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合因子急性髓系白血病(CBF-AML)以t(8;21)(q22;q22)或inv(16) (p13.1q22)/t(16;16)(p13.1;q22)(以下简称为t(8;21)和inv(16))的复发性易位为特征,大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治疗下反应和结局均良好。大约15%的CBF-AML病例为治疗相关CBF-AML(t-CBF-AML),通常是在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暴露后引起的,t-CBF-AML的结局一般劣于de novo CBF-AML (dn-CBF-AML),通常受到年龄、既往恶性肿瘤和累积治疗毒性等因素的影响。ELN 2022定义的骨髓增生异常相关细胞遗传学(MDScyto)和骨髓增生异常相关基因(MDS-gene)突变常见于t-AML,并与不良预后相关,但其在t-CBF-AML中的意义尚不清楚。继发性细胞遗传学异常(SCA)和基因突变在CBF-AML中也很常见,但它们的预后意义仍存在争议。
因此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学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基于136例新诊断成人CBF-AML分析了dn-CBF-AML和t-CBF-AML的结局差异和基因特征。结果近日发表于《Blood Cancer Journal》。
共纳入136例新诊断成人CBF-AML患者,其中25例(18.4%)为t-CBF-AML。27例(19.9%)患者既往有肿瘤病史,其中以淋巴瘤(n=8, 29.6%)和乳腺癌(n=7, 25.9%)最为常见。t-CBF-AML患者相对于dn-CBF-AML患者年龄较大(中位年龄为64岁 vs 48岁,p=0.001),且以女性为主(68% vs 36%,p=0.03)。t-CBF-AML中不存在髓外病变,但13.5%的dn-CBF-AML患者存在髓外病变。此外t-CBF-AML和dn-CBF-AML的血液学参数相似。
50-60%的患者出现SCA,t-CBF-AML和dn-CBF-AML之间的细胞遗传学谱(包括MDS-cyto率)没有显著差异。仅发现2例复杂核型(CK)患者,均在dn-inv(16)组。在所有亚组中,80-90%的患者检测到基因突变。虽然MDS基因突变在t-CBF-AML中更为常见,但t(8;21)(44.4% vs 28.2%,p=0.432)和inv(16)(33.3% vs 11.6%,p=0.130)队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质修饰基因(BCOR 、BCORL1、EZH2、KDM6A、ASXL2、ASXL1)、内聚基因(STAG2、SMC3、SMC1A、RAD21)、DNA甲基化基因(IDH2、IDH1、TET2),转录因子基因(IKZF1、GATA2、RUNX1、ETV6、SETBP1、双等位基因CEBPA)、酪氨酸激酶基因(PTPN11、JAK2、FLT3-ITD、FLT3-TKD、KRAS、NRAS、KIT、CBL)和抑癌基因(WT1、PHF6)的发病率在t-CBF-AML和dn-CBF-AML之间无显著差异。常见于治疗相关AML的突变(包括TP53、PTPN11和PPM1D)在t-CBF-AML队列中未发现。
与dn-t(8;21)相比,t-t(8;21)患者中接受强化治疗(60% vs. 91.1%,p = 0.024)或完成≥3个周期巩固(25% vs. 84.3%, p=0.001)的患者较少,可能是由于年龄较大(66.5 vs. 46岁,p=0.111);而t-inv(16)和dn-inv(16)队列具有相似的强化治疗和巩固周期,尽管t-inv(16)队列明显年龄较大(63岁vs 46岁,p=0.001)。12例患者(10.2%)接受了gemtuzumab ozogamicin (GO)治疗,dn-CBF-AML组10例(9.8%),t-CBF-AML组2例(12.5%)。AlloSCTCR1率在t-CBF-AML和dn-CBF-AML中相似(34% vs. 35.7%,p=0.999)。在dn-CBF-AML中,alloSCTCR1的主要适应症为次优分子MRD清除率(44%);在t-CBF-AML中主要原因为治疗相关病史(57%),其次为分子MRD清除率不佳(42.9%)。
在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中,97.5%的患者达到诱导后(PI)完全缓解(CR)。MRD方面,在PI时和治疗结束(EOT)时分别有65.2%和80.2%有数据。大多数(80.4%)患者在EOT时达到MRD≥3LR(log-reduction),在MRD反应或复发率方面,t-CBF-AML和dn-CBF-AML之间无显著差异。中位随访61.05个月。在强化治疗的患者中,t-t(8;21)组的OS较dn-t(8;21)组差,中位OS分别为18.96个月和53.13个月(p=0.242);dn-inv(16)和t-inv(16)的中位OS均未达到,但t-inv(16)的5年OS较低(58.3% vs. 83.2%, p=0.033)。EFS在de novo和治疗相关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年血液学累积复发率(CIHR)也相似。在接受GO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血液学复发,没有出现治疗相关死亡率(TRM)。t(8;21)队列死亡率明显高于inv(16),疾病进展是主要死亡原因;而inv(16)队列中TRM是de novo和治疗相关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在EOT MRD≥3LR的患者中,68%的患者在未异基因移植的情况下获得长期缓解,28.3%的患者复发,其中82.4%达到CR2,其中一半在CR2接受异基因移植;AlloSCTCR1与较低的复发率(5%)相关,但TRM为10%。在EOT MRD<3LR的患者中,54%的患者在无alloSCTCR1的情况下复发,只有28.5%的患者达到CR2;AlloSCTCR1可减少复发(22%),TRM为11%。
t(8;21)队列中,KIT突变与预后较差相关,特别是未alloSCTCR1的患者。在t(8;21)患者中,KIT野生型(KITWT)的5年OS为56.2%,KIT突变型(KITMUT)为34.7% (p=0.0986),而2年CIHR分别为36.6%和54.4%(p=0.174)。删失alloSCTCR1后,KITWT的5年OS为77.6%,而KITMUT为16.3%(p=0.006)。即使在校正alloSCTCR1后,MDS-cyto也未显著影响OS、EFS或CIHR。在数据截止时,两例CK患者均达到EOT MRD >4LR,生存且无白血病。23%的患者存在MDS基因突变,这些患者通常年龄较大(中位年龄59 vs 46岁,p=0.050),突变负荷较高(中位3 vs 1个,p<0.001)。MDS基因突变患者均无既往髓系肿瘤。MDS基因突变患者的强化治疗率低于非突变患者(73.9% vs 93.4%, p=0.018),但alloSCTCR1率无显著差异(31.6% vs 26.1%, p=0.772)。在接受强化治疗的患者中,MDS基因突变的存在对生存率或复发率无显著影响。
在多因素分析中,酪氨酸激酶基因突变与t(8;21)组较差的生存(HR=3.2, p=0.049)和较高的复发风险(HR=2.86, p=0.018)相关,PI MRD <3LR(HR=10, p=0.027)是较差OS的最强预测因子。对于inv(16),高龄(HR=1.11, p=0.006)和EOT MRD <3LR (HR=10, p=0.010)预测OS较差,而alloSCTCR1对复发有很强的保护作用(HR=2.17e-5, p<0.001)。
t-CBF-AML患者的生存率低于dnCBF-AML,主要是由于宿主因素,而非疾病生物学。alloSCTCR1的适应症应该基于分子学MRD结果,而非治疗相关AML史或MDS相关突变。PI MRD <3LR和酪氨酸激酶突变预测t(8;21)预后不良,而EOT MRD<3LR是inv(16)的关键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Chiu, M., Schimmer, A.D., Schuh, A.C. et al. Genomic profiles and outcomes in de novo versus therapy-related core binding factor AML. Blood Cancer J. 14, 190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08-024-011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