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一成绩波动明显,很大程度上是习惯出了问题(重点关注孩子的这12个习惯培养)

教育   教育   2024-10-27 23:59   云南  

点击上方蓝字“智行致远”关注我们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时间过得特别快,一晃霜降已至。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周六晚上,一个老朋友邀请去他家喝茶,由于他家距离我家有点远,于是我驱车而行,我习惯性地在车上放了一件厚一点的外衣,毕竟在这个不老不少的年纪,稍不留意就会被感冒侵袭。
说是去喝茶,倒不如是去说事,三杯好茶饮下去,朋友开始无奈地找我诉苦了,他家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一,上学期成绩虽有波动,但不是很明显,到了下学期成绩下滑比较明显,也找不到是什么原因,看看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帮他。
我在取得同意后到孩子的房间里走了一圈,接着翻阅了一下孩子的书包,最后环视了一下他们家里的环境。大致可以判定,这孩子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便是习惯问题。
孩子的房间虽算不上是一片狼藉,但也很难看出哪里有顺眼的地方,被子没有叠,鞋子袜子摆了一地;翻开孩子的书包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像样一点的笔记,唯一能算得上数的是在课本上那一点零零散散的课堂笔记,总也被他写得歪歪斜斜;家里的茶几上书本杂乱无章地摆放着,就连我们喝茶的地方也是摆放得毫无规律……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这样说到:“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人每天有40%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由决定促成的,而是出于习惯。”
足以见得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怎样巨大的影响,好的习惯足以让人受益终身,而坏的习惯也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好习惯是美好人生的敲门砖,坏习惯则是通往失败长廊的铺路石。
很多时候不是你变优秀了,才能拥有好习惯,而是你拥有好习惯了,才能变得更优秀。
初一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点,特别是上学期,尽管学科增加,但知识点不是很难,随着课程的推进,下学期开始难度在慢慢增加,如果一开始学习习惯就不好,就容易迅速拉开差距,孩子一旦在其中受挫,就会失去信心,家长和老师都要重视起来。
有人说,孩子上初中,先抓习惯,再谈成绩。这话没有任何毛病。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养成好习惯,就像种下一棵树,开始时看不到成效,但随着时间的积累,终将结出累累硕果。
初中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
古人有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想学会理发来帮寺庙的和尚剃发。于是他就开始用冬瓜练习,没多久就学会了如何剃发。只是每次打水洗冬瓜时,总要顺手把剃刀插到冬瓜上。因此,当他第一次帮人剃完头发,去打水洗头时,“顺手”把剃刀插了上去。结果可想而知……..小和尚成了杀人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他用冬瓜作练习时,养成了把剃刀插向冬瓜的坏习惯。尽管当时心里想着这是人不是冬瓜,但手却不听使唤,习惯性地把刀插了上去。因此,就是那个小小的坏习惯害了他。
作为初中班主任,我觉得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学习成绩好与坏,不仅与学生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初一孩子该抓哪些习惯?怎么抓?小智老师给大家梳理了这么几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养成预习习惯。
每天晚上,孩子自己去寻找第二天上课要学习的内容,把教科书看一遍,自己寻找到重点难点,做好记录。每节课后做好下一节上课的准备。把下一节要用的课本、笔记、参考资料准备好,以免到时手忙脚乱,丢三落四。
2、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所谓定时,就是对于哪些时间学习哪些内容,已经成为自觉行为,不需要别人提醒。譬如听英语广播,到了时间,自己就准时打开收音机;什么时间该写日记了,自己就自觉打开日记本。所谓定量,就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的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譬如记忆英语单词,每天5个,雷打不动,即使走亲戚、会朋友、节假日也从不间断。这些习惯养成,在开始的时候家长要鼓励也要强制,一般一个月后,习惯就形成了。对于有些孩子,家长还要经常督促,以防出现反复。
3、养成自己翻查工具书和查阅参考资料的习惯。
比如,一遇到生字词就翻查字词典;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就翻查专业词典;遇到生疏的历史典故就翻查历史典籍;遇到不清楚的地名就查地图或地图册。一个勤翻字典的人,肯定少写错别字。
4、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习惯。
要看书,先找笔。看书时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标号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或随手批注。自己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痕迹。青少年的读书不能像有些老年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青少年读书是为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要有所收获。每一本书读完后,再从头翻一遍,把标号的重点部分再读一遍,把精彩部分摘抄下来。如有突出的感想、体会,还可以写出读书笔记。到此,一本书才算看完了。书看完之后,还要善于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复述书中的内容。每复述一次,就是一次复习。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会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
5、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要变傻。”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学。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爱因斯坦演算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曲自己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劳时,就画一些画来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
6、养成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的习惯。
首先要经常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道理、书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每讲一次,都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复习和巩固;其次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的知识只有为我所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这种活学活用不仅可以促使孩子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的精髓,还能使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坚持不懈地主动求知,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7、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对一些优美的文章,经典的文章,最好用大声朗读的方法。每天早读都要坚持,朗读要如入无人之境,排除干扰。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时间可以读很多好文章。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情感,读出声可以帮助你体味文章的节奏美,诗歌尤其要读出声。读出声,有助于记忆和背诵。
8、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要使自己手中的笔随心所欲,就得天天练笔,练笔最好的方法就是天天记日记。通过写日记,可以使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他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的写作水平;可以使孩子尽情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
9、养成摘抄和整理知识的习惯。
读书时如遇到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应立即摘抄下来,并注明出处。刚开始摘抄时往往不分类,时间长了,自己就想动手给它分类了。分类就是整理知识的过程,你记的东西,经过自己几次归类整理,这些知识就属于自己的了,每整理一次,印象就加深一次。平常课堂上零零星星学到的知识如果不定期整理,这些知识就像堆在仓库里的货物,杂乱无章,急用时可能寻找不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就像把仓库里的货物分类摆上货架,急用时就如探囊取物一样方便。
10、养成主动说、大胆说的习惯。
不少中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写作,却不善言谈,这样不好,不善言谈的人往往是越发展越不善言谈,以致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事业。
11、专注听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12、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坚定地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把一件事长期坚持做下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而习惯并不是不可更改的,所以尽早帮助孩子重塑那些对他学习和生活没有帮助的坏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人生在乎越过越好。

END


免责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均为阅读效果所需,尊重原创,若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智行致远
专注于班级管理经验、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协同教育策略传播,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为一线班主任搭建平台,分享班级管理策略和技巧、班级建设资料、育人故事、学科资料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智行方可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