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腔室相关异常:尿失禁、排尿异常、尿道及尿道周围病变、与前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症状
2.中腔室相关异常:子宫脱垂、阴道脱垂
3.后腔室相关异常:排便异常、直肠膨出
4.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前后的评估
5.盆底植入材料的观察
6.慢性盆腔疼痛筛查
7.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损伤
1. 检查前准备: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帮助患者理解盆底肌收缩动作,Valsalva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
有效的盆底肌收缩:肛门收缩上提的动作,要求盆腔脏器向头腹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缩小,持续时间≥3S,视为有效动作。
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向下用力增加腹压的动作,要求盆腔脏器向背尾侧移动或肛提肌裂孔增大,持续时间≥6S,视为有效动作。
2.患者体位:患者取截石位。
3.检查途径及仪器: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及患者条件选择适合检查途径及探头,推荐使用经会阴腹部容积探头。也可多种检查途径,多种成像方法结合使用。
仪器设置要求:具有针对盆底超声检查的专门预设条件。对肛提肌进行扫查时容积角度≥85°。
2D检查静息状态
盆底正中是状切面:经会阴超声检查时,探头患者会阴正中处,指向点朝向患者腹侧,声束方向与人体矢状面平行,要求探头距耻骨联合不超过1cm。
在这个切面上需要显示耻骨联合,尿道,膀胱颈及部分膀胱,阴道,直肠,肛管,直肠壶腹部,肛提肌等结构并测量膀胱颈,子宫颈,直肠壶腹部最低点与耻骨联合参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测量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倾斜角。
静息状态下盆底正中是状切面
肛提肌成像:在盆底正中是状切面分别向左右侧动探头,沿肛提肌走行方向追踪扫查至耻骨下支附着处,观察肛提肌连续性。
肛门括约肌成像:由肛管纵切面逆时针旋转探头90°并稍向后下方倾斜,调整至肛管横切面,连续追钟扫查肛门内外括约肌。
肛提肌成像:3D/4D扫查,嘱患者在盆底收缩状态下在盆底正中是状切面启动3D/4D模式,获取盆底容积数据,显示轴平面,并采用断层成像模式观察肛提肌连续性,一般层间距选择2.5mm,中间三幅图应显示耻骨联合的不同水平,即”开放”,”正在关闭”,”已关闭”状态。
要求:层数设置为9,图像能够覆盖整个肛管全长,其中第一幅图像应在肛门内括约肌足侧下缘,最后一幅图像应在肛门外括约肌头侧上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