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了。郑武公死的时候,他的长子郑庄公只有13岁;次子叔段只有10岁。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年幼的郑庄公,为什么能顺利继承自己老爸的家产呢?
幼小的君主,可以顺利的继承自己老爸的家产,主要是因为幼小君主上位,旧的权力格局可以完整的保留。
一切是显然的,幼小君主上位,无非就是换个君主,大家该干嘛,还都干嘛。而且前排就坐的大哥们,权力还会相对增加一些。一切是显然的,君主幼小,暂时就无法行使许多权力,这些权力,暂时就得由前排就坐的大哥行使。
而强势大佬篡了位,就会引发旧的权力格局动荡。
一切是显然的,有能力窥视君权的大佬,通常都有着自己强大的嫡系班底。如果他篡了位,跟在他身后的嫡系小弟,就会大批接管顶层的权力。这自然会让前排就坐的大佬,产生集体性的恐慌。
在这种背景下,哪个强势大佬敢窥视君权,通常很容易受到大家的共同抵制。除非他控制的股权,已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就只能乖乖忠于后主、幼主。
这是幼小君权力可以维持的主要原因。
【注】:为了行文简洁,我们后面用“小皇帝”来代替“幼小君主”;用“皇位”来代替“君主之位”。皇帝其实是秦始皇之后才有的东西。
如果皇位被异姓大佬抢走,老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以后都算什么身份啊?
如果皇位被异性大佬抢走了,老皇帝的妈,以后算什么身份啊?
如果皇位被异姓大佬抢了,老皇帝的老婆,以后算什么身份啊?老皇帝的几个弟弟、几个儿子的媳妇,以后都算什么身份啊?
所以,一个异姓大佬想篡位,并不是简单的威胁小皇帝的利益,而是会威胁众多皇族成员的利益,也会威胁众多外戚成员的利益。
如果皇帝在生前,让皇族成员、外戚拥有巨大的权力,就算自己儿子年龄非常幼小,异姓大佬,也没有机会篡位的。
而且,与小皇帝有天然利益关系的人,并不只限于皇族、外戚,还有老皇帝的私人亲信。
如果小皇帝顺利上位,老皇帝私人亲信的权力就会顺延下来,他们就会继续坐在权力舞台的最前排。
如果一个强势的大佬上位,必然会带着他们私人的亲信进入顶层,老皇帝的私人亲信,就有可能被挤到边缘位置。
如果老皇帝生前,拥有强大的私人亲信团队,就算自己儿子的年龄非常幼小,强势大佬也没有机会篡位的。
现在的问题是,皇族的核心成员,有没有机会篡位呢?从普遍意义上说,应该也是没有机会的。
皇叔一系,通常是没有机会的。
一切是显然的,因为小皇帝上位,皇弟就顺延成了皇叔;皇子就顺延成了皇弟;皇后就顺延成了太后;太子妃,就会顺延为皇后;几大皇子的妃子,还是亲王妃。
如果皇叔上位,这些人的身份,就都会降低好一大格的。
皇弟一系,通常也是没有机会的。
一切是显然的,小皇帝上位,皇子都会顺延成皇弟;皇后就会顺延成太后;如果皇弟上位了,皇后、皇子的身份,就都比较尴尬了。
所以,皇弟想篡位,他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小皇帝,而是小皇帝的母亲、兄弟。
当然了,我上面所说的一切,只是从普遍意义上说,因为特殊的时候,永远存在。事实上,正是因为特殊原因存在,所以乱臣贼子才会存在,才会有机会成功。
郑武公死的时候,郑国最有权力的三个人,郑武公的两个儿子(郑庄公、叔段)、郑武公的老婆。这三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在郑国几乎是无敌的。
这三个人的利益,在对外的时候,那是一致的。因为关起门来,他们就是一家人。
因为类似的原因,郑武公虽然死了,也没有人敢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老皇帝死后,他的孩子老婆会变成孤儿寡母,任人欺负。通常是因为他自己没有设置好足够的权力制约。
在这种背景下,指望臣子的忠心,把他的孤儿寡母当盘菜看,那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呢。
在这种时刻,臣子的忠心,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忠心多少钱一斤,恐怕没有人知道。如果君主靠臣子的忠心维持二世三世万世,那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
许多人对我的历史观点,之所以深恶痛绝,就是因为我总发表这种观点。因为在他们看来,我这纯粹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对此,我就纳闷了。一个人认为,大家内心深处,其实都对于忠于二世三世万世不屑一顾,怎么就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看到许多自命专业的历史爱好者、学者,总是因为这种原因对我的观点深恶痛绝,我通常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些人读古书读多了,读的脑子都糊住了。
就这种历史爱好者、学者,放到民国,看到人们欺负大清皇帝的孤儿寡母,还不愁跪在大街上哭的死去活来,总而言之,乱臣贼子袁大头、孙大炮,这样欺负孤儿寡母,世人竟然拍手称赞,真是叔能忍婶也不能忍啊。
也许有人会说,我这是以现代人的思维思考古代人。
其实呢,这就叫扯淡。古代人的观点,和现在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孔子说了,舜取代尧的儿子;禹取代舜的儿子;我给他们都点个赞。总而言之,天下是天下的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有能者居之。
孟子说了,商汤砍了夏天子;周武砍了商天子,我也给他们点个赞。总而言之,天子胡作非为,臣子就应该砍死他。
孔子孟子,难道也都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
始皇帝风光无限。
刘邦说了,自古皇帝轮着作,不想当皇帝的人,就不是有理想的人。“大丈夫生当如是也!”
项羽说了,自古皇帝轮着坐,我也想爬上皇位。“彼可取而代之。”
陈胜说了,自古皇帝轮着坐,穷人只要有梦想,也有机会当皇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蒯通说了,自古皇帝轮着坐,谁有德、谁有才就可以当皇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这些人,难道也是现代穿越回去的,所以才会对二世三世万世的思想不屑一顾。
只是类似的观点,在皇权时代,绝不会成为主流。它只会在特定的时刻,闪亮登场一会儿。比如,曹丕、司马炎、刘裕上位的那一刹那,自然会说禅让真是一种伟大的思想。
禅让的思想,为什么在皇权时代,不能成为主流呢?
原因非常简单,除非乱臣贼子当道,否则,谁敢扯这种观点,那就是不想活了。在这种背景下,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扛出孔子曰、孟子曰;扛出尧舜禹汤,就可以躲过一劫。
有一个皇帝看到孟子竟然说什么,君主干得不好,臣民就可以造他的反,当时就火了,总而言之,这个老家伙要是活到现在,我非砍了他的头。再总而言之,谁敢驾着圣人的名义传播这种歪理邪说,一律杀无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有能者居之、有德者居之;古今都是一样的。
只是因为君主的力量太强大,所以就用暴力压制了这种观点的流传。
世袭制的存在、延续,通常是因为只有小皇帝上位,既有的利益格局,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维持。
而在既有权力格局中获利的人,自然都会希望小皇帝上位。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试图篡位,通常都会死得很难看。
这种事实,对皇权的神圣性,多少是一种说不出的亵渎。
在这种背景下,皇权政治下的御用文人,就会通过各种似是而非的内容证明,道德高尚的人,都会支持世袭制,哪怕小皇帝是个婴儿、是弱智、是变态,道德高尚的人,也会忠于他们;而一些道德败坏的人,总会蔑视世袭制,并且总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像没有利害关系制约,全天下的人都会蔑视世袭制。
其实呢,如果有足够的利害关系制约,世袭制根本就无法维持。
所谓的思想,无非是现实利害关系强化出来的。
这就好像,刘备死了,应该让刘阿斗继承他的位置吗?
如果言者无罪,我相信各种大逆不道的言论肯定满天飞。问题是,在这种问题上,一个人敢胡说八道,肯定是交出自己的脑袋都不够赎罪。因为这样喜欢胡说八道,你们家人知道吗?
我们知道,春秋时代乱臣贼子满天飞。把君主当傀儡玩的人,没事废君主、杀君主的成群结队。
进入大秦帝国时代呢,也是一样一样的。
秦始皇老爸留下的权力格局比较好,所以秦始皇13岁上位,也能稳坐这个位置。
秦始皇留下的权力格局有问题,所以秦始皇刚死,李斯、赵高就把秦始皇的儿子、女儿杀了个一塌糊涂,在这种背景下,年幼的胡亥自然就孤立无援了。然后呢,他被赵高废杀了。临死前,秦二世希望可以当个富贵翁,甚至是当个平民;说一千道一万,他不想死啊。问题是,他还是被杀了。
西汉诸王、外戚专权的格局,看起来很失败,处于皇权的角度上,它是很成功的。
东汉时代,外戚宦官轮流坐庄的格局,看起来比较失败,处于皇权的角度上,它实际上是很成功的。
我们总觉得,西汉让诸王、外戚专权有问题;东汉让太监、外戚轮流坐庄有问题;无非是因为我们相信,世袭制度可以靠臣子的忠心维持。问题是,世袭制度如果靠人们的忠心维持,还不如指望母猪能上树。
总的来说,皇帝想让天下一世二世的传下去,总得玩各种力量的平衡、利害关系的制约;但是这一切,说出来多少是有损皇权神圣性的,所以皇帝宁愿让人们相信,诸王、外戚、太监专权,就是皇帝脑袋有问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