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什卡博兹短刀小史
文摘
2024-11-02 18:06
上海
彼什卡博兹是在波斯印度中亚诸国比较多见的短刃,它的形状比较独特像个S型,特别是印度制造的,曲线尤为夸张。这种造型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么?彼什卡博兹有自己的身世和来历。彼什卡博兹英文:peshkabz波斯文:پیشقبض,印地语:पेशक़ब्ज़),是中西亚比较年轻的刀型,在17世纪才出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波斯语中,是前面的把手的意思。在这种刀型出现之前,彼什卡博兹指波斯古典式摔跤中摔跤手腰上系的腰带的前面部分,在摔跤中用于抓握发力。彼什卡博兹的T型刀脊和针形刀尖,请注意肥厚的刀柄。
彼什卡博兹借用了这个地方做名字意味着它的佩带方式是插在腹部的正前方,而不是像卡德刀那样在身侧佩带。伊斯兰世界的短刃兵器一般都比较长大,盖因惯于插在腰带前方立于胸前。一是炫耀兵器之华美二是保护腹部,所以华丽的刀柄和长大的刀身斜插在上身前方。印度金属柄错金缠枝大丽花纹彼什卡博兹,刀型比较纤细属于礼仪用刀。彼什卡博兹因为插在腹部前方作为作战的副武器而得名,按照伊斯兰武士的习惯,腰带上斜插的副武器为至少两支,所以除了彼什卡博兹刀,还会有一把坎察之类的短刃。到了17世纪火器慢慢传入波斯,还会再增加两支燧发手铳。所以伊斯兰的武士会胸口满满当当插四五支武器,平时贵族便装也会在胸前插一支短刃来显示身份。这种平时用来炫耀身份的短刃往往装饰华丽,刀柄用玉和水晶等不适于实战的材料并且镶嵌宝石,这种炫耀的短刃就包括彼什卡博兹。彼什卡博兹产生于波斯萨菲王朝时期,大致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阿巴斯大帝在位期间引进了欧洲的火枪发动了对乌兹别克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多次战役。彼什卡博兹是在这些战争中产生的兵器,大部分早期的彼什卡博兹制作于阿巴斯大帝的都城伊斯法罕。由于波斯的主要对手的铠甲均是和波斯近似的锁子甲带加强甲片的铠甲和锁子甲护颈的库拉考特盔,破坏锁甲就成了杀敌的方式。而彼什卡博兹就是专为破坏锁子甲而设计的。彼什卡博兹刀身宽阔呈流线体曲线,刀背加厚呈T字形增强结构。刀身逐渐向刀尖线条收紧,到刀尖部分加厚加粗呈针状。细的针状刀尖很容易插到锁子甲的锁环里,加厚加强的结构把锁环撑开,然后流线的强化刀身挤进锁环撕开旁边的锁环。这种刀是近战搏斗的武器,武士主武器打落从马上滚下来扭打才会用到。所以彼什卡博兹插在最容易拔刀的胸前位置。波斯制造彼什卡博兹的大马士革钢刀身和海象牙柄,刀身上有错金和铁雕缠枝花纹饰。彼什卡博兹是实战武器,刀柄一般用海象牙或者象牙两片夹起来,刀柄非常肥厚结实便于发力。弯曲的刀柄形状是用了波斯长弯刀柄的制式,夹住的柄脊一般会有铁雕刻花。实战彼什卡博兹也有用骨柄的,而礼仪炫耀用的彼什卡博兹柄有犀牛角、玉、水晶、玛瑙或螺钿镶嵌。锋利的刀刃也可以用于割击,一般在割取首级或者处刑时使用。民间所用彼什卡博兹因为不披挂锁子甲,所以割击是主要作战方式。彼什卡博兹也被西方人称为战斗匕首,它也经常和其他伊斯兰短刃被混淆。彼什卡博兹的尺寸较大,长度在40至46厘米,刀身长度在28至33厘米。伊斯兰系的短刃均比较长大,彼什卡博兹和其它伊斯兰系短刃的区别主要在刀身的S形状上。彼什卡博兹一般比卡德长,和大部分坎察长度相当,而比亚特坎反曲刀短。它的刀鞘波斯主要用套金属的皮鞘,而北印度用包丝绒的木鞘。萨菲王朝是土库曼人建立的王朝,彼什卡博兹在波斯盛行后迅速传播至土库曼和阿富汗及乌兹别克地方,向南传到北印度莫卧儿王朝然后在南亚次大陆传播。在火枪普及,武士再不披挂锁甲之后,彼什卡博兹在民间发扬光大。19世纪印度制造彼什卡博兹的城市在北部城镇伯黑拉特,此地我还去过,离佛陀的诞生地菩提伽耶不远,是印度最贫穷的邦。别在阿富汗的普什图人部落里,彼什卡博兹的运用非常广泛。有学者研究,普什图人使用的楚拉短刀是彼什卡博兹的民间简化缩小版。在英国殖民印度期间,英国人把彼什卡博兹称为阿富汗刀。在历时80年的英国和号称帝国坟墓的阿富汗战争中,英国人对这种刀的杀伤力印象深刻。开伯尔山口是英国入侵阿富汗的重要关口,所以这种刀也被英国人叫做开伯尔刀。在和阿富汗普什图人作战的过程中,无数的受伤和被俘的英国及印度士兵死于彼什卡博兹的致命一吻。普什图部落作战,除了留少量人质外从来不留俘虏。印度近现代彼什卡博兹,添加了印度风格的象鼻护手,简洁的民用刀。在现在的阿富汗,彼什卡博兹刀仍是普什图人和其他山地部族的重要随身武器。佩带彼什卡博兹意味着已是成年男人,可以参加部落的作战了。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期,彼什卡博兹被用作行刑工具,不少受伤和被俘的苏军士兵也遇到了彼什卡博兹的致命一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