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养是良医”。科学的食养,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提升免疫力!
近年来贝类中毒的新闻越来越常见了,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贝类毒素的问题。
贝类毒素不是贝类体内产生的,而是来源于贝类所摄食的浮游生物,特别是在赤潮发生时。
赤潮主要是由海洋中某些种类的浮游藻类过度繁殖所引发的自然现象,这些藻类可能产生有毒物质。
摄图网_501645835 (企业商用)
滤食性贝类如牡蛎、蛤蜊和扇贝等,通过其滤食机制摄入大量的海水来获取养分,从而不可避免地摄入了含有毒素的藻类。这些毒素通过食物链积累在贝类体内,使贝类成为毒素的“仓库”。
当人们食用这些含毒素的贝类后,就可能发生贝类中毒,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
春夏季节,是赤潮出现的高峰期。最常见的赤潮发生区域包括东海、黄海以及南海沿岸,尤其是在一些近海的养殖区。这期间大家吃贝类要尤其小心。
哪些贝类可能含有毒素?
摄图网_329854446 (企业商用)
几乎所有的野生贝类都有可能含有毒素,尤其是滤食性的贝类,如牡蛎、蛤蜊和扇贝等。这些贝类通过滤食大量的海水来获取食物,也因此容易积累毒素。
贝类哪些部位含毒素最多?
贝类各部位毒素毒性高低顺序:消化腺>裙边>鳃>性腺>贝柱。在食用时,若能避开消化腺部位,可能降低摄入毒素的风险。
图片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安全中心
如何去除贝类毒素?
普通的家庭烹饪方法,包括高温烹调,几乎无法有效去除贝类中的毒素。毒素的稳定性很高,不易被破坏。
那怎么选购贝类,避免中毒?
摄图网_501143905(企业商用)
一般来说,不吃野生贝类,在可靠的大型超市选购贝类,是避开贝类毒素最安全的方法。
她们都瘦了,你还在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