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伴我行,身心共提升
——分享站桩感受
天津 沧海一鸥
各位同修好!最近跟一些朋友聊起站桩效果,有些许感受与大家分享。
不只一位朋友问我:我站桩也有五六年了,为什么就没有明显的效果呢?我问:你头脑中有杂念吗?他说没有哇!我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傻站的呀!我说在傻站之前,你想什么了吗?他说,没有。我发现问题就在这里。
张老师在《静心桩》网课里说的很清楚:“静心桩”是所有桩的基础,它有三个要领,调身,调息,调心。讲到“调心”要领时是这样说的:想一下我“立于天地之间”,安住在这种状态里,无思无欲无为,即“傻站”。
我觉得这个傻站是有前提的,它是让你“立于天地之间”的傻站,这个“立于天地之间”是我们站桩的心法,它决定了你站桩所能达到的境界。它是一个火苗,不能灭;是一颗种子,不能丢,我们要给它施肥,浇水,让它慢慢成长为一棵大树,就是你要让自己长时间的保持这个状态。怎样才能长时间的保持这种状态呢?就是傻傻的呆在这个状态里。这个傻站并不是真傻,它是让你安住在这个状态的方法。
张老师在《静心桩》网课中还讲过一段话:站桩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来自《黄帝内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这几句把站桩的精髓都表达出来了。我们站桩的要求,你回过头来都可以在《黄帝内经》中找到依据,我们是把站桩当做修行来看待。大家可以翻阅一些道家、佛家关于修行的书,从里面吸取一些营养。咱们整个桩法,更多依据的是佛道两家修行的方法。
张老师这段话极其重要,当调身、调息都做好了,调心就是关键,你心的高度就是桩的高度;你心所达到的境界,就是你桩所能达到的境界。这个境界不靠想,不靠说,得靠做,得循着张老师说的话,去读佛道两家的经典,并把里面的经典话语落实到桩态里去。
那些经典我们不一定都懂,但从中抽出一句放到你的的桩里,你进入它的状态,然后安住在这个状态里,都会出东西。一段时间持续用这句话,就像养护火苗一样,全神贯注,专一持久,让它由小变大,桩的效果就会出来,你身心的变化也随之而来。你读的书就是引子,把书中的文字印证到你的身心里,并能指导你的日常,它才会真正成为你的东西,为你服务。你对它理解的越深,效果就越好。我的伙伴晓静站桩效果之所以显著,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一直在阅读经典,从中汲取营养。
这个意想“立于天地之间”是在短短的网课中老师给我们的一个提示,我们还可以循环默诵“松、散、通、空”,默诵《心经》,吕祖《白字碑》,《黄帝内经》“上古真人”句。哪句合适?你对哪句有感觉就用哪句。前提是,你得把它背下来,并不断深入领会。
你崇拜谁,就努力成为谁。仰慕张老师,就要努力成为张老师。他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当然成不了他,但是,你读他的《心法探秘》,读他的《须臾之道》,你走在他走过的探索的路上,你就慢慢离他越来越近,否则,你与他之间永远隔着千山万水。
我们都想跟张老师讨秘诀,其实秘诀早就告诉我们了,就是他多年来在求学、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已经让我们走了太多捷径。他说天底下没有真正的秘诀,真正的秘诀只有去做。比如他曾经说过,有一项基本功,他每天练100个,一练就是30多年,从他练的那天起,从没间断。我们如果多听听这些话,并且像他那样选择一项基本功,也一坚持就是几十年,相信定有收获。可怕的是,我们刚刚练3年,却总想得到张老师练了30多年得到的功夫,用张老师的话就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张老师的教学是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体化教学,他现在呈现给我们的东西,跟他所掌握的东西相比,还不到一半。更高级的东西为什么不教我们?不是因为他保守,是我们小学还没毕业,你跟他要大学的东西,他即便想教我们,我们也接不住,因为我们还没到那个级别。老师可以帮助我们施肥、浇水,但是不能代替我们,更不能把他的那棵树直接移植给我们,我们要在自己的树上结果实。
跟老师学东西,我觉得我们得在里面熏着、泡着,像追剧一样紧追不放,像打游戏一样不断升级,因为它前后是连贯的,有次第的,不能有断续,否则就无法再往高处走。老师也愿意倾囊相授,因此当我们练的不理想时,难免着急。
我们做的是否到位,有几个指标可以检验:一是你能不能像一日三餐一样,每天给站桩安排出至少半小时时间,这表明你的决心和态度;二是你是不是越练越有兴致,愿意为此付出,这表明你在它上面投入的程度;三是你是不是在练习过程中,心灵在不断成长,生命质量在不断提升,这表明你对它的认识,给它的定位。张老师在《静心桩》里早就告诉我们,我们练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站桩,我们是通过它,来一场身心灵的修行。
多点开花,可成;全神贯注,可大成。我们都要有全神贯注地烧开一壶水的思想和定力,认真回看《静心桩》网课,把老师讲的内容一句一句落到实处,把张老师的书和课程认真学习,反复学习,不只心知,还要体认,久久为功,才有收获。
我们都是因为仰慕张老师的才华学识人品才一路追随,跟他学习,现在老师集体面授时给我们的是一个大众化的标准,随着我们站桩打拳的不断深入,每个人的进步速度各异,遇到的问题也不同,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张老师会根据你个人的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我到某个阶段茫然时,只要跟张老师沟通,很快就找到方向,豁然开朗。
这里我要说明,我说的有些话仅是我心中所悟,我也没做到,我还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太极里有一个词叫“粘黏连随”,练功我做不到,但是在跟随张老师学太极的路上,我一直都在努力落实。如果说我有些许收获,也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或参加面授,或上网课,或微信,或电话,从来没有间断过向张老师请教,向同修们学习。我不过做到了六个字,简单,听话,照做,把老师的课不管明白不明白,先囫囵吞枣的接受,再慢慢消化吸收。努力把太极融入生命的每时每刻,把所有的相遇都当成是一场修行。循着张老师说过的话,提供的线索,向经典学习,在生活中不断的改变思维,突破自我。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没有把书上那些文字停留在脑子里,而是努力争取落实到行动上。
咱们太极群里藏龙卧虎,很多人研究太极已经几十年,跟群里很多人相比,我其实是个小白,除了站八年桩之外,有些许收获,其他什么都没有。只因我的墙比较矮,所以里面有什么,容易被人看见。大家看广西莫师兄,三月份来天津,八月份去山东,前几天去重庆,今年张老师两次短暂回国,三次有规模的培训,他一次不落。私下聊天,他曾经说过,跟定张老师了。大家对张老师的才华学识比我认识的更清楚,如若把张老师更高层级的东西学到手,一定会如虎填翼。很荣幸能与大家在这里相遇,有机会一定多向大家请教!
武当三丰派第十五代传人陈师行道长的一段话,愿意在此与大家共享:
练拳也是一种修行,它不只修心,还修身,它让你的身心合一,所以说,特别是道家这种符合哲理的拳法,他对我们的修行更有益,更有帮助。
练拳练多少、什么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种感觉取决于个人的悟性以及你付出多少。你每天练功练得很少,半小时就走了,再加上悟性不够高,我说的那种感觉你是没有的。
我觉得每一个人练拳都有自己的感觉,它有一个标准叫拳打千遍,身法自然,你要问你自己自不自然,以千遍为参照;拳打万遍,神理自现。那种很妙的东西,自己就出来了,而且从内心涌出来。那不是空的,不是理论,不是书上的东西,而是从你身心中千遍万遍练出来的,那是真的感受,那就是心得。
但是这种感受没来之前,没有到那个时间点的时候,你只需要去练,不要急,你练就行了,抱着无为而治的一种状态坚持前行就好了,这就是好的修行。
以上是我最近的一点儿小感受,分享给大家。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4-9-5
更多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