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应有尽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句苏联笑话讽刺了苏联时代商品紧缺的顽症。每个苏联公民都必须精于排队和搞票才能弄到紧俏货,排队和走后门成了当时的社会文化。
这里我们主要聊一下苏联时代普通人追求的紧俏生活用品,房车这些大宗本文暂不涉及。但苏联时代房子和车子确实是有地位有关系的象征,普通人想实现房车梦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跑路到欧美,否则就慢慢耗着论资排辈。
挂墙地毯
很多人以为苏联人把地毯挂墙上是为了隔音,其实墙上挂地毯是奢侈的炫耀,是每个苏联家庭主妇的梦想。公寓的墙上挂地毯代表这家人过得还不错,古代地毯都是从波斯贩过来的,即使有钱人家也不舍得铺地上,要挂墙上显示财力。而苏联时代即使化纤混纺的地毯依然是紧俏货,大家为买地毯挤破头。
地毯以羊毛为贵重,一般家庭买化纤的,有海员家里挂的是土耳其羊毛地毯,那就是万元户般的荣耀。那些买不到地毯的人在墙上挂织花挂幔,这种乡村风景、童话和鹿织花的挂幔也挂在卧室的床后。由于材料结实主人爱惜,很多挂幔几十年后依然完好无损保存下来。
Elektronika BM-12 是第一台苏联卡带录像机,是松下 NV-2000 录像机的复制品。Elektronika 生于1984 年,零售价为 1200 卢布,而当时苏联的平均月工资为170至180 卢布,相当于一个人几乎一年的工资。这款录像机还没在商店上架,就在黑市炒疯了。
家具
家具特别是沙发和组合柜也很紧俏,必须凭票排队等候,还得定期去家具店签到。家具店的店员必须巴结,因为他们可以决定你家具的式样和颜色,想挑式样颜色红包拿来。当时买家具找亲朋好友借钱是最常见的,想有一套组合家具可不容易。
一位俄国女士娜塔莉亚·邦达尔丘克回忆自己买组合柜:
“我们等了N天才得到商店通知,到商店排队,一个店员拿着名单叫号,轮到我们时现货已经没有了。店员说明天来的货要比我们的预算贵,而且他们不知道式样和规格,要就现在付钱,不要这次的家具票就废了。
这是一笔大钱,很多人犹豫了,不敢贸然购买。我豁出去了,我受够了排队的日子,我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买了这套不知道大小和颜色的组合柜,连组装费都付不起了。第二天组合柜运到家,谢天谢地尺寸还凑合,我丈夫花了两周时间才陆续组装完毕。“
洗衣机
半自动洗衣机和汽车一样,在苏联时代是奢侈品。苏联生产的第一台可定时洗衣机“Vyatka” 1966 年在基洛夫出品。这是一套笨重原始,发动起来像坦克的洗衣机,还得人工排水。但是依然供不应求,第一批“Vyatka”洗衣机仅在莫斯科销售,并且只能预约排队3到5年才能等到。
苏联公民也得排队买书,尤其是外国小说、冒险文学、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这种闲书尤其紧俏。官方著作不用排队,但是没人会买。书也可以拿废纸券去换,每20公斤废纸券可以换一本书,如果这本书是热门书,那么只能在黑市上高价买。比如黑市上就有禁书《日瓦戈医生》,当然只认现钞而且售价不菲。
化妆品
给苏联女性最奢侈的礼物是进口香水,1970 年代初Dior香水开始在苏联大城市的高档店出售,几年后兰蔻香水也开始出现。当时进口香水非常昂贵,很小一瓶就当半个月工资。而且有钱也很难买到,商店柜台就是放个空瓶做样子,没到货就被定光了。
水晶花瓶和盘子、进口运动鞋和牛仔裤也供不应求。苏联人得排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队才能买到,而且不能挑式样大小。这些进口货一出现在货架上,瞬间就被抢购一空。
俄国人安德烈·拉扎连科夫回忆自己学生时代买时髦运动鞋:
“当年可没那么容易买到进口运动鞋,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即使我托了个熟人也花一整年才拿到,这一年我对象都吹了!“
很多俄国人回忆:“只要几个人站成一排,马上你身后就会排起长龙,大家不知道前面在买什么,先排上再说,也许是高档香肠呢!”
多年来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品,商品短缺在苏联司空见惯。苏联人习惯了排队买蛋糕、腌鱼、香肠、奶酪、卫生纸,货架上面包、冰淇淋和牛奶还有难吃的进口西葫芦鱼子酱倒是不缺,但你若想吃口好的,就得排队。直到苏联嗝屁后1990 年代中期,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短缺才消失,当时再也没有出现排队买食品的景象,进口服装、家用电器和家具也不再紧俏。
60年代苏联干部的四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