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身处世界何处,我们用华语美文守候你
与网络文友们奔赴的邮轮之旅
文/Luisa朱 (意大利)
新闻报道说:2023年意大利人没钱,但勒紧裤带都要去旅行,十分形象地体现了意大利人玩命般的旅行节奏和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
而我们活在当下的体现,便是去年11月的“大型网友见面会”,不仅国际化,还充分地和年轻人交友行为方式接了轨。
素未谋面的网络文友,都喜欢旅行,看到一条特别吸引人的旅行航线:红海,苏伊士运河,约旦,沙特阿拉伯,重点是埃及,下船后还有四天深度游,于是彼此热情互动,都毫不犹豫报名了。当时我只有一点小顾虑,我平时很在意跟别人同住,一是我睡眠不好,二是怕两人在狭小的空间里生活,难免会磕磕碰碰,但我又不想一个人住单间,并不是钱的问题,这次的邮轮也不是特别奢华,后来我觉得既然离开家人单独出来玩,就得去适应各种不同环境,这次跨界文学界不仅仅是我出一本书而已,而是真正能放下在时尚界的一切。我骨子里是内敛的,不是社牛,旅行是最考验人性的,我喜欢体验,也喜欢观察生活里的细微之处。
果然第一个考验就来了,由于战争的爆发,邮轮突然改变了航线,开往土耳其,近百人的团被打散,有人就直接退了,也有人选择陆地游,剩下仅二十来位散兵继续报名参加,连组织者都直接放弃了。变成远离战争减少天数的相对安全的航线,土耳其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加上文友们的坚持,于是决定不改初衷继续前行。
在米兰的第一天,文友德意四人组初次见面,这一见发现我们几个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的会长金子,一位典型的北京大妞,风风火火,聪明加精明,思路条理清晰,就像她在微信上的签名那样,主打一个高调而不羁,跟她的写书风格一样敢写敢做,特别真实;邹蕴茹是德国文学博士,一听这头衔我肯定不敢卖弄我的文学知识,邹来自江苏无锡,江南女子的温婉和聪慧,说话总是那么小声和谨慎,碰到什么事情需要说话她就悄悄地跟我说:待会儿你来说啊,在她眼里我应该是什么都敢说的(其实也不是)。
邮轮如今被平民化后,娱乐和美食都是大众化的,要满足大部分人需求,我们有点像参加了廉价的旅游团,需要强制购买产品,类似上了贼船后的感觉,对于船上的消费永远搞不明白,一不小心就会踩坑,只能是既来之则安之,心态放平,好在我们团里有几个热心的游伴,每天都会把活动了解得清清楚楚,上岸后不跟邮轮公司走,自己找车找导游,既省钱又自由,真是一群会过日子的人。因为大家都是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过来的,我是很能理解的,但是我的职业又是花钱如流水的,时尚就是制造一场梦幻般的烟花,十几分钟的一场秀就能烧掉上百万的钱,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让我感觉跟她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我又很享受一切被安排好的感觉,依我平时的性格肯定是走一会儿就进酒吧或餐厅先喝一杯享受一下再走,不会把行程搞得像赶集似的,开始我认为以我的体力肯定是垫底的,结果还好能得个中游,尤其是大家都感冒和咳嗽时,我倒是成了唯一的健康人,让我得瑟了一下。
我每晚精心搭配出场是生活的仪式感,也延续和尊重邮轮过去对着装有要求,现如今大家都是比较随意,下船后的游览我也是以休闲为主,根据不同的景点对色彩搭配也会注意,让人的穿着和景色的风格和谐一致。当我以为文友们会觉得我过于时尚,结果发现大家都很喜欢我的穿搭,觉得很养眼,而且还很受启发,可见对美的认识是有共性的,团里最可爱的李红是我们这个群里英语最好也最年轻的,非常乐意为大家提供各种服务,一有事大家就找她,而且还为大家拍照,特别对我拍个不停,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想拍了,她还不断地抓拍,她说:我太喜欢你的风格了。从刚开始的不适应慢慢我也开始接地气了,开始进入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状态,这次旅行基本都是退休人员,不管是大教授还是企业家,大家也都很随和,因为都回到了本色出演的人生阶段。
我们的邮轮之旅,第一站是土耳其的以弗所,其201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是一座城市,位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东岸,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第二个最重要的城市。以弗所常被西方人称为“土耳其的庞贝”。公元一世纪时这里的人口已达二十五万。这座城市在古希腊人的统治下崭露头角,建造了著名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阿尔忒弥斯神庙。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都曾经繁荣盛极一时,我之前对这个这么有名的地方居然一无所知,它和庞贝古城相比规模更大,也是新约《圣经》中出现过的城市,基督徒应该都读过著名的《以弗所书》。经历两千年的历史沧桑,虽然只剩下断垣残壁 ,沦为一片大理石的废墟,但还是让人震撼不已。据考证,这座古老城市还有百分之八十尘封于地下。天地者,万物之逆战,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观后有点唏嘘,但我还是想写得轻松些。
塞尔苏斯图书馆是考古遗址里最著名的遗迹,它最初建于公元125年,为了纪念公元105-107年在罗马帝国担任罗马亚洲总督的古希腊人蒂伯斯•朱利叶•塞尔苏斯•波乐曼努斯。它的建筑恢宏壮观,说明古罗马人爱读书,而有趣的是旁边就有一条小路通往妓院,难道借去图书馆阅读的机会去妓院?风花雪月和寻花问柳两不误吗?还有那个时代居然造了个大剧院可以容纳25000人,坐在那里看演出是怎样的壮观啊!据说是古代世界最大的露天剧场,最初被用于戏剧表演,后来也用于角斗士的战斗。古罗马人引水修建水渠的工程真的很厉害,那时候的大浴场就是社交最重要的场合,大家一边泡澡一边开会,真是坦诚相对。还有一个亮点是座便器,2000多年前的就有了至今抽水马桶的雏形,排排坐也是开会八卦的好机会,因为下面的水是流动的,所以也不会有那么多难闻的气味吧?古罗马人应该大部分都是社牛,看看今天的意大利人还是那么喜欢聊天,一件小事可以重复闲扯好长时间,约会永远迟到,口头上的迟五分钟,起码是半个小时以上打底的,我想既然迟到了那就赶快直奔主题,尽快开始不浪费时间,然而他们还必须先说一大套无关的废话,然后再进入主题,据说这是礼仪,想想都是传承啊!
一天游览结束后,上船前我们在码头边的小街上看到到处都是海鲜市场,一边卖另一边可以直接烤,实在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一个从小在海边城市长大,又生活在亚平宁半岛的人,海鲜岂能辜负?因为邮轮上的餐厅是吃不到这么新鲜的大虾的。于是要来一大盘虾,才10欧元,我这个剥虾速度之熟练,估计在这里是没有人可以跟我PK了,如果在我老家温州,我也只能算是及格而已。
也许是在海上漂泊两天后的第一站吧,以弗所一天的游玩让人很上头,天气又很好,整个场景也特别出片,所以那天大家都有点小兴奋,微醺的我们还继续去跳舞玩到深夜,后来据报道说是那天船经过意大利海岸线时正好是火山爆发,所以那天的能量特别足,船动、水动、山动、心动,那天DJ特别能煽动,久违了的激动……人生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有这个激情,说明我们的灵魂还没有老去。
第二站就是心心念念的伊斯坦布尔,全球唯一地跨两大洲的国际大都市,曾经是东罗马帝国,又名君士坦丁堡,拿破仑说“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伊斯坦布尔必定是它的首都。”它是这次行程的重头戏,之前了解过一点土耳其著名作家帕慕克的自传散文集《伊斯坦布尔》,他是土耳其唯一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作家,描述了一代知识分子眼中的伊斯坦布尔,对曾经繁华和衰落的一种惆怅,东西方文化及宗教的神秘感,传统和现代历史并存的城市。帕慕克从没离开过这座城市,他所有小说都建立在这个城市,他用独特的虚构方式在深入往昔的旅行中重构世界。
我也很想在大街小巷里体验这种感觉,可惜天公不作美,一天的游玩本来时间就不够,走马观花地在雨中奔跑,雾蒙蒙的也看不清博士布鲁士海峡和横跨欧亚大桥,最后我们到了地下水宫,1500年前古罗马时期造的这么完整的引水技术真是太震撼了,但由于雨一直不停地下,外套和鞋子都湿漉漉的,于是大部分人就感冒了,感觉到了地中海的冷秋,上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冲进浴室用热水猛淋,驱散身上的寒气,第二天又在船上的桑拿中心干湿蒸都过了一遍,终于挺了过来,被称为团里唯一的“健康人”,也终于有了一次“出圈”的机会。
伊斯坦布尔这次初探后我觉得还会再来的,世界那么大,不一定每一个地方都要了解到位,但是伊斯坦布尔值得一去再去。
路上趣事不少,比如金子明明穿着连衣裙高跟鞋,走路却像风一样快,一点不淑女,我打趣说:那么女人味的女人,走路怎么像男人啊?她说因为平时打球骑马常锻炼的关系,求的就是个速度,而且做什么都尽量是标准动作。还有她回答问题特别快!问她:是不是读书时候班级里第一个举手的啊?是啊,你怎么知道的啊?她说。
温婉的邹觉得我是个乐天派,好像每天都很快乐,天天的口头语就是活在当下,我回答说我是个把悲伤留给自己的人,她问你也有烦恼的事吗?我说我失眠多年,这几天还遇到我的设计师品牌被人抢注的事,而且这个公司还是我认识的。她睁大眼睛说:原来你也有烦心的时候啊。我说大家都是这个年纪的人,还有什么活不通透的呢?
这行的彩蛋是我和金子一起“同居”了十来天,成为了无话不说的闺蜜,分享各自的书,还在船上结伴参加了所有的节目,从早上的太极瑜伽到晚餐后的剧院演出及舞会等等,并且约定我们以后再结伴去旅行。
第一次与网络文友们奔赴就把臂同游数日,未作期待则常有惊喜,都是难得的收获。
作者简介
Luisa Zhu 朱剑冰,现居意大利,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
出生在温州鹿城区,年轻时酷爱文学,喜爱中外名著,九十年代初来到意大利,从事过各种工作,后来成为意大利设计师的经纪人,把意大利最时尚前沿的资讯带给中国服装企业,被大家称为“时尚管家婆” , 作为第一批华人女性进入米兰的时尚圈,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今重拾年轻时的爱好,近期出版了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时尚之歌》,受到广泛关注。
协会简介
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是在德国法院正式注册的写作团体。协会成员由定居在欧洲的华人作家、诗人、艺术家、德文翻译家和欧洲华文报刊写作者组成。真诚欢迎旅居欧洲并喜欢写作的你加盟我们这个团体,在异国他乡,让我们彼此用母语相互温暖,相互欣赏,携手同行!
想了解更多协会介绍、作品及会员风采?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协会网站。
协会著作
由纽约商务出版社出版的《走近德国》一书汇集了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们多年来的散文随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了德国的方方面面,内容涉及到德国的教育、政治、经济、宗教、医疗保险、涉外婚姻、难民问题等等。
由世界华人周刊出版影视集团出版的本协会第二本文集,汇集了在欧洲多国居住的会员文集,除了散文,更增加了小说和诗歌等多种体裁,从更多角度反映了欧洲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购书者请发邮件至:liuying888669@163.com
⬅️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的公众号。购书?投稿?
电邮联系:
liuying888669@163.com
本公众号编辑组成员
主编:小宇
编辑:晓露、平平、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