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豹┃乡愁产业案例研究76:金华磐安炼火,中国传统民俗的“活化石”

三农   2024-07-03 17:11   浙江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金华磐安炼火,中国传统民俗的“活化石”





一、乡愁故事与乡愁文化

磐安炼火,古老的一种崇拜火神的民俗活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错落于金华市磐安县双峰、盘峰、仁川、深泽乡及周边区域。每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当地人推舟送福,向天降火,感恩之情溢于言表。一旦遭受灾害或疫病,或生病时,便会请人主持该仪式,以求神庇佑,踩火避灾,又称“炼火”。这一场景与古代的狩猎文明相似,炬火点燃的岁月中,山区人民用炽热的篝火,辟邪驱魔,保境安民。随着时代的演变,炼火融入了神秘而神奇的巫术元素,成为吸引人民心灵的民间艺术,主持仪式的人们,红衣鲜花,赤足践踏天然炭火,心怀敬畏。炼火,顾名思义,不畏刀山火海,而是勇往直前,坚忍不拔,敢于挑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所有参与的人,都能使独立的个性,在浴火中历练而更加成熟不断进化

深泽乡西邻灵山,名曰“灵山案”的炼火传说由来已久。阴历八月十三日的时候,当炎炎夏日遮蔽了灵山的天穹,一群人们将用特别的方式来庆祝兴胡公。这个被称为“灵山案”的炼火表演,通常会在方岩进行。传说在某一年,方岩和尚因为嫉妒兴案者的胆略,蓄意将犁头、铁锅埋在了炭火中,意欲进行恶意攻击。但老降侗当时因为有事不能参加,委派年轻人代替。在表演当天的黄昏时分,老降侗突然出现,他发现了和尚的不轨之举,怒不可遏,火速赶到了相距120里远的方岩。在这个时刻,炼火者刚刚开启了水火之门,准备开启盛大的表演,但老降侗却冲进了火堆,用他的赤足踩着犁头,头戴着铁锅追赶和尚,直到和尚求饶才罢手。自此,每年炼火活动中都会以隆重的仪式迎接老降侗,传说也因此在邻近各县名声大噪。

磐安炼火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故事,从最初的娱人到娱神再到娱人,历时三个阶段。炼火行为最初源于一种娱人活动,随着巫觋时代的到来,炼火开始向娱神方向转变。当时,巫的身份地位极为崇高,其字上下两横代表了天地之神,而中间的人跳大神表现了巫能够与神平等沟通的能力。由于炼火在当时备受崇拜,成为娱神祭祀的最佳形式。实际上,炼火在古代是去除陈旧习俗的抗衡,因此,在庆丰收等喜庆之际,人们总是将娱神祭祀与炼火紧密结合,以求平安。而在得了久治不愈的病痛时,人们会邀请神巫炼火,缺乏条件的时候,就会选择在火堆上烙火浴,迷信此举有助于治病。到了宋代,磐安炼火达到了鼎盛时期。据传,胡则热爱观看炼火,去世之后,当地以“胡公大帝”案堂每年在永康方岩举行炼火,以‘跑炼乌金’祭奠他、尊崇他。《磐安县志》记载,宋代越国公卢琰因“义不臣宋”,为官不当,携柴荣之遗孤柴熙诲,流离至浙江,后定居于磐安县灵山之麓。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推进,这项极具古老韵味的传统艺术——炼火,又一次从娱神转变为娱人。当地民众则在传承基础上增加了更多令人目眩神迷的细节:钻火箍、在火堆中滚叉、展示武术等表演与阵图,使整个活动更显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渊源悠久的古老艺术氛围。活动必须遵循严格的戒规、仪式和规定,晚间则在广场上盛大举行。火炭的数量必须极多,木炭和干柴被分别堆成若干堆,在广场上分工明确的人群共同助燃,让这场炼火成为熊熊燃烧的大火。炼火者赤膊,脚踩炭灰,他们高歌狂舞着,冲进通红的火堆中奔跑,洒脱无拘束,将整个炼火升华为一场令人陶醉的视觉盛宴。

二、产业特征与发展成效

炼火,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对火的崇拜。从深泽乡金钩村古遗址出土的云纹饶石斧等古文物,让我们惊诧地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便已繁衍生息,共同群居。他们用奇思妙想,炼制出闪耀着火光的工具,将原始社会的文明力量不断推进。而在这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火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将命运联系在一起。古人们围着篝火狂欢、尖叫、跳跃,就像是现代人在大型综艺节目中一样狂热而开心。炼火,不仅是生命的安全守护者,更是一种内向而激情的表达——武术、体育、舞蹈、音乐、戏曲,多种艺术形式交织贯穿,融为一体,构成了这门完美的艺术之门。在四方乐、大头舞等形式的陪伴下,锣鼓、唢呐、念唱等元素,悉数聚齐,小品《点绛唇》、咏史歌曲《满江红》、传统戏曲《朝天子》、京剧独板《小桃红》等组成了绝妙的曲艺大联盟。它们艺术性的高度和综合性的完美,无可匹敌,让人们为之倾倒。

磐安的炼火活动变幻多姿,最典型的有“踏火山”和“闯火海”两种。其中,“踏火山”是将80厘米高的烈火之山布置成火山形状,炼火者要赤脚赤膊上阵,提着平头刀冲上火山,挥舞拨弄,让通红的木炭四处溅射出火星,人从火炭中踏过来回循环,直至火山被踏平,这就是“踏火山炼平安火”,别名为“炼平安火”。而“闯火海”则是在八卦图案的地面上放上燃木,将它们平铺成火坛,炼火者在火坛中狂舞,做出“十字插花”“双龙出水”等高难度动作,表演时人们飞快地穿过火坛,炭火四溅,火光满天,因此也称为“火舞”,具有非常强烈的观赏性。表演结束后,普通民众也可以走进火坛踩火,据说这样可以驱散邪气、保佑平安。而炼火活动结束后,还要庄严地举行谢火仪式,感谢火为人类带来的文明,感谢那些勇敢无畏的战士,参加炼火活动并没有任何的报酬,这都是出于纯粹的热爱。

在漆黑的夜幕里,一份古老的仪式正在淳朴的乡村中上演。村民们挑着笨重的木炭,从门到门,从家到家,聚集到炼火场上。顶着烈火势燃的木炭,高高平展在八卦图案的上面,点燃火源,顿时,山包上冒出了无边的火光,好似来自天际的流星雨。村民们涌向场地,尽数占据每一寸空隙,他们把炼火场围得水泄不通。炼火的仪式大可不必相互借词,炉火冲天、火龙腾跃,灵异而浩荡,传递出一份生命的重量感。在这场对自然的挑战中,炼火的主角必须提前三天吃斋、沐浴净身,夫妻不能同房。剃短头发,涂文身,并缺省着赤脚,炼火者带着隆重的气氛,用响铃、钢叉等工具绕着东南西北4道水火门巡行一周。于是,在北门冲入火坛,经燃尽的煤屑中东进西出,或者在南门杀出,绕到西边,再次冲杀而至,沿着东西方向交替进入火坛,狂风中的火焰蔓延着炼火者,弥漫着神秘而肃穆的氛围。这种雄浑恢宏的磐安炼火,彰显了人与自然的艰难并存。

炼火,一份重要的原生态文化遗产,为着重阴阳五行相克原理,设立了八卦图与水火门,彰显着周易文化的精髓。充满神秘气息的炼火仪式,则是对火崇拜文化、巫觋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在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中的演变与融合所做出的精彩呈现。如此“活化石”式的传统民俗文化,足以引领我们追溯历史之风情,探究文化之真谛。

时光荏苒,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生活习俗也逐步改变,炼火活动便渐感变幻莫测。为此,磐安县不遗余力地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传承的措施。首先,开展普查工作,深入挖掘历史沿革,全方位衡量分布区域等基本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致力于打造《炼火资料集成》的数据库和编辑团队。同时,磐安县还建立了炼火表演基地,在民间艺术展览馆中设立专门展示炼火文化的场馆。

磐安县对于传统艺术“炼火”的传承和保护审慎而不懈。为了刺激“炼火”的持续传承,补贴每次活动费用,提高炼火产值和民众参与率,严防这项神秘而古老的技艺消失于民间。同时,针对商业化需求,采购表演服务,为大型活动提供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同时增强民众收益,刺激炼火文化注入价值,这也为传承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如今,参与炼火的人群岁数偏大,故商业化也许是一种拯救之道,用利益吸引年轻人积极投身于这一传承瑰宝。让我们一同感受和见证磐安县对于“炼火”传承的信心与决心,共同续写这段令人振奋的传奇!

扫码关注我们

胡豹创意农业

农业园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咨询丨规划丨设计丨运营

联络:jxhubao@sina.com


胡豹创意农业
博士,博士后,教授,研究员。以全球国际视野观察三农动态,以专业工匠精神谋划农业转型,以之江赤子情怀倾注农村乡愁,以鼎新致用思维助力农民创富。聚焦三农发展理论前沿,分享创意农业典型案例,指点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力促美丽乡村全面复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