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六十三)李渊夺取长安

文摘   历史   2024-11-14 07:47   山西  

9月12日,李渊率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关中地区,此时已遍布叛乱了,在此过程中,仅平阳公主大旗下的军队,就有七八万之多。

看到李渊亲自率军进入关中,叛乱势力更是不可抑制了,而且纷纷向李渊的大旗下靠拢。


9月16日,李渊率军到达朝邑。

9月18日,李渊把长春宫设为临时办公地点。

李渊坐镇长春宫后,就兵分两路。一路大军由李建成、刘文静率领坐镇永丰仓,封锁潼关;另一路由李世民、刘弘基、殷开山率领进攻渭北,把长安城外围扫平。

在这种背景下,大隋帝国留在西部的军事主力,很快就被压缩在两个孤立的、无法有效协作的地方。

坐镇河东郡的曲突通,想率军赶赴长安,却被李建成、刘文静堵在潼关外面无法进来;长安城的隋军,面对李唐大军的进攻,更是躲在城里不敢出来。

到此为止,谁都感觉,李渊夺取长安城的时机成熟了。


10月4日,李渊已亲率大军杀到长安城下,汇集在长安城下的作战部队,就有20多万了!

面对此情此景,长安城自然是一片人心惶惶。

但是,李渊还是老套路,他并不急着进攻长安城,而是继续收割长安城的外围地区,并且反复对长安城作政治攻势。

总而言之,长安城已是一个马上就要熟透的果实,李渊并不急着摘取它,而是促使它更加成熟,等着他自己落地。


10天后,也就是10月14日,长安城主要负责人,依然拒绝投降,于是李渊下令围城。

围城之后,自然还是不断收割长安城的外围地区,并且反复向长安城作政治攻势。在这种背景下,除了长安孤城之外的地区,渐渐都纳入了李渊的势力范围。


又过了20多天,李渊感觉攻城的时机成熟了,也就是10月27日,李渊终于开始下令攻城了。

此时,距李渊晋阳叛乱,已过去5个多月了。

整个过程,进行的有条不紊,因为此时的大隋帝国已是遍地叛乱,隋炀帝根本没有机动部队围剿李渊。

因为不用担心隋炀帝会派军增援,所以李渊就可以通过收割长安、河东孤城之外的地区,让自己的实力不断膨胀;更可以让长安、河东两座孤城感觉越来越绝望。


李渊下令进攻长安城时,长安城已是充满了绝望。

长安城外围的地区,差不多都被李渊收割干净了;而长安城以西的地区,已被薛举、李轨两大叛乱势力占据了;河东郡的隋军,似乎也缺乏增援关中的可能性。

从全国的情形去看,隋军主力在洛阳一线被李密打得只能苦苦支撑,似乎看不到翻盘的机会;江南虽然有隋炀帝亲自坐镇,但是江南的叛乱越来越多。

长安城这样苦苦支撑下去,前途在什么地方?

似乎是一点也看不到了。


李渊在下令攻城时,还表示自己是大隋帝国的忠臣。总而言之,我不是来造反的,我是来挽救大隋帝国的;再总而言之,我的忠心可表天地,你们为什么要误会我呢?

虽然说,李渊的这种话,连鬼也哄不了,却显然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态度。换而言之,他会尊重大家的既得利益;因为他并没有彻底否定大隋帝国,也没有彻底否定大隋帝国的旧势力。

整个大隋帝国风雨飘零,长安城成为一座孤城;抵抗下去,根本看不到希望,而投降呢?却似乎可以看到希望。在这种背景下,整个长安城自然是一片投降的气氛!

于是,10月27日李渊下令攻城,11月9日长安城就沦陷了,时间满打满算,都不到半个月时间。


类似的事实,难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李密如果愿意进攻长安城,也可以这样迅速夺取长安城,所以人们总会说,李密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其实呢,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

李渊可以轻易夺取长安城,主要是因为,隋军主力被李密牵制在了洛阳一线。如果李密率军从洛阳向长安转移,隋军主力肯定也会从洛阳向长安转移的。

事实上,让李密无法夺取洛阳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隋炀帝把隋军主力,都调入了中原战场;绝不是因为,洛阳城比长安城更险要。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隋炀帝把用于洛阳城的军事资源,都投入河东、长安一线,李渊的结局,绝不会比李密更幸运。我的意思是说,李渊也会旷日持久的钝兵于长安城下,更有可能崩盘在长安城下。

李渊夺取长安后,意味着他已在未来的争霸战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此时再盘点天下实力派,李渊如果说自己是第二大实力派,恐怕只有隋炀帝敢说自己是第一大实力派了。其它人,实在没法与李渊相比了。

但是,隋炀帝作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帝国随时一副要崩盘的样子;隋炀帝虽然控制着广阔的地区,却也是一副穷途末路的样子。

现在的李渊,占据着山西的主要经济区域,而且还占据了关中。这种实力可是非同小可的。这相当于李渊占据着一个陕西省,还有大半个山西省。

而现在的河北省是窦建德、罗艺、高开道三大实力派并存。

现在的河南省,是王世充、李密并存。

现在的甘肃省,是薛举、李轨两大实力派并存。

刘武周只占据着山西省北部;更主要的是,李渊已和突厥达成共识,所以他注定无法夺取整个山西省。

江南地区,现在是隋炀帝、杜伏威、萧珗、林士弘、李子通几大力量并存。

至于巴蜀地区,现在就好像一头肥羊般的存在,因为这里既没有强势的官方代表力量存在,也没有强大的叛乱首脑存在。

而翻开历史书,巴蜀与关中的对决,从来就没有获胜过。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巴蜀即将落入李渊之手,也没有多少悬念了。


到此为止,李渊夺取天下的主动权,已握在手中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再从李渊进入长安城说起。

李渊进入长安城后,代王(隋炀帝的孙子)坐在殿上。

李渊的士兵试图冲过去冒犯代王。代王的嫡系小弟就说,你们这是想干什么?李渊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大隋帝国的忠臣吗?现在代王坐在这里,你们都不赶紧下拜,这是要干什么?

无法无天的士兵,听到这种质问,当时就都老实了。

类似的场景,让我想起汉献帝初遇董卓时的场景。总而言之,你现在过来是保驾的,还是劫驾的?董卓当时就蒙了。年幼的汉献帝就问他,你如果是前来保驾的,现在大汉皇帝就在眼前,你们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这是想干什么?

董卓一听这种质问,吓得赶紧下马磕头。

总的来说,李渊现在还不敢丢掉大隋帝国的旗帜,所以只能对代王表示臣服。


李渊见到代王,赶紧磕头拜见,哭得眼泪哗哗直流。总而言之,我可是忠臣啊;我可是忠臣啊,但是不管李渊怎么表演,代王的命运已是一片黯淡了。

六天后,李渊拥戴13岁的代王为大隋新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李渊这样做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长安政府,现在是众多实力派并存的政府。换而言之,李渊只是坐在人臣第一把交椅上,大家都是同殿称臣的同事。

此时的李渊,对与自己合作的大哥级人物,还表示着足够的尊重。比如,他见到大哥级的人物,还是开口闭口的称兄道弟,还是一副朋友相待的样子。甚至而言,李渊刚当皇帝时,与大哥级的人物相处时,依然是这种态度。

总的来说,李渊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先高举大隋帝国的旗帜,建立一个临时的联合政权,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新政权。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