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两晋南北朝(十三)用人惟亲 别无选择的选择

文摘   2024-11-03 07:34   山西  
用人惟亲,是两汉、两晋南北朝所有帝国的共同选择。甚至这一切到隋唐之时也没有什么本质的改变。

因为在五代之前,皇帝不具备把政府机构分割、细化的客观条件;所以除了极少数的强势皇帝(他们必须拥有过人的精力、能力),普通的皇帝必须得依赖私人亲信(兄弟、子侄、外公、舅舅、大小舅子、老婆、太监、宠臣)协助才能驾驭帝国政府。
在这种背景下,皇族成员、外戚成员、宠臣、太监通常总会成为帝国政府中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这一切绝不是某个昏晕皇帝的偶然行为,它是当时最普遍的政治行为。


西汉最大的权势者,普遍时候不是皇族成员就是外戚。
东汉最大的权势者,普遍时候不是外戚就是太监。
西晋最大的权势者,普遍时候不是皇族成员就是外戚。
而在西晋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来帝国,实际上与两汉、西晋相比,最多不是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之别罢了,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外戚并不可靠;皇族成员也不可靠;太监也不可靠。但外人就可靠吗?显然更不可靠。
东晋时帝国政府最大的权势者,许多时候不是皇族、也不是外戚成员。这主要是因为东晋皇权太过衰弱造成的,假如皇帝想让自己的私人亲信成为帝国最主要的权力者,那各大豪门代表、军政大佬会同意吗?显然是不会同意的!

东晋帝国从立国开始,就是皇帝、外戚成员、皇族成员与各大豪门争权的历史。
东晋帝国时,豪门王氏(王导为代表)对皇帝不满意,马上就率兵攻下了帝国的都城;豪门桓氏(桓温、桓玄为代表)对皇帝不满意,也马上率兵攻下了帝国的都城;地方实权派苏氏、祖氏(苏峻、祖约为代表)对皇帝不满意,也马上率兵攻下帝国的都城;后来刘氏(刘裕为代表)对皇帝不满意,马上就用禅让的方式夺走了帝国的政权。
皇权哪有什么神圣可言的?

南北朝之时;刘裕认为重用外戚是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让几个亲信的重臣共同辅佐自己的儿子;但结果呢?刘裕死后不到两年,这几个权臣就联手把刘裕的儿子(新皇帝)给杀死了,更可怕的事还在于,他们感觉刘裕的二儿子存在对自己不利,于是顺便又把刘裕二儿子全家杀了。
权臣并不是外戚、皇族,但他们对皇权的威胁实在比外戚、皇族更可怕。如果不是刘裕分封了刘氏诸王,那刘氏皇族恐怕在此时就被满门抄斩了。

因为刘裕分封了诸王,所以刘氏皇族控制着地方主要的权力;在这种背景下,权臣们还不敢再把事做得太绝了;因为如果他们真的彻底与皇权绝裂、毫无隐藏的威胁皇权,那四方诸王共同进攻中央政府;他们恐怕都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在后来的骨肉相残中,刘氏皇族的力量也被大批的排挤出了政治舞台。而且刘宋自立国后,就堵住了外戚专权的口子;所以刘宋帝国后期的主要权力者已不在外戚、皇族之内了。

问题是;皇帝的舅舅、外公、叔伯、兄弟、子侄这些至亲都不可靠,那别人就可靠吗?显然也是不可靠的,于是外戚、皇族成员被排挤出政治舞台后,刘宋帝国中央、地方的主要权力迅速的就集中在萧氏家族手中。
在这种背景下,刘宋政权遂被权臣萧道成用禅让的方式夺走了。

什么人值得皇帝相信呢?
在五代之前,帝国政府显然无力把政治、军事、经济各种职能全面细化、分割;一个普通的皇帝想离开自己的私人亲信(皇族、外戚、太监、宠臣)驾驭帝国政府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
皇帝在依赖政府机构运转帝国之时,更得依靠外戚、皇族宫庭势力去监督帝国政府的运转。虽然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结果也是让感到可怕的。

如果皇帝重用外戚,那皇帝的母亲、妻子一族人,通常都是以家破人亡为结局的,他们不被满门抄斩只是少数。
如果皇帝重用自己家族的人,那皇帝兄弟、叔伯之间不骨肉相残的也是极为罕见的。
但在当时,显然没有一种更好的办法代替它。所以这种办法弊端重重,却没有几个皇帝敢拒绝这种选择。  

就是大唐帝国,在唐玄宗夺权之前,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不是皇族成员就是外戚。
李渊时代,帝国最有权力的人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孝恭.....然后有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时代,帝国最有权力的人是太子、魏王、吴王、长孙无忌;于是,太子与魏王如同仇敌一样;最后,太子构建起强大的班底,甚至一度想复制玄武门之变的胜利。
李世民死后,长孙无忌火并了吴王;再接下来,唐高宗的外戚武氏,火并了李世民的外戚长孙无忌。
再然后呢,外戚武氏大肆清洗李唐皇族,最后把大唐帝国的旗帜也扯了下去,于是大周帝国建立了。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