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豪门-鞍斧世家

文摘   2024-11-07 12:59   上海  


最近得到一支波斯的短斧,缠枝花鸟纹铁雕鎫金银边饰配绒布铁杆。这是典型的波斯兵器,唤做鞍斧,我在欧洲的博物馆也有见过类似的。不由得考证一番,把它的故事补全。他身世如何且听我细细道来:

鞍斧,波斯语叫做塔巴赞(تبرزین)。塔巴这个词渊源悠久,来自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大不里士。塔巴在波斯语里是打击的意思,被引申为斧头之意。这个词影响非常深远,从印度到高加索到北非,都把斧头称为塔巴。在斯拉夫语里也把斧头称为塔巴,如俄语里的斧头топор就是塔巴的直接音译。

而‘’赞‘’在波斯语里是马鞍的意思,所以塔巴赞就是鞍斧的意思。最早是骑兵插在马鞍旁边的单手兵器,在没有马镫的时代,鞍斧是骑兵的近战主要武器。鞍斧主要指单手使用的窄刃斧,比较轻便灵活,形状类似我们日常用的手斧。

从古老的埃兰时代,战斧就非常常见而且工艺精湛,下图的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狮搏野猪金银斧就是精致的礼器,这个时代的中国大致是龙山文化时期。

青铜错金双头鹰神人搏翼狮和野猪礼仪斧,显示了古代埃兰的精湛技艺。它的时代大约相当于我国的二里头文化中早期,将近4000年前。

到了阿契美尼德王朝时代,战斧的形象就更多见。因为大名鼎鼎的马拉松之战和温泉关之战,希腊人对波斯人的战斧印象深刻,将其画在里彩绘陶瓶上。陶瓶上的波斯战士手持战斧,和后来的鞍斧形制差别不大。这一时代大约公元前500年,在中国是孔子活动的春秋时代。

公元前360年的波斯战士形象,手持单手战斧,这个形制几千年都没有改变。此时在中国秦孝公刚刚登基,商鞅还是个平头百姓。

公元4世纪,萨珊帝国时代的骑兵,依然使用鞍斧作为近战武器。这个时代是我国八王之乱西晋灭亡的时期。此时我们熟悉的波斯弯刀尚未出现,波斯使用直剑。在唐诗里被盛赞的波斯宝刀其实就是直剑,而在无鞍的马上,轻巧的鞍斧显然比直剑更方便。

萨珊王朝和唐的关系非常好,唐诗里的西域胡人很多都是萨珊波斯人。在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唐王朝专门设立了护波斯都护府意图帮助萨珊的末代王子复国。很多波斯人也留在大唐终老,最终和他们带来的烧饼和琵琶唢呐一起变成了中国的一份子。下图是萨珊的重骑兵,使用鞍斧。

在萨珊之后的波斯地方,由阿巴斯王朝及中亚大大小小的割据王朝统治,战事不断。直到蒙古人到来建立伊尔汗国。此时战斧是骑兵的重要辅助兵器,轻便短小单手便于马上操作。这个时代相当于中国从唐末五代十国直到南宋灭亡的时代。

在帖木儿王朝时代,由于披甲重骑兵的盛行,战斧变得加厚加重来破甲,我们现在见到的鞍斧的样子基本定型。它像一把我们平时劈柴的手斧,厚重结实用来敲开骑兵厚重的盔甲。这个时代在中国是明代永乐年间。下图是帖木儿时代的披甲重骑兵。

 肩扛鞍斧的帖木儿王朝下马状态的骑兵,类似伐木斧头的鞍斧已经定型,但是还不像后期那么华丽而富于装饰,请注意他的佩刀还没有后来那么弯。

使用鞍斧杀死波兰士兵的奥斯曼士兵,小巧的鞍斧是近战的利器,尤其对付披甲的敌人。此时已是16世纪,大致相当于戚继光抗倭时期。这个武士的装束也是后来我们熟悉的传统波斯奥斯曼莫卧儿系的铠甲装束。

16世纪建立的萨菲王朝统一了波斯地方,波斯从新成为一个大帝国向西和奥斯曼帝国,向东和乌兹别克向南和莫卧儿帝国征战,此时我们所熟悉的鞍斧的样子也固定下来。

这个时代的鞍斧上有了铁雕,鎫金银等各种装饰工艺。和帖木儿王朝沉重的皮铁质的札甲不同,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时代的萨菲铠甲开始变轻便,以锁子甲缀金属甲片为主。破甲的鞍斧也相对变轻而小。下图的萨菲骑兵的装束就是典型那个时代西亚骑兵的装束,使用华丽的鞍斧作为近战武器和典型的穆斯林四系盾配合使用。

典型的鞍斧单手使用,柄尾有防止掉脱的腕带,上下皆包裹铜皮保护斧柄。

在阿巴斯大帝时代,伊斯法罕成为伊斯兰世界手工艺最发达的地方,这个时代的工匠热衷于精美繁复的花纹,这一风格也体现在鞍斧的制作上。繁复的鎫金银装饰是波斯引以为豪的技艺。

铁雕也是工匠炫技的领域,加工要比铜雕难上很多。波斯工匠特别善于在坚硬的钢上雕刻出圆熟的线条图案,仿佛雕刻的不是坚硬的钢铁而是木头一般。在只有手工凿子的时代,铁雕比鎫金银更费功力。

铁雕一般和鎫金银配合使用,在斧头的根部和底部用铁雕,斧身周遭用鎫金银。

 斧子的上下两面也会有满满的装饰,此时的鞍斧与其说是兵器不如说是身份的炫耀。

精工满铁雕鎫金鞍斧,波斯的图案以纤细圆熟工整见长。

和其他穆斯林国家不同,波斯的图案装饰经常会出现人物形象。下面的满鎏金人物白兔纹鞍斧就是一例,值得注意的是兔子的形象是波斯传统的,在敦煌壁画上就有类似形象。

后期不再作战的鞍斧会装上丝绒包裹的柄,作为礼仪器来使用。鞍斧的柄有木质和铁质,往往斧头比柄更容易保存下来,所以经常出现鞍斧的斧头比斧柄更加古老的情况。一般作战用木柄,用金属包裹增加强度,如果损坏也方便修补。后期礼仪用使用空心铁杆,外裹红色绿色或黄色丝绒。下面鎫金绿色丝绒柄的鞍斧就是礼仪器。

满铁雕鞍斧,实战器,木柄疑为后配,其实这种满铁雕的鞍斧要比鎫金银更加耗费人力。

随着岁月的磨损,鞍斧上面的鎫金银会磨掉,可以找工匠重新修饰。大多数鎫金银完好的鞍斧都在后来的岁月里多次重用金银装饰过。像下图这柄鞍斧,就是在19世纪恺加王朝时代重新装饰了金银和配了礼仪用的金属柄。

波斯鞍斧的斧刃越靠近奥斯曼越宽大,下面这支产自大不里士的鞍斧就斧刃宽大接近土耳其制式。

奥斯曼土耳其的鞍斧往往刃口宽一些,形成一个长的勾状。下图就是下马的奥斯曼土耳其骑兵使用鞍斧的样子。

下面这柄鞍斧就是典型的奥斯曼风格,而且铁雕花纹是拜占庭风格的,斧柄的固定铁条箍又是欧洲风格的。体现了土耳其对拜占庭文化的继承和对欧洲文化的吸收。这是柄华丽的实战器,木柄用铁箍包裹铁条铆钉加固,顶部的斧帽遗失。实战的柄往往比较短小,礼仪的柄往往会比较长。

鞍斧传至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时,斧头形状变得刃尖上翘,像中国的宣花斧一样,而且满布装饰。和细腻的波斯风格不同,印度的风格比较奔放喜欢用简练的线条大面积的花纹。下面华丽的花卉卷草金鞍斧就是典型的北印度莫卧儿浓烈的风格。

而这种莫卧儿时代的阔刃斧已经不能叫鞍斧塔巴赞,而是叫塔巴战斧。它的尺寸往往比鞍斧长,双手使用。

印度的鞍斧还有刃尖回卷呈鸟形的,亦是受了印度当地文化的影响。请注意上面粗犷的铁雕和波斯的细腻风格的不同。斗兽图也变成了印度本土的虎搏牛的传统图案。

印度的鎫金银花纹也喜欢用较大的色块来装饰,背后的虎搏牛铁雕就寥寥几笔比波斯的奔放洒脱。如果说波斯鞍斧的风格是中规中矩,细腻端庄的名门望族,而印度的鞍斧是豪爽奔放的异国王子。

1587年万历十五年,波斯的千古一帝阿巴斯大帝登基。这是一个眼光远远超出波斯的伟大帝王,他聘请了英国教官来教习自己的军队,实现了军队的火器化和常备化。随着火器进入波斯军队,破甲的鞍斧慢慢退出实战,变为礼仪器。下图为阿巴斯大帝(右边)会见莫卧儿皇帝。

不再作战的鞍斧退下战场后没有消失,被华丽打扮后变为礼仪器。各种不利于实战的装饰纷纷上身,工匠们也乐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装饰这些战场退役的老兵。

如下图的礼仪斧,首先装了夸张的四龙顶刺。波斯龙的形象来自中国的宋代,蒙古人占领波斯建立伊尔汗国的时候也从中国带来了龙凤的形象。波斯龙吻部尖长的形象还带一点宋龙的韵味,这个形象主要参考从中国进口来的瓷器。这种枝叉的形状完全不利于实战,但是有腔调。

我们还可以看到为了装下越来越多的斗兽铁雕装饰和金银花边,斧子面也变宽了。还镶嵌了绿松石玉石可能还有一点翡翠,大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披上锦袍戴上翡翠大扳指变成富贵王爷的形象。

 下图的莫卧儿系的鞍斧背用大象和双虎做装饰,空心的斧柄里还藏了利刃,用作突发情况下防身。这也是鞍斧离开沙场成为贵族随身把玩之物的表现。

在萨菲王朝之后,1779年大清乾隆44年,波斯的历史进入近代的恺加王朝。此时是英国和俄国在中亚的大博弈时代,恺加王朝迁都德黑兰,夹在两个老牌帝国主义中间开始近代化改革。传统的武士阶层已衰落,贵族也日渐式微,象征他们荣耀的鞍斧也走向民间。

恺加君主的近代化改革要比清代的戊戌变法早了将近50年,一个中亚古国迅速蜕变,犹如皇帝身上的欧式制服。

伊斯兰教的苦行僧也叫托钵僧,被称为德尔维希,波斯语里就是乞讨的人之意。在土耳其和波斯托钵僧的影响很大,他们不能接受钱财不能享受广屋大厦,通过苦行来高自己的修为。

在国家剧变之时很多有文化的人感到迷茫,他们选择做苦行僧来寻找解脱之道。按伊斯兰教义,苦行僧不能拥有金银钱财不能锦衣绣服,必须手提化缘的钵和戒斧,乞讨于街市露宿荒野。戒斧是他身边唯一值钱的物件,用于展示身份和荒野防身。

自此祖上用来征战和参加庆典的华丽鞍斧就经常被这些苦行僧携带,作为身份的象征。抢劫和盗窃苦行僧的不祥的行为,所以这些携带斧头的修士们真正用到斧头的时间不多。鞍斧在他们手里变成了和僧人的念珠和道士的拂尘一样,成了得道高人的象征。

如下图的这位家境殷实的苦行僧,除了鞍斧外还插了一把波斯坎察,衣冠楚楚养尊处优完全不像吃苦的样子。

萨菲时代苦行僧的长老细密画,衣装华丽,穿上等人的长袍戴高帽子,手里拿着象征身份的鞍斧。

手持双头斧修行的苦行僧在路上,腰里插牛角当水壶,拎着化缘的钵,拄着双头长斧。看打扮和白白胖胖的样子也不像来自穷苦人家,他们手里的斧头不再是鞍斧塔巴赞,而是双手战斧塔巴,作用类似和尚的禅杖。

有赖于摄影术的发明,鞍斧在19世纪中叶以后开始留下自己的身影。下图这位苦行僧服装整洁,胡须修剪得齐整,手持念珠膝横鞍斧,完全看不出一点苦行的样子。从形制上看他拿的还是一把实战的鞍斧。

 流落到的哈萨克斯坦的鞍斧,照片中的19世纪的哈萨克人头戴东边大清的盔,手持西边波斯的斧,身披锁甲后陈角弓和叉枪也算是文明交汇的一个瞬间了,感谢摄影术。

20世纪80年代的土耳其苦行僧,鞍斧仍然是他象征身份的道具,他的鞍斧上往往刻有古兰经文。

从4000多年前埃兰古国的贵族威仪到今天苦行僧的法相庄严,鞍斧一直在波斯代代繁衍从沙场到庙堂,从庙堂到乡野。

斧钺铿锵混似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无畏的骑兵-福特拉巴德之战

苏军的梦魇-楚拉刀

帝国噩梦-阿富汗刀

彼什卡博兹短刀小史

迷失的大马士革钢

胖子亨利的格林威治铠甲

最后的骑士-马克西米利安式铠甲传

哥特式铠甲小传


凤翅金盔
古代冷兵器考据控,历史细节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