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丨徐青新书,一场东方美学的精神洗礼
文摘
文化
2024-05-01 20:41
日本
徐青博士新书《日本文化的另类视野》第一次翻开徐青博士的新书,就被她的标题和目录深深吸引了,这是一本有信仰有灵魂的作品,对于当今的社会氛围而言太需要了。梁漱溟说过,近代中国缺少信仰,徐青博士的新书以梁漱溟开篇,无疑是带领着我们真真切切的走进的梁漱溟的精神世界,重新拾起了属于东方文明所独有的文化气质。从《中国文化要义》到“理性至上主义”,到河上肇的《贫乏论》,到超越中国的亚洲构想,我们一次次在徐青的描写中被梁漱溟的大胆创新所折服与膜拜。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乔治马歇尔曾经说过,我在梁漱溟的身上看到了甘地的影子。学者Guy S.Alitto也在1979年写作《最后的儒家》,用一本书的篇幅来盛赞梁漱溟,这个最早在中国实践“三农问题”的学者,是近代东方文明典型的代表人物,也是作为东方文明代表的华夏民族的良心。初次认识徐青是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记忆深刻,她一身旗袍散发着东方女性的优雅与神韵,向我提问了关于和歌的季语问题,治学态度让我想起了张爱玲。而事实上,张爱玲也是徐青的新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和以往的张爱玲研究不同,徐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张爱玲的文学与人生。她对于张爱玲的总结就是“冷静的知性”,并从张爱玲的日本译介的独特角度,谈到了东亚同文书院的若江得行对于张爱玲倾慕,以及室伏克拉拉对《烬余录》的翻译,东京大学藤井三省对于《洋人看京剧及其他》《封锁》《到底是上海人》的翻译,迹见学园女子大学池上贞子对于《倾城之恋》《留情》《金锁记》的翻译,樱美林大学南云智对于《色戒》的翻译。《日本文化的另类视野》涉猎非常广泛,有新女性主义,也有经济学;有福泽谕吉的“强时弱肉”,也有森鸥外与严本善治围绕着文学、艺术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浮世绘,也有印象派;有时候甚至需要在非常时髦的新领域之间跨界,但是又非常天衣无缝的特别的契合异类视角的主题,总领全书的线索特别的清晰,对于自己认知的重构绝对是一次思潮的冲击。谈到新书最精彩的新女性主义部分,就不得不提到日本,如果将日本的“新女性”与欧美的“新女性”进行比较的话,可以发现在日本,围绕女性的社会经济状况还很令人担忧,但是在短时间内,“新女性”的称呼和形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即便那时的女子高等教育与英美相比,也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而最重要的是,1910年代初,“新女性”在日本的登场,还处于产业化的进程之中,资产阶级尚未成长成熟。作为中产阶级以上的日本女性,除了中等教育以下的教师以外,几乎没有能够实现经济独立、自立的职业机会。日本的“新女性”的时代是短命的,与中国、韩国、新加坡、港澳台的情况相比也很特别,与这些东亚国家与地区不同的是,日本并非是被殖民国家,而是殖民国家。然而,作为全球新女性代表之一的日本“新女性”,在现实中,其存在还是很微弱的,即便在如此情况下,还是被媒体所消费,这是否体现了日本“殖民地式的近代性”的面貌呢?徐青的新书《日本文化的另类视野》,与其说了“文学”伪装下的“学术论文”,还不如说是“学术论文”伪装下的“文学”,细腻的文笔,字里行间透露着东方文字的优雅与美学色彩。但是又不仅限于文字优美的俗套,更有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新书对梁漱溟、河上肇、张爱玲、宇野千代、柳父章、森鸥外等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评价。与此息息相关的是新思潮、新词汇、新女性等问题的反思,并从浮世绘、工艺品、油画中发现审美价值和艺术性,分析东西方“现代”的交错。同时也在向正处于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性”,发出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协调,以及深远的审美观和价值的重要探索讯息。读徐青的书,是需要有一点耐心的,最好找一个安静的咖啡时间。虽然不一定非要从愉快的阅读中体味到什么通透觉醒的人生哲理,但是在阅读中与作者一同思考求索,也是一种不可言语的乐趣与精神享受。(本书由东京书房出版社最新出版,亚马逊有售)(完)
【作者简介】
戴维,2000年开始诗写作,作品少见公开发表,代表作有诗集《幼稚诗》,2007年曾获时代文学杂志社奖项,日本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1.本微信公众号推荐文章,均为作者授权,未经同意不得转载。2.文章中所阐述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协会公众号观点。3.文中图片如不慎发生侵权问题,烦请联系,本公号将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