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讨好一个人,用讨好别人的时间,提升自己的能力, 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的朋友与你同行。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所有家长“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对于中学生孩子的家长而言,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个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问题,另一个是孩子成绩的分化问题。两个问题同样重要,同样令人头痛,同样需要家长学着去解决。
初中,在孩子一生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初中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怪圈存在,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也有人做了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初中三年,如行走山路。初一是道“坎”,初二是个“坡”,初三是座“峰”,爬过这些峰,未来海阔天空!
心理学上有个“14岁现象”,教育界有个“初二现象”,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
无论是“14岁现象”,还是“初二现象”,亦或是“心理断乳期”,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那就是14岁正上初二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正经历学业生涯中,乃至人生中最艰难也最危险的阶段。
北京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许燕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
作为家长,理解和适应这一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每一个年级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需求,而家长的教育方式需要随着这些变化而调整。
01
什么叫“初二现象”?
青春的风暴正席卷初二学子,他们正处于身心变化的漩涡之中。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展现出叛逆、冲动、易受外界影响等特质,情绪波动大,成绩分化明显,纪律问题频发,心理障碍亦不罕见。然而,他们同样拥有可塑性、主动性和对独立性的渴望。正是这些矛盾的特性,使得初二成为教育的关键时期。
初二,既是成长的挑战期,也是塑造未来的黄金时段。教师和家长的任务是引导这些年轻的心灵,帮助他们驾驭青春的风浪,培养出坚韧不拔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02
“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
进入初二的孩子,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的身体开始发育,情感和性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认知产生了重大改变,逐渐变得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形象、评价和地位。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喜欢出人头地。
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和学科知识难度的增强,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出现畏难和自暴自弃的情绪,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学习成绩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
同时,这一阶段,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受到的刺激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男生有时变得很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染头发”“男生养长发”“女生化妆”“结交陌生朋友”、“抽烟”、“早恋”等。
03
针对“初二现象”家长应怎么办?
▍初二是“爬坡”阶段,是分水岭,是转折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在推着车爬坡,比拼的是耐性和定力,那些成绩好、走在高处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前功尽弃,倒退回坡底;而那些没有被早恋、学习枯燥所影响的孩子,就能抓住机会逆风翻盘,逆袭成一枚学霸。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爬坡”,老师和家长永远站在背后,做他最坚实的后盾,随时准备伸出援手。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知识是一环紧扣一环,很辛苦,容不得偷懒和一点懈怠。如果今天的课程有不明白的盲点,就会影响明天新的课程的理解吸收,这样一天天恶性循环下去,不但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还会极大的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不会的知识,一定要想办法今天弄清楚,这样每天不欠账,成绩就会越来越好。
不难看出,初二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其实是心理,家长的方向应该在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但要使巧劲儿,关注但不过多干预,及时指点但给孩子留下自己成长的空间。
▍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爱学习的父母
END
免责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均为阅读效果所需,尊重原创,若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