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PICC非计划拔管过程质控工具包
一、重点护理措施指引
【管道管理】
1.置管
(1)掌握置管适应证,按需置管。如患者有出血、凝血障碍,不合作 或躁动等情况,需谨慎置管。
(2)根据患者年龄、血管直径和输注液体种类等,选择管径和管腔适 宜的导管。首选肘上贵要静脉,避开肘窝、静脉瓣、瘢痕、炎症、硬结 、破损皮肤、创伤部位及受损血管等处。
(3)置管全程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建立最大无菌屏 障。
(4)置管时宜使用超声引导穿刺、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实时定位,提 高置管成功率。
(5)置管后应使用X线检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
2.维护
2.1妥善固定
(1)根据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宜选用无菌 透明敷料,便于观察。对于有黏胶过敏、皮肤病变、皮肤完整性 受 损、穿刺点渗血、渗液多及出汗多等不宜使用黏胶类敷料的患者,可使 用纱布类敷料或功能性敷料。
(2)固定时:①根据导管外露长度宜“C”或“U”形放置。②无菌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放置,并进行塑形、抚压,使 之与皮肤紧密贴合。③对敷料外导管用高举平台法进行固定,以不影响观察穿刺点并保 持输液通畅为宜。
(3)输液时,妥善固定输液管路,避免牵拉导管。
(4)住院患者每班评估导管置入长度或外露刻度,至少每日记录一 次。门诊患者每次维护时进行评估并记录。如导管发生移位,根据导 管尖端位置进行调整,外移部分不应送进血管内。
(5)无菌透明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至少每2天 更换一次。如穿刺部位发生渗血、渗液及敷料出现松动、潮湿、污 染、完整性受损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6)更换敷料时,宜从导管远端向近端去除敷料,避免导管移位。
2.2保持通畅
(1)观察导管内有无血液或药物残留,输液管路有无扭曲、打折、受 压,确保通畅。
(2)给药前,应回抽血液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并用生理盐水脉冲式 冲管。如抽吸无回血或冲管遇阻力,禁止强行冲管,应评估堵塞原 因,根据原因做相应处理。
(3)给药结束时,先进行脉冲式冲管,再正压封管。
(4)冲管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冲管液量至少是导管及附 加装置容积的2倍。应使用10ml及以上的注射器或预充式导管 冲洗器进行冲管。如输注药物与生理盐水不相容,可先使用5%葡 萄糖注射液再用生理盐水冲管。
(5)封管时,可根据患者凝血功能选择生理盐水或10U/ml 肝素盐水 进行正压封管。封管液量应为导管及附加装置容积的1.2 倍。应使 用10ml 及以上的注射器或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
(6)多腔导管各腔均需冲管和封管。
(7)输血、输注肠外营养液、甘露醇等粘稠制剂前后,应充分冲管。
(8)关注输注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结晶或沉淀。
(9)避免从非耐高压PICC 进行加压注射,防止导管破裂。
(10)输液间歇期至少每7天冲封管一次。
2.3预防感染
(1)在进行导管维护和使用导管时,应一人一针一管一剂一用,遵循 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
(2)更换敷料时,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皮肤和导管消毒,皮肤消毒范 围应大于敷料覆盖范围,消毒液自然干燥后方可操作,不宜在穿刺 点局部使用抗菌软膏或乳剂。
(3)输液接头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如有血液或药物残留、污染、破 损或脱开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4)经输液接头用药前或更换输液接头时,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 拭接头或接口的横截面及外围,擦拭时间为5~15 秒或参照产品说 明书。
(5)输液器应每24h 或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更换,输注特殊药物时应根 据药物说明书更换。输注全血、成分血的输血器 应每4h 更换。如 输液器、输血器被污染或完整性受损时,应立即更换。
(6)基于治疗方案和患者病情,尽可能减少输液附加装置的使用。
【患者管理】
1.每日评估(门诊患者每次维护时)
(1)根据患者病情和静脉输液治疗需要,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拔除 无需留置的导管。
(2)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渗血、渗液、分 泌物等,评估患者有无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 表现,如有异常应遵医嘱处理。
(3)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疼痛和配合程度等,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约束 或进行镇痛镇静治疗,并做好相应评估和记录。
2.健康指导
(1)留置期间,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主要掌握以下内容:
①置管侧手臂可以进行适宜运动,如握拳、松拳,避免做肩关节大幅 度运动或向上伸展的动作,不应提举重物。
②沐浴时避免置管部位淋湿,可以使用防水套或保护膜包裹。
③穿脱衣服时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脱出,衣服的袖口不宜过紧。
④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部位。
⑤避免在置管肢体量血压。
⑥如有导管脱出、不明原因的发热等,及时就诊。
(2)如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请勿自行拔管:
①穿刺点及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渗血、渗液、分泌物。
②敷料潮湿、卷边、松脱、破损。
③输液接头或接口松脱、破裂、漏液。
④导管外露长度变化,导管断裂、破损。
⑤置管手臂肿胀。
(3)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健康 教育重点。
(4)对于带管患者,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至少每周维护一次。
(5)鼓励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管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