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个人主义的赫鲁晓夫楼

文摘   2024-11-05 18:00   上海  



赫鲁晓夫主持1960 年代的大规模居民楼建设为城市人口提供了住房,另外还从苏联的共产主义里催生了个人主义。

这些火柴盒一样的五层小楼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在所有独联体国家的城市都能发现一堆,大多数建于1953至1964年之间,被称为赫鲁晓夫楼。

今天有些人提起赫鲁晓夫楼很瞧不上,房间面积很小,挑高低,没有电梯,设备老化,仿佛这种老旧的楼房已经过时了。然而,正是这些朴实的公寓楼在苏联人民的自我意识里掀起了一场革命,在赫鲁晓夫楼里,每个人都获得了个人空间的权利和一点点自由。

苏联时代住房问题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工业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列宁时代安排10个家庭挤进一套公寓,他的理想是废掉小家庭组成社会主义大家庭,小家庭都要废掉了,个人空间更没有人在乎。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幻想终究没有成功,各家都在狭小的空间里钉上隔板竖起了小家庭的壁垒。

斯大林时代盖的斯大林楼

一家人挤在一间房里,10户人家共用一个厨房,公用厕所几乎总是在排队,要到街上去找公厕。在挂满尿布和衣服,吵吵嚷嚷的公共公寓里,个人空间是奢侈的事情。高级干部们有自己的独立公寓,个人空间和级别挂钩。

斯大林时代更多的人涌进城里,老房子已经不够分了,开始建简易的营房给工人们住。斯大林营房大多建于1933 至 1961 年,是建在工厂旁边的简易公寓。一家人分一个房间,公共厨房做饭,打水和上厕所要出楼到院子里去,洗澡用工厂发的洗澡券去公共浴池。没有暖气自来水也没有个人空间。

斯大林时代工人营房

斯大林楼是给苏联的精英阶层建造的,他们有现代社会该有的一切便利,包括个人空间。但即使斯大林时代的中等人家也没什么个人空间,分给一般干部和工程师这种中等人家的房子要比工人住的斯大林营房好,是简易版的斯大林楼,一般5到11层,有电梯暖气和自来水。

修建中的斯大林楼

但普通人不可能得到一套单独的公寓,给他们住的斯大林楼也是作为公共公寓分配的,几家人住在一套公寓里,根据级别每家庭有一个或两个房间。

厨房、洗手间和走廊是共用的,这些当时的中产阶级也得排队上厕所,公寓的浴室归几家人使用,门上贴着严格规定的洗浴时间,厨房也是几家人公用。你可以想象三家人住在一套三居室里的情景,吵架打架是家常便饭。

公用厨房

1953年斯大林蹬腿后,赫鲁晓夫要求把斯大林浪费的时间追回来,苏联人民的生活要赶上美国。虽然最后也没赶上,但确实极大地改善了苏联人民的生活。他要求建设部20 年内解决居民住房短缺,为了实施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必须尽量降低房屋成本。

为什么赫鲁晓夫楼房间都不大,挑高也不高呢?设计师们考虑了人体工程学,在不影响人活动的基础上尽量压缩了空间。比如厨房的面积就是根据一个普通女性饭需要的最小空间设计的,大块头的男子在里面饭会有一点挤。每个人的生活空间标准为 套内12 平米,浴室和卫生间设计在一起,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占用宝贵空间。

大片的赫鲁晓夫楼

根据家庭成员的数量,有三种经典户型:一室户两室户三室户,最多见的是两室户大约套内45平米,三室户套内58平米,还有极其稀少的特供四室户。厨房5至6平米,储物间2至3平米,阳台2至3平米,浴室和厕所一体,房间高度一般只有2.5米。独门独户,没有和邻居的共用区域,国家集中供暖供气和24小时热水。

15个加盟国都按几乎一样的户型设计,很容易走错门。赫鲁晓夫楼的房间和挑高都不如斯大林楼,但它是分给普通人的,让平民也有了个人空间。

大量使用钢筋水泥构件

“我奶奶和爸爸在公共公寓里住了 24 年,要到街上打水和上厕所,公共澡堂洗澡。我家只有两个房间,我在里面出生住到10岁。当我搬进赫鲁晓夫楼时觉得简直就是豪宅,不用打水24小时有热水,不用和别家抢厨房,也不用再到街上找公厕,简直是神仙日子啊!”一个俄国女人回忆自己当年搬进新家的喜悦。

“我父亲是名退伍军人,他在我 11 岁时去世了,那会弟弟 5 岁,母亲贷款买了一套赫鲁晓夫楼公寓,我再也不用出去打水和占厕所了。我姨夫在斯大林时代排队15 年也没等到房子!“一个乌拉尔人回忆。

”我的阿姨在工会委员会管分配各种福利,她给自己和儿子都弄了套公寓,工厂里有位女士排队多年都快退休了还没分到房,阿姨嘴巴一撇:“谁让她死脑筋不知道搞关系和塞红包呢?”一个下新城人回忆当时分房的腐败。

赫鲁晓夫楼的房间

““我和父母住公共公寓里,一套房挤了3家人。当父亲的工厂分给我们一套两居室时,我们高兴坏了。我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虽然很小但毕竟是我自己的空间。妈妈对浴室和厨房很满意,终于不用为饭洗澡吵架了,从此生活开始变得不同了。”一个莫斯科人回忆。

“我住在工人营房里,有人两周不洗澡,有洁癖的人两天就得去一次公共浴室,我一周洗一次澡。分到赫鲁晓夫楼后,我们都天天洗澡,再也闻不到营房里的臭味了。苏联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在自己的浴室洗澡真开心啊!”一个弗拉基米人回忆。

赫鲁晓夫楼使用标准构件,搭建非常快,最快记录是12天就建成一座楼。装修也是标准化,最快记录是5天完成一座楼的装修,精装交房可以拎包入住。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换壁纸,但厨房浴室都是一样的。赫鲁晓夫楼的建筑质量不错,几十年后依然结实坚固,但电路和管道的老化才是顽症。

从 60 年代人的眼光看,赫鲁晓夫本身非常舒服,仅一条就足够:一切都是住户自己的,不用和别家分享。对于挤了多年公共公寓的人来说,还有比个人空间更诱人的么?

赫鲁晓夫的餐厅厨房一体,面积不大

赫鲁晓夫楼是免费的,普通人分房按家庭成员人数决定分几居室。但是分房要等,等长等短看你的活动能力和红包大小。等不及也可以买,首付15-30%,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房价大约100多卢布一平,当时普通人一个月工资够买三四平米的。但是能弄到买房的票也看你的活动能力和红包大小。

房间都不大,但足够一家人活动

赫鲁晓夫楼的小空间迫使家具设计师转向极简主义,当时的家具轻薄小巧,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之一。俄国人回忆起樟脑丸气味和奶奶的家具,就是回忆赫鲁晓夫楼里的60 年代极简美学。

60年代家具的极简主义

搬到赫鲁晓夫楼显然是生活质量的提高,摆脱了公共生活干扰。那些搬走的人也给留在公共公寓的人腾出了空间,渐渐留在公共公寓的人也开始了一家一套房的好日子,而且他们的房子还更保值。

列宁斯大林时代的生活方式没有普通人的个人空间,而赫鲁晓夫则用简朴的公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唤醒了苏联人民的个人主义——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布置家里一切,在家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不征用得任何人的许可。这对于经历过斯大林时代的人来说,实在是种享受。

在家里弹琴唱歌是当年流行的娱乐

苏联时代许多音乐家和乐团被禁止公开演出,他们就在家里开小范围的音乐会。当时不被主流认可的艺术家都有在赫鲁晓夫楼里开派对的经历,人民有了自己的空间后开始对艺术感兴趣,开始经营自己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有自己的空间开始。

斯大林时代的工人住什么?

新贵族-斯大林公寓

凭票排队-苏联时代的紧俏货

60年代苏联干部的四居室

没热水暖气只有臭虫——斯大林时代的住房

请交出您的房间-腾屋行动

凤翅金盔
古代冷兵器考据控,历史细节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