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分娩的定义
2
初始评估
3
第一产程的管理
本指南对潜伏期定义为临产不规律腹痛并伴有宫颈管容受及扩张(<4cm)。在此期间需考虑个体临床及居住距离评估孕妇是否需要一对一护理,无需一对一护理者可建议回家待产,但需充分告知回家待产相关事项(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何时返院、下次就诊时间)。对于初产妇活跃期前入院可增加缩宫素催引产、剖宫产率。进入活跃期,即规律宫缩且宫颈管进行性扩张(>4cm),需持续评估以下指标:1)每15~30min听诊一次胎心;2)每4h检测一次体温、血压、阴道查体和腹部触诊;3)每30min检测一次脉搏;4)每30min监测一次宫缩,每次持续10min。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增加评估评率。
期间需注意识别活跃期产程异常。本指南活跃期延长诊断标准:4h内宫口扩张<2cm;活跃期停滞诊断标准:破膜情况下,宫口扩张≥6cm,正常宫缩下宫口持续4h无扩张。此时,助产团队应进行讨论并请示产科医师,评估影响产程的各项因素和母儿状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对于经产妇而言,还需回顾既往分娩史。
4
第二产程的管理
第二产程中,宫口开全,助产士应鼓励孕妇自由体位和活动,立位(包括蹲、跪或站立)可加速产程的进展,但需警惕脐带脱垂。需评估:1)胎头下降程度;2)每4h测量体温、血压;3)每15min检测母体心率;4)持续监测宫缩情况;5)鼓励排空膀胱;6)通过按摩会阴缓解不适与疼痛;7)阴道检查前行腹部触诊;8)不建议频繁阴道检查。对于孕妇出现不自主屏气用力之前(即被动阶段),除临床指征外,不要急于用力,若1小时后仍无用力感或产程无明显进展,需与产科医生进行商讨。胎儿娩出时,鼓励产妇自发用力推进产程,可打开声门,避免长时间紧闭声门,不建议增加盆底压力促进产程。若初产妇1h、经产妇30min产程无明显进展,则怀疑存在第二产程延长可能;如初产妇2h、经产妇1h持续进展不佳,短时间无法分娩者,则应告知产科医生与之商议后续治疗方案。
以下为本指南对第一、二产程各指标的检测频率推荐,可根据临床实际增加检测频率:
5
第三产程的管理
指南建议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10IU缩宫素以促进子宫收缩防止产后出血,在断脐前后使用均可。母儿情况良好前提下,推荐延迟断脐,即胎儿娩出后或脐带搏动消失后至少等待1min断脐。当胎盘有剥离征象后,可适当牵引脐带娩出胎盘。胎盘娩出后需仔细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及结构,并评估会阴及阴道的损伤情况。
6
第四产程的管理
指南将胎盘胎膜娩出后的首个6h定义为第四产程。此阶段鼓励新生儿出生后立即与母体进行皮肤接触至少1h,持续到首次哺乳后,期间严密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另外需对母儿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检测:1)新生儿:将新生儿皮肤擦干、保暖,并进行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 min);出生后1h内监测体温及心率,每15min评估呼吸频率及皮肤颜色;测量新生儿体重、身高、头围;肌肉注射维生素K1;提供疫苗接种等。2)产妇:胎盘娩出监测体温(1h内),以及脉搏、 呼吸、血压(2h内);每15~30min检查宫底高度和阴道流血情况;鼓励2h内排尿;软产道的裂伤或会阴裂伤及时缝合止血;鼓励产妇进食和休息,评估静脉血栓的风险,鼓励产妇活动;针对Rh阴性血型的产妇,查看脐血血型,评估是否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适应证等。
(图片来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