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两晋南北朝(十九)魏明帝托孤 感人至深的君臣大戏

文摘   历史   2024-11-09 07:40   山西  

说实话,曹爽并不具备当辅政大的臣资历、威望、能力,只是因为各种政治博弈的考虑,所以曹爽做为皇族的幸运儿,不但成为辅政大臣,而且还坐在了首席的位置上。

 

一方面是出于对曹爽能力的不信任;另一方面出于政治平衡的考虑,魏明帝必须得从豪门大佬中,再选一个辅政大臣。

 这个辅政大臣应该是谁呢?孙资、刘放在提名曹爽辅政时就说,应该让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


事实上,如果必须得有一个军政大佬和曹爽共同辅政,这个人就必须得是司马懿。因为帝国上下已没有一个人的资历、威望能与司马懿相提并论了。司马懿在13年前,就曾给魏明帝当过辅政大臣,而当年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的曹真、曹休、陈群都已死去多时了。

 

但是魏明帝对司马懿始终有一种无法去除的戒心,这绝不是因为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值得他怀疑。事实上,司马懿此前的所有行为,就是标准的人臣典范;如果司马懿在魏明帝国托孤后不久就死了,那司马懿无论从哪个角度,也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魏明帝对司马懿始终心怀戒心,仅仅是因为司马懿所代表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司马懿的兄弟子侄人数众多、而且遍布各个重要岗位,仅从司马家族的影响来说,就足以让皇帝不敢放心任用。

司马懿历任军政要职,其人脉之深恐怕足可以深入到帝国任何一个角落。这种势力与影响,加上其家族的影响,更让皇帝一百个不放心了。

 

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就是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关系。虽然说,皇权政治的宣传,一直是模糊、否定这个事实,却永远无法抹煞这个事实的存在。


皇帝是一个年仅8岁的幼儿,辅政的皇族代表是一个资历、威望、能力都一般的公子哥。辅政的元老重臣却是一个资历、威望、能力都无人能及的豪门大佬。这种权力格局,是不是有些太危险?

 已知生命无多的魏明帝,显然已无力更改这一切了,于是只能接受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的事实。

面对这种难以更改的事实,魏明帝只有在临死前演一场感人的大戏了。

 

魏明帝快死的时候,司马懿还在400里外的汲县。

此前,魏明帝一直没有让司马懿回洛阳的意思,甚至在燕王曹宇的劝说下,还发布了一道人事调令,让司马懿到西北地区主持工作。


就在司马懿即将动身到西北时,突然又有圣旨传来,让他赶紧到洛阳中央政府!

对此,司马懿实在有些惊疑不定。因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让自己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接收到两道如此不同的命令?


但是司马懿已来不及多考虑,因为此时此刻,任何怀疑观望都可能是致命的。

许多年以后,李世民病危时,给徐世勣(也就是隋唐英雄传中,徐茂公的原形),发布了一道毫无来由的人事调令。徐世勣接到这个人事调令,没有任何犹豫,就赶紧离开京城去赴任了。

而李世民在发布这道调令时,就对太子李治说,徐世勣只要敢有任何犹豫观望的意思,你就格杀勿论!

这就是皇权政治的逻辑,皇帝会用天威难测的事实,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学会无条件的服从命令;换而言之,皇帝会用天威难测的事实,让你明白,无条件的服从皇帝的命令,也许不是总有好果子吃,但是大概率上,它肯定是最优选。


司马懿在接到第一个人事调令时,肯定就已感觉到了皇帝对自己的猜忌。

毕竟,皇帝病重的,已到了准备后事的阶段,却让他到远离中央政府的地方工作,本身就已计划好了,把你踢出权力核心。

因为类似的原因,司马懿接到第二个调令了,多少是惊疑不定的。因为短短的时间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调令,意味着什么,实在难以判断。

但是,司马懿已来不及思考,因为他只能十万火急,赶紧到洛阳中央政府赴命。类似的选择,会让司马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换而言之,就算皇帝想清洗他,也是在清洗一个忠心可表天地的大忠臣;关键,从大概率上,皇帝也会选择这种下下策。


 司马懿来到洛阳时,魏明帝已快不行了。

看到司马懿回来,魏明帝对司马懿说:“我一直忍着这口气,就是想等您回来,现在您回来了,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说完后,魏明帝就让自己两个儿子齐王曹芳、秦王曹询,出来拜见司马懿。并且告诉齐王曹芳说,你爷爷死的时候,就是让司马爷爷照顾我、保护我的!现在,我也让司马爷爷照顾你、保护你,你一定要学会听司马爷爷的话。

然后,齐王曹芳懂事的搂着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也忍不住抱住齐王曹芳。两人相拥,都是泪眼模糊、然后泪流不止;旁边的人,包括魏明帝在内,也都是泪眼模糊.......


真是一场感人至深的大戏,这场景,真心说,比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场面,更让人感动。

此时此刻,君臣之间表现在外,只有感情、只有信任,没有流露出任何利害的计算。

相比而言,刘备白帝城托孤时的场面,就有些弱爆了。因为什么叫我儿子可用,你就辅佐他;不可用,你就取代他。不管这是基于什么原因,显然也都充满了功利的色彩。

因为周公是圣人,更是周武王的亲弟弟;周成王是小屁孩,而且一直猜忌周公。但是,周公有取代周成王的意思吗?人们认为,周公应该取代周成王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你托孤诸葛亮,却告诉诸葛亮可以取代你儿子,你这是小看谁呢?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

魏明帝托孤的场面,可以把在场的人,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但它显然只是一场感人至深的大戏罢了。

因为魏明帝最初根本没有打算把自己儿子托付给司马懿,更主要的是,魏明帝还让才能、资历、威望都很一般的曹爽,位居司马懿之上。

 

不过这一切,我们实在不应该去太计较,因为在政治场上,从古到今都是由各种或真或假的表演构成。一个皇帝能这样对一个臣子,即使是在做戏,对臣子来说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荣誉。

所以司马懿说,您小的时候,先帝也曾把您托负给了我;我从没有辜负过先帝的嘱托;现在您把自己儿子托付给我,我也绝不会让辜负您的嘱托。

 

那一天,立齐王曹芳为太子。

然后,魏明帝就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离开了人世。

 

当时的司马懿,愿意学习诸葛亮吗?从情理上看,肯定是愿意学习的。

据说,魏明帝托孤时,就曾对司马懿说,从前刘玄德白帝城托孤孔明,孔明就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他们那种偏邦小国尚且如此,我们中原上国,肯定不会比他们差的。

从这层意义上,当时的诸葛亮,就已成为一个注定流芳千古的政治符号了。因为任何一个老皇帝托孤时,通常都会想到两个人,第一个是周公,第二个就是诸葛亮。

 

周武王死的时候,儿子是一个缺乏行为能力的幼儿。用朴素的价值观思考,周公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比周武王的儿了更适合当统治者,但是周公就是无怨无悔的忠于周武王的儿子,即使周武王的儿子一再猜忌他、打压他;即使外人一再怀疑他、误解他。

昭烈帝刘备死的时候,儿子据说是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少年。用朴素的价值观思考,诸葛亮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比刘备的儿子更适合当统治者,但是诸葛亮就是无怨无悔的忠于刘备的儿子,虽然人们都说,是刘备的儿子耽误了汉室中兴。


周公、诸葛亮的这种精神,与所谓的大舜、大禹相比,那就是两截然不同的境界;大舜、大禹觉得自己道德能力比谁都强,直接就玩起了禅让。

周公、诸葛亮这种精神,与所谓的伊尹、霍光相比,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伊尹、霍光看到皇帝思想道德差劲,直接就废了皇帝。

所以在皇权时代,周公、诸葛亮注定会成为一个比大舜、大禹、伊尹、霍光更光芒万丈的历史符号。因为,这才是所有皇帝都渴望的完美大臣。

 

司马懿想成为周公、诸葛亮那样的人吗?肯定是想的。毕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因为这才是标准的名垂青史。

 

抛开盖棺定论的观点,我们会发现,此时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并无本质差别。

最简单而言,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如果司马懿70岁时死了,那我们回看司马懿的一生,和诸葛亮有什么区别呢?好像没有。

他们都拥有功高震主的威望、实力,却都能取得皇帝信任、重用。诸葛亮自然不用多说的了;司马懿能接受曹丕、曹叡两代皇帝托孤重任,本身就证明,他也是如此的。

 

如果司马懿早死上一两年,人们难免会说各种便宜话了。总而言之,以司马懿的实力、地位,面对曹爽那种人欺负,竟然一退再退,最后活活憋怯死了,真是愚忠的可以。如果让我处于司马懿的位置上,我绝不会受这种气的。

问题是,司马懿多活了一两年,于是他用事实证明,政变是一个大工程,就是司马懿那种传说中鹰视狼顾的恶人,也是苦等十年,直到71岁高龄时抓住机会,才敢放手去做。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司马懿能成为诸葛亮吗?显然是不能的。

因为魏明帝就不是刘备,皇帝不是刘备,却奢求臣子是诸葛亮, 这怎么可能呢?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