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专栏】之 801 产后出血孕产妇会诊与转诊策略

文摘   2024-11-04 16:50   重庆  

今日围产联合《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微信平台

共同发布

本文刊登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4年10月 第40卷 第10期

作者姓名:杨怡珂,郭晓玥,王妍,赵扬玉
通信作者:王妍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701500,2021YFC2701505)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产后出血是世界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危及全球孕产妇安全。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在过去30年显著下降,但随着二胎及三孩政策的放开,高危孕产妇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严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亦呈上升趋势。针对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识别、各级助产机构之间的及时转诊和会诊是预防严重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管理措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团队通过对区域内严重产后出血病例回顾,总结区域内严重产后出血病例转诊和会诊情况及妊娠结局,提出区域内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危重孕产妇的转诊和会诊流程策略,供不同区域危重孕产妇分级诊疗管理进行参考。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重孕产妇;转诊;会诊;表单化管理

孕产妇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全球范围内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全球孕产妇死亡的1/4以上。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北京、上海等地的孕产妇死亡率已达到与其他高收入国家相当的水平。然而,随着我国实施的二胎和三孩生育政策放开,高危孕产妇的数量逐年增长,对助产机构提出了重大挑战。国家产科质控中心2016—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整体严重PPH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1]。因此,针对PPH的管理,尤其是孕期高危因素识别、各级助产机构之间的及时转诊和会诊,对于区域内危重孕产妇尤其是严重PPH的救治至关重要[2]。

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司发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在通知中,规定了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提出了不同级别助产机构的分级管理与危重孕产妇救治的网络建设意见,为孕产妇安全提供了政策保障[3]。然而,孕产妇妊娠风险“五色”管理制度并非针对PPH高危因素所制定,对于一些PPH高危人群并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分级,给基层助产机构带来困难。

本团队对前期收集区域内严重PPH病例进行回顾,寻找未被明确的严重PPH高危因素,总结区域内严重PPH病例转诊与会诊情况及妊娠结局,提出区域内PPH高危孕妇及发生严重PPH危重产妇的转诊与会诊流程策略,供不同区域危重孕产妇分级诊疗管理进行参考。

01
 PPH高危因素识别与会诊 
对PPH高危因素的识别是预防PPH的第一步措施,对高危因素的评估时机包括产前(门诊或入院时)和产时(分娩前或胎儿娩出后)等多个节点,认真地进行动态评估是降低严重PPH的重要保障[4-5]。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发布多项PPH高危识别的工具或指南[6-7],涵盖了主要的PPH高危因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加州孕产妇质量协作组(California Maternal Quality Care Collaborative,CMQCC)[8]制定的PPH高危因素评估表,根据产前和产时特征将危险因素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表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参考以上指南,通过德尔菲(Delphi方法建立适合本机构的PPH高危评估表(产房红绿灯)(表2),将高危因素分为一级和二级,评估时机分为入院时和分娩时,并给出相应对策,更适合我国国情[9]。需要强调的是,在表单中的管理与预案部分,设计了三线查房制度,对于部分仅有二线值班制度的助产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人员配置,以保障孕产妇安全。

多项研究提示,不同级别助产机构的PPH原因不尽相同,且助产士数量、设备供应等与PPH发生率显著相关[4,10]。本团队在前期研究发现,北京地区不同级别助产机构发生严重PPH的病因显著不同,子宫收缩乏力是一、二级助产机构严重PPH的主要病因,而三级助产机构的严重PPH则以胎盘因素为主,包括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性疾病等,这一结果也提示胎盘因素的产前识别和转诊相对到位、分级管理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4]。入院后对PPH高危因素的识别也至关重要。经过入院后充分的病史询问以及检查,常常会发现更多的信息,如未被重视的既往手术记录中的损伤、粘连等,对于此类患者在分娩前仍建议进行必要的院际转诊与会诊,最大限度降低严重PPH的发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大部分具备PPH危险因素的孕妇可能并不属于必须转诊至三级医疗机构诊疗的范畴,即非五色管理中的橙色和红色高危因素。比如同一孕妇可能同时具备多个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和多次宫腔操作手术史等,其发生PPH的风险显著增加。助产机构须结合本机构的助产级别和综合团队救治能力评估是否转诊。开展门诊双向转诊评估,即下级机构评估可能存在PPH风险的患者经由门诊转至上级机构,由上级机构评估后将相对低危患者转回原产检机构,并给予孕期监测的指导,如评估后高危患者建议上级机构继续产检及分娩。通过门诊评估和双向转诊可增加PPH高危因素识别的比例,既保障孕产妇安全又能分担不同机构的风险。
02
 PPH患者的转诊 

PPH一旦发生,应立即按照流程进行规范诊疗和救治。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在严重PPH病例中,二级机构和三级机构相比,阴道分娩出血量类似,而剖宫产手术出血量明显升高,且严重PPH并发症在下级医院发生率亦高于上级医院。这一结果也提示,一旦发生严重PPH,必要的转诊可有效减少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然而,针对危重孕产妇转诊,并非是“说走就走”,在遇到需要进行转诊与会诊的患者,应当在转诊前、转诊中和转诊后注意以下事项。
2.1  转诊前  (1)转诊机构应当在有限时间内尽量完善转诊申请单的填写,避免内容冗长、混乱,注明分娩信息、操作内容及转诊原因。(2)转诊前需进行必要的物品、交通和人员准备,与接诊单位取得联系,获得明确的接诊地点和人员信息。(3)接诊机构在获取转诊患者病情信息后应当尽快确定接诊地点,比如重症病房、手术室、产科病房或是急诊室等,以及接诊所需必要设备,如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并有专人接诊,保证转接诊顺畅。(4)上下级机构保留联系方式,确保在后续治疗中及时沟通。
2.2  转诊中  (1)确保有医护人员陪同,必要时有麻醉医师陪同,转诊途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警惕隐性出血,可以随时开展必要的抢救。(2)确保输液管路通畅和必要的药物、血制品维持。
2.3  转诊后  经救治孕产妇病情平稳并经过评估后,仍可采用双向转诊方式,将患者转回分娩医院进行后续支持治疗,以达到区域内医疗资源平衡发展。通过区域内病例讨论等方式对转诊机构开展反馈,通过长期持续的管理机制和讨论促进各级助产机构发展。
本团队在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不同机构在紧急转诊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高危因素识别、转诊评估及接诊的流程详见图1。笔者团队在本区域内设计并推广危重孕产妇转诊单的应用参见表3。

03
 PPH患者转诊前安全性评估及会诊 

PPH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尤其是对于低危人群,通常是在发生出血后开始启动抢救流程[11]。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在救治过程中一旦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将明显增加[12]。对于此类患者,及时将患者转诊至救治能力强的区域转诊中心是最为理想的方案。然而,并非每例患者都具备转诊条件,评估是否具备转诊条件是保障救治成功的必要先决条件。比如孕产妇在应用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下能维持血压正常范围且平稳;PPH得到基本控制,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有必要的医务人员陪同,人工气道情况下需有麻醉医师同行;交通状况良好,短时间内快速到达区域转诊中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PPH需要转诊的患者,建议一步到位转诊至最高级别救治机构,逐级转诊更适用于产前、病情稳定的患者。

对于不符合转诊条件的危重患者,上级机构救治团队尽快到达现场参与抢救至关重要。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由于距离较远,如果专家团队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下级机构,线上会诊可能可以起到了较大的辅助作用。笔者所在机构负责北京地区多个区县的危重孕产妇转诊,建立了线下结合线上会诊机制后,线上多学科讨论与线下赶往下级机构参与救治同步启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需要强调的是,线上会诊无法替代现场会诊,但在专家到场前先通过线上讨论沟通后,一方面及时指导抢救,避免延误时机,另一方面帮助救治单位理清思路,及时复盘,可以有效提高救治能力。

04
 沟通交流促进有效转诊与会诊 

高效、通畅的沟通是顺利转诊与会诊的重要保障。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是关注的重点。转诊机构需在申请会诊或转诊时简明扼要汇报病情,包含:(1)转诊或会诊原因。(2)患者的基本情况。(3)患者的生命体征。(4)重要检查及化验结果。(5)重要的救治操作情况。同时需将以下情况尽量告知:(1)可能存在的处理不当。(2)潜在医疗纠纷。(3)社会因素(家庭、婚姻、经济等问题)。无论现场会诊或进行转诊,接诊机构需要与转诊机构建立持续沟通,在转诊前、转诊时和转诊后均给予必要的指导,明确告知接诊位置和接诊人员联系方式,避免延误救治。在救治结束后接诊机构尽量给予反馈,可组织院际间病例讨论,促进转诊网络建设和共同发展。

医患之间的沟通同样重要。转诊机构需充分告知孕产妇家属目前的病情、本机构所面临的困难、转诊的必要性及紧迫性、转诊过程的风险等,与患者和家属建立互信联系,保障后续的双向转诊。对于接诊机构则应当充分告知病情及救治方案,避免对下级医院的救治进行批评,避免诱发或加剧医疗纠纷。

05
 结语 
PPH一直都是危及孕产妇安全的首要因素,区域内管理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机构根据孕期PPH高危因素进行动态评估、建立规范的转会诊制度、搭建上下级机构的沟通平台、保证危重孕产妇安全的院际转诊,是区域内降低PPH发生、减少PPH并发症、避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保障[13-14]。


参考文献 略


今日围产
“今日围产(UpToDate Perinatal Medicine )”是由漆洪波教授担任主编,致力于为围产工作者提供最新的围产医学、母胎医学的学术资讯,包括最新全球指南解读、原创佳文分享、会议信息发布和文献速递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