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上方卡片一键加入我们,前100000+已关注。
来源 /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有句名言这样说:“学生并不在乎你知道多少,在乎你有多关心他们。”
虽然,你并不需要和他们成为挚友。
但孩子在乎。
你可以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多和学生交流,显示出你对他们的生活真正感兴趣。
当然,这可能会花时间,但是很多成功的教师非常清楚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只要你不断为维护师生感情而投资,总会因此而得到回报:学生更倾向于达到你的要求。
2.遇事保持冷静
有时候,学生可能会试探你的底线以及你是否胜任。
这种试探表现为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说悄悄话、开小差等),这是对你课堂管理能力的考验。
你需要保持冷静,及时做出适宜的反应,但不要反应过度。
3.正面陈述你的纪律和要求
有的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不做什么,而很少考虑要求学生做什么。
(不要再讲话了!——安静)
(不要到处丢垃圾!——保持干净)
这种负面的要求方式往往效率不高。
不要让学生来猜测你的意图。
给学生提出较高的标准(包括学业和课堂行为),虽然学生很难超出你的要求,但一般也不会违反你的标准。
4.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避免和学生公开对峙,从长远来看,这种对峙不会有胜利者。
如果和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尽可能私下里交流。
不要在其他学生面前批评犯错误的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可、被接纳。
当你伤了孩子自尊,要么他一蹶不振萎靡不振,要么处处与你反着来。总之不利于班级管理,不利于学生成长。
5.让眼睛动起来
视线接触是维持教室秩序的最有力的武器。
通过及时的目光接触,可以制止大约80%潜在的违反纪律的行为。
至少每分钟扫视全班一遍,每次你只需要把视线集中在4~5个学生身上,保持四五秒钟之后,再把视线转移到另一组学生身上。
6.避免背对你的学生
有的研究者提到,老师的脑后也要长一双眼睛,这样随时能知道教室正在发生的事情。
避免背对你的学生,例如,当参与小组活动时,要面对教室的其他学生。一边坐着讲课,一边监管全班的学生是非常困难的,最好是围着教室一边走一边讲。
有经验的老师似乎有特殊的第六感觉,可以随时预感到要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制止。
7.借用沉默的力量
与学生视线接触时应保持沉默,沉默就是力量,教师要学会有效地使用它。
每次发出指令后,停顿片刻并深呼吸几下,这样做可以使你保持平静,并给学生留出时间反省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感觉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升级行为,升级之前,请深呼吸并停顿片刻,考虑有没有升级的必要。
避免大声训斥或者羞辱学生,这样做只会导致学生憎恨你,使其他学生产生对违反纪律的学生的同情。
你并不需要学生对你的敌意和恐惧,也无需陷入强烈的冲突之中。
8.有选择地做出反应
学会忽略一些轻微的违反纪律的行为,尤其是当你怀疑学生的动机在于诱惑你陷入一场对抗的时候。
当然,蓄意伤害的行为以及恶意的起哄必须加以制止。
轻微的问题以及当时不能确定如何处理的问题,可以稍后处理,这也为你赢得时间,考虑更好的解决方式。
9.避免与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争论
如果与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议私下讨论。
公开的争论不会有胜利者。
10.不要大声吼叫
有些研究表明:从长远来看,大声训斥学生弊大于利。
避免对着学生喊叫,这意味着你的情绪失去了控制。
你的语气和非语言信息应保持一致。
如果你的身体语言不够正确,学生可能得到是错误的信息,他们可能认为你并不是认真的。
11.不要给学生贴标签
你的目光在哪儿,孩子就往哪方面发展。
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同时,我们也有义务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12.不要因为某个学生的不良行为而惩罚全班学生
无辜的学生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这样做只能导致全班学生(可能还包括学生家长)站在你的对立面。
并且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
13.不要一有点问题就轻易把家长找到学校
如果你频繁这么做,只能表明你的课堂管理存在问题。
这样做的结果表明只能招致更严重、更频繁的不良行为。
并可能加剧家校之间的矛盾。
14.在学生表现好时积极鼓励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为了寻求他人的关注与赏识。
给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可以通过适宜的行为表现而获得关注。
15.当谈及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就事论事
错误行为是不能接受的,但不要因此而否定学生。
教师要严厉而又充满爱心。
学生做出良好行为时,应及时提出表扬,学生改正了不良行为后,应加以鼓励。
16.把学生请到教室外面并不是有效的惩罚手段
你可能因此而承担相关责任。
此外,很多学生发现教室外面的大厅是非常好玩的地方,尤其当学习内容非常枯燥的时候。
这些建议对于新教师以及所有希望提升班级管理能力的教师来说,都是极其宝贵和实用的。
这些建议不仅涵盖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还详细阐述了处理学生行为问题时的策略和技巧。
《教师课堂实用手册》里还有更多宝藏等待去挖掘。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不仅需要专业技术,还需要人学、关系学的智慧!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来源 | 罗纳德·L·帕丁《教师课堂实用手册》(选摘时有删减变)。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贵在学习与分享,资源整理于课改行,如觉侵权请联系删。公众号中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逐字稿是小编综合名师课堂、教参、教材逐字逐句整理而成,可结合教材、课标一起看。关注我们,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