次者可尝试,超过2次者不建议。疤痕形成与恢复影响TOLAC成功率,术后2~3年子宫肌肉性最佳,之后逐渐退化。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需考虑指征与禁忌症,如无阴道分娩禁忌且疤痕状况良好,可考虑TOLAC。TOLAC成功要素包括孕产妇同意、专家判断、团队观察、快速处理及产后护理。然而,TOLAC面临孕产妇选择少、学界要求高、医疗护理制度挑战等困境,未来还需通过专业客服、专家鉴定、医疗护理合作及产房手术室建设等措施加以改善,确保TOLAC安全有效。


蔺莉教授:降低剖宫产率产房之行动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蔺莉教授首先强调了剖宫产作为产科最常见手术在产科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我国剖宫产率存在的问题,尤其应关注无医学指征和指征掌握不合适的剖宫产术。应对孕妇宣教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利弊,提高广大孕妇对此的认知。蔺莉教授提出了一系列产房控制剖宫产的措施,包括加强产前准备、提供分娩镇痛和陪伴分娩服务,提升助产技能、正确识别胎心监护和对产程的综合管理和判断能力。


王静教授:地贫的筛查和产前诊断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王静教授指出,妊娠合并贫血有多种类型,其中地中海贫血(地贫)需特别关注。地贫由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孕前需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铁负荷,以避免重型地贫患儿出生。孕期管理需根据贫血程度进行,必要时输血治疗,并预防深静脉血栓。产时和产后需加强贫血管理,检测Hb水平,并考虑输血治疗。此外,夫妇同型地贫需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孕期监测胎儿贫血情况。


刘国莉教授: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筛查与管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国莉教授强调,妊娠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早期识别与治疗对改善妊娠结局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诊断“金标准”PSG难以普及,且缺乏便捷有效的筛查工具,导致诊断率和治疗率低下。关于筛查时机,专家意见不一,但建议将OSA筛查纳入常规产检。当前研究聚焦于开发更精准的筛查工具,如量表、预测模型及家庭监测等,旨在建立最佳预测模型。总之,家庭睡眠呼吸监测有望成为未来筛查首选,早期干预OSA可改善母儿健康和结局。


杨慧霞教授:妊娠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指出,妊娠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妊娠相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产后溶血尿毒综合征(pHUS)、重度子痫前期和溶血、HELLP综合征等,临床表现相近但鉴别困难,需尽早明确诊断。TMA发病机制涉及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聚集形成微血栓等。产后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应考虑妊娠相关TMA,如病情持续加重,需排除HELLP综合征,考虑pHUS。妊娠相关TMA诊断和治疗仍棘手,需多学科团队共同诊治。HUS治疗方法包括血浆置换、血液透析等,特异性抗补体治疗——衣库珠单抗已证实对该类疾病长期治疗有效。





主持风采





精彩花絮



声明:本文由妇产科在线采编,经组委会审阅后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APP下载、微信医生群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具体详情
如有会议直播/学术报道
商务合作/原创投稿等需求
请联系我们

业务合作:段老师 18612983124

原创投稿:fcktougao@126.com

座机号码:010-56291763

妇产科在线
面向妇产科医院、专家、医师,提供专业信息传播服务的专业学术门户网站。致力于为中国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专业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以推动我国妇产科医学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