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读】盆底超声专家共识(2022版)

文摘   2024-11-21 17:18   重庆  
作者:曹赤颖、张华、漆洪波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近年来,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 的临床应用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盆底超声检查技术已被中华医学会妇产学分会盆底组指南列为评估盆底功能性疾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和MRI检查一样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我国尚缺乏完善,规范的培训和操作指导意见,为此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织国内专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其临床经验,制定本专家共识,以规范盆底超声在我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中的作用。
01
盆底解剖
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构成。女性盆底由前至后依次有尿道,阴道及肛管通过。
根据解剖分为前中后3个腔室:
前腔室:膀胱,尿道
中腔室:子宫,阴道
后腔室:直肠,肛管
02
盆底超声检查适应症

1.前腔室相关异常:尿失禁、排尿异常、尿道及尿道周围病变、与前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症状

2.中腔室相关异常:子宫脱垂、阴道脱垂

3.后腔室相关异常:排便异常、直肠膨出

4.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前后的评估

5.盆底植入材料的观察

6.慢性盆腔疼痛筛查

7.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损伤

03
盆底超声检查基本要求

1. 检查前准备: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帮助患者理解盆底肌收缩动作,Valsalva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

有效的盆底肌收缩:肛门收缩上提的动作,要求盆腔脏器向头腹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缩小,持续时间≥3S,视为有效动作。

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向下用力增加腹压的动作,要求盆腔脏器向背尾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增大,持续时间≥6S,视为有效动作。

2.患者体位:患者取截石位。

3.检查途径及仪器: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及患者条件选择适合检查途径及探头,推荐使用经会阴腹部容积探头。也可多种检查途径,多种成像方法结合使用。

仪器设置要求:具有针对盆底超声检查的专门预设条件。对肛提肌进行扫查时容积角度≥85°。

04
盆底超声检查流程



05
盆底超声检查技术要点

2D检查静息状态

盆底正中是状切面:经会阴超声检查时,探头患者会阴正中处,指向点朝向患者腹侧,声束方向与人体矢状面平行,要求探头距耻骨联合不超过1cm。

在这个切面上需要显示耻骨联合,尿道,膀胱颈及部分膀胱,阴道,直肠,肛管,直肠壶腹部,肛提肌等结构并测量膀胱颈,子宫颈,直肠壶腹部最低点与耻骨联合参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倾斜角。


静息状态下盆底正中是状切面

肛提肌成像:在盆底正中是状切面分别向左右侧动探头,沿肛提肌走行方向追踪扫查至耻骨下支附着处,观察肛提肌连续性。

肛门括约肌成像:由肛管纵切面逆时针旋转探头90°并稍向后下方倾斜,调整至肛管横切面,连续追钟扫查肛门内外括约肌。


肛提肌成像:3D/4D扫查,嘱患者在盆底收缩状态下在盆底正中是状切面启动3D/4D模式,获取盆底容积数据,显示轴平面,并采用断层成像模式观察肛提肌连续性,一般层间距选择2.5mm,中间三幅图应显示耻骨联合的不同水平,即”开放”,”正在关闭”,”已关闭”状态。

肛门括约肌成像:3D/4D扫查,嘱患者在盆底收缩状态下,在肛管横切面切面启动3D/4D模式,并采用断层成像模式在横切面观察肛门内、外括约肌的连续性 。

要求:层数设置为9,图像能够覆盖整个肛管全长,其中第一幅图像应在肛门内括约肌足侧下缘,最后一幅图像应在肛门外括约肌头侧上缘

Valsalva动作:
2D模式下,观察盆腔脏器的位置变化。在最大Valsalva状态下测量膀胱颈,膀胱后壁,子宫颈,直肠壶腹部最低点与耻骨联合参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倾斜角,计算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

肛提肌裂孔面积:
在患者最大Valsalva状态下,启动3D/4D模式,应用容积渲染模式,获得最大肛提肌裂孔面积图像,测量肛提肌裂孔面积。


06
要点提示和专家共识推荐
1.对于尿失禁患者,超声应着重关注前盆腔,包括有无尿道周围病变,有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和膀胱膨出等。
2.对于应用子宫托患者,应观察佩戴子宫托前后尿道与膀胱位置关系变化。
3.对于尿道吊带术后的患者,超声应观察吊带与尿道的位置关系及吊带的形态。
4.对于应用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手术患者,超声应观察网片的位置和长度,有无网片挛缩或移位。
5.盆底超声结构化报告模板。



今日围产
“今日围产(UpToDate Perinatal Medicine )”是由漆洪波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为围产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围产医学、母胎医学的学术资讯,包括最新全球指南解读、原创佳文分享、会议信息发布和文献速递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