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十三)科举制度的产生

文摘   历史   2024-11-04 07:37   山西  

说到豪门贵族政治的渐渐终结,我们通常把它归于杨坚想到了科举制度;就如说到藩镇割据渐渐终结,我们通常把它归于赵匡胤想到了杯酒释兵权。


其实呢,这都是把历史当童话故事看罢了!

在豪门贵族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科举制度再好,皇帝也无法推行它;因为皇帝这样做,就是在赤裸裸的侵犯豪门大族的既得利益啊。

这就好像,在军方力量强大的时候,皇帝想用优厚的待遇,换取军方大佬的兵权,就是传说中的与虎谋皮!


在这种博弈中,只有力量、利益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你真相信,想到一个好点子,就能决定相关博弈的结果,那就是把历史当童话故事看罢了。


看到我这样说,难免有人会说,你以为天下都是你这种人?都会把利益放在第一位,都会迷信力量决定一切?


问题是,在美国初期,华盛顿、杰弗逊等美国的先贤们,道德高尚不?能力杰出不?但是,他们能废除奴隶制吗?

显然是不能的!


总的来说,触动利益,通常比触动灵魂更难。

林肯当总统后,并没有赤裸裸的要废除掉奴隶制,结果也是弄得整个美国大乱;最后,只能依靠战争去解决。
虽然说,从实力上,南方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南方依然做着顽强的、绝不妥协的战斗,最后打得美国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才终于认输了。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最基本的事实,自然就会知道,在利益面前,是没有什么温情可言的,也没有什么理性可言。

更主要的是,集团、群体在争夺利益时,通常都会仗着人多势众,把自己的利益说得神圣无比。

因为类似的原因,那些誓死保卫奴隶制的人,在许多人笔下,也都是有理想、有情怀的伟大人物。

最经典的就是美国的南北战争,从力量上分析,北方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南方人依然做着绝不妥协的、前仆后继的、视死如归的反抗;最后,竟然以绝对劣势的人口、经济、装备,和北方打了个旗鼓相当。

更夸张的还在于,最后南方失败了,有一位壮士,依然抱着“风萧萧,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杀死了要废除奴隶制的美国总统。总而言之,亲爱的妈妈,永远别了,原谅儿的不孝;再总而言之,人在作,天在看,上帝不惩罚你这个暴君,我也会惩罚你的!


更夸张的还在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李将军依然是美国的民族英雄。

面对此情此景,美国的一些民科就说了,这太滑稽了,因为,美国是信奉民主自由的国度,怎么可以把一个誓死保卫奴隶制的人,当成民族英雄供奉呢?

面对民科的这种无知言论,自然受到各种专业人士的批判。因为,这就是赤裸裸的历史虚无主义啊!按这种逻辑,华盛顿、杰弗逊还是奴隶主呢!是不是这些人也应该踢下神坛啊?


历史的滑稽,主要就体现在这里,多扯淡的事,也能说得一本正经;明明是现实利益的博弈,也能说得神圣无比。


看完美国的历史,我们再看看日本历史。

说起日本的明治维新,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一个童话故事里听来的。

总而言之,日本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在明治天皇的领导下,日本很快也一跃成为列强之一。

为了让大家知道,我们对明治维新的这种认识有多扯淡,可以从明治天皇的基本履历,去了解。


1867年时,明治天皇上位了,那一年他15岁。

明治天皇一上位,就“下达讨幕密敕”。不久后,幕府将军就上奏表示愿意“奉还大政”。这一年依然是公元1867年,伟大的明治天皇依然只有15岁。

1868年元月,伟大的明治天皇再次下诏,让幕府将军把实际权力交出来。总而言之,千万不要和我玩花招,你名义上“奉还大政”,却依然割据一方。现在,你必须要把实际权力给我交出来。

那一年,伟大的明治天皇只有16岁。


对此,幕府将军自然奋起反抗。但是,在伟大的明治天皇领导下,政府军很快把幕府将军打败,于是,日本实现新的统一。

1869年,伟大的明治天皇再次下诏,“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将日本划分为3府72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

那一年,伟大的明治天皇17岁。


对此,如果用英雄史观去解读,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林,与15岁的日本天皇相比,恐怕得差几十条大街。

15岁的日本天皇一声令下,日本马上实现了全面的现代化改革;而华盛顿、杰弗逊、富兰克林等人折腾了半天,美国却是普遍存在奴隶制,关键是奴隶制还愈演愈烈。

对此,如果用思想道德解释历史,那美国早期的先贤,与明治时代的日本藩主相比,恐怕也得差几十条大街。

因为天皇一声令下,绝大部分的藩主,都纷纷把自己的既得利益拱手让出,于是,日本完成了现代化的变革。

而美国呢?就是华盛顿、杰弗逊都不能把自己的既得利益都拱手让出去;其它的奴隶主,就更不用说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只要我们明白这种最基本的历史事实,自然就会知道,以空对空的说(不牵涉自己的现实利益),谁都会觉得,科举制是比血统门第更合理。

问题是,在血统门第中获利的人,永远不会这样想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谁敢说血统门第不合理,我们应该玩科举制度,他肯定是不想混了。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在此之前,并不是没有人不会想到科举制,而是想到了,又有什么用?

这就好像,在林肯之前,并不是没有人没有想到应该废除奴隶制,而是想到了,又有什么用?


任何制度的变迁,通常都是对现实利益博弈的结果做出的补充和追认。


如果制度不符合现实利益博弈的结果,通常只有两种结果。
第一、根本没人敢制定这种制度。

第二、就算制订出来,它也是一纸空文。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科举制度的出现,是豪门贵族政治削弱的结果,而非贵族政治削弱的原因。


如果贵族势力巨大,谁敢提出科举制,肯定会让唾沫喷死的。因为科举制度有多愚蠢?只要看看清末民初,人们怎样批判它,就可以知道了。

事实上,从科举制度出现时起,非议科举制度的声音,就一直存在。

总而言之,众多底层的土包子、废宅男,蒙头读过几本死书,答对几道僵硬的死题,就能拥有治国的能力,这不是开玩笑吗?

再总而言之,汉唐时代中国遥遥领先世界之林,后来渐渐落后于世界之林,就是因为科学制度越来越根深蒂固了。


事实上,科举制度就是豪门贵族衰弱的产物。

豪门贵族的衰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暂且绕过。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豪门贵族势力巨大的时候,谁敢否定血统门第,那就是他不想混了;谁敢鼓吹科举制,肯定也是他不想混了。

这就好像,刘备死后,有人敢说什么,刘阿斗智力有问题,所以应该换一个皇帝,那就是他不想混了。因为刘阿斗智力再有问题,他也是先帝的儿子;而你的智力再高,又算什么东西呢?


科举制度的出现,豪门子弟与寒门子弟竞争时,虽然还占据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已不具有碾压性了;关键是,寒门子弟依靠数量上的优势,终于可以打败豪门子弟了。

这样时间久了,豪门子弟遍布中央、地方权力机构;豪门子弟世代高官的现象,就无法普遍存在了。


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官员,都不再有豪门背景了。在这种背景下,皇帝终于不用饮鸩止渴的利用诸王、外戚巩固自己的权力了;在这种背景下,困扰中国历史近千年的诸王、外戚政治,终于渐渐得到了解决。


随着豪门贵族势力的削弱,不但科举制度出现了;还有一项制度,也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三省六部。

三省六部制,也是豪门贵族衰弱的结果;如果豪门贵族势力巨大,谁敢扯什么三省六部制,肯定也是不想混了。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