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死后,如果小皇帝年幼,应该让谁当小皇帝的监护人呢?
从历史的惯例去看,有一种很常见的选择,那就是让小皇帝的母亲、舅舅、外公当他的监护人。但是这种操作的弊端非常明显,因为它必然会导致外戚专权;无论西汉还是东汉,都因此深受其害。
在这种背景下,是不是可以让皇族成员,当小皇帝的监护人呢?
应该是可以的。事实上,魏明帝最初拟的辅政名单,就是计划让五个皇族成员,当小皇帝的监护人。
但是这种玩法,显然有一种想让皇族大小吞吃的意味,所以还没有正式公布,就在大家反对声中,无疾而终了。
于是,魏明帝只能重新拟订一份辅政名单了。在这个辅政名单中,魏明帝计划让一个皇族成员,与一个豪门大佬,共同当自己儿子的监护人。
应该让哪个皇族成员当自己儿子的监护人呢?从上一个辅政名单去看,显然是燕王曹宇。
在上一份辅政名单中,燕王曹宇名列第一,现在只能留一个皇族成员辅政,自然只能是燕王曹宇。
问题是,燕王曹宇是亲王啊!亲王辅政,这似乎是一种大忌!因为亲王辅政,魏明帝的孤儿寡母,大概率上更容易成为寡儿寡母。
因为类似的原因,无论西汉,还是东汉,就没有亲王当辅政大臣的先例。
事实上,燕王曹宇明确表示不敢担此重任,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太敏感了。
西晋灭亡后,统一北方的后赵皇帝石勒,想让亲王辅政,他手下的人就劝他,亲王辅政,这可是为政大忌啊!
问题是,石勒何许人也?他相信自己能绕过这种噩运。结果呢,石勒尸骨未寒,负责辅政的中山王石虎,就把石勒全家杀了个干干净净!
因为类似的原因,孙资、刘放就推荐当时在场的曹爽辅政。
曹爽的老爸是前大将军曹真。
曹真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人物,魏武帝曹操时代,曹真曾担任虎豹骑的主管,虎豹骑是曹操的王牌军。
魏文帝曹丕时代,曹真先后担任过上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
魏明帝曹睿时代,曹真与司马懿一块当过辅政大臣。
问题是,曹爽呢?显然是要资历没资历,要地位没地位,要能力没能力;他除了有一个好老爸,好像就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
听到孙资、刘放举荐曹爽当辅政大臣,魏明帝当时就问,曹爽能担当这种重任吗?因为我儿子只有8岁,他啥也不懂的;代表皇族利益的辅政大臣再是个草包,我们曹魏帝国,会不会随时换了姓氏呢?
听到魏明帝这种明显不信任自己的问话,曹爽更是紧张的汗流浃背,不知如何是好。
刘放踢了踢曹爽的脚,轻声告诉他。你快说,臣定当以死奉社稷!
于是,曹爽跪在地上,机械的重复了一句,臣定当以死奉社稷。
刘放长久的处于机要位置,自然知道,作为皇族利益的代表人物,并不需要多了不起的才能。
第一、曹爽是成年人。
第二、曹爽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教育。
第三、曹爽资历再浅,也担任过众多高级军政职务,有着足够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这种背景下,曹爽只要能认清自己的职责,就可以担当这种重任了。因为曹爽资历、能力不够,可以给他配备有资历、有能力的助手啊。
如果可以有啥说啥,刘放肯定会告诉魏明帝,曹爽的能力、资历不够。我和孙资两个人辅佐过武帝曹操、文帝曹丕,还辅佐过您,资历、能力都不用说吧,我们给曹爽当助手,不就可以了!
刘放提示曹爽说,臣定当以死奉社稷,其实就是在提醒魏明帝,作为皇族利益的代表人物,曹爽并不需要多了不起的才能,因为他只是小皇帝的监护人;他只要懂得忠于自己的职守就可以了。
作为皇族利益的代表人物,曹爽的主要的职责,就是避免某个军政大佬一枝独大;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小皇帝成年后,就可以顺利亲政了。
更主要的是,想避免某个军政大佬一枝独大,也是很容易做到。毕竟,帝国的权力资源就好像一大锅肉,有人多吃多占了,就有人会因此吃的少了。
在这种背景下,哪个军政大佬敢多吃多占,曹爽以首席辅政大臣的身份收拾他,也是很容易的。因为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曹爽不想收拾他,也会有很多军政大佬哭着喊着,希望曹爽出来收拾他。
在这种背景下,曹爽在军政经验丰富的助手支持下,出来收拾个多吃多占、千人所指的人,能有什么难度呢?
理论是这样的。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人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更会模糊眼前的危险。
一个人坐在辅政大臣的位置上,如果有清醒的头脑,自然会有说不出的恐惧,毕竟,翻开历史书,在这个位置上能全身而退的人实在太少了。
一个人坐在辅政大臣的位置上,如果有清醒的头脑,自然会知道,他最优的选择,其实就是发自心底的忠于皇帝。
问题是,人们翻开历史书,看到诸葛亮、刘后主的故事,只会感觉到诸葛亮的忠心,甚至是诸葛亮的愚忠,却从来不会感觉到诸葛亮的大智慧、大勇气。既然如此,坐在辅政大臣的位置上,而且真的权倾朝野了,想不全家上刑家,怎么可能呢?
诸葛亮与刘阿斗的故事,似乎总是告诉人们,辅政大臣如果权倾朝野,想取代小皇帝就跟吃盘菜一样简单;只要他能扔下忠君大道理的束缚,就可以取代小皇帝。
问题是,翻开两汉历史,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都是什么结果呢?都是满门抄斩,似乎就没有例外。
曹爽后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面对巨大的利益,他渐渐忘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所以最后一个劲多吃多占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
在这种背景下,当有人要收拾他的时候,他才忽然发现,自己竟然是那样的孤立。
曹爽后来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在权力中枢坐的久了,他都不知道自己干什么的了。所以小皇帝18岁了,他都没有丝毫还政于皇帝的意思。在这种背景下,当司马懿出面打击他时,他已无法从皇权中汲取到任何力量了。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孙资刘放常久的处于机要位置,自然知道魏明帝心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所以魏明帝听到刘放提示曹爽说,“臣定当以死奉社稷”,也就认可了这件事。
毕竟,曹爽只是皇族利益的代表人物,只是小皇帝的监护人。他并不需要多了不起的才能,他只要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就可以了。曹爽能力不行,可以给他配置最专业的管理人材、技术人才啊。
恰恰相反,如果曹爽的能力一点问题也没有,那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在这种背景下,曹爽就会成为小皇帝最大的威胁。
我们常常觉得曹爽很饭桶,问题是,高平陵之变时,皇帝曹芳已18岁了,但是遇到大事时,谁会想到,应该向皇帝汇报一下呢?谁会想到,我们还应该听听皇帝的意见呢?
如果没有高平陵之变,小皇帝成年后能顺利亲政吗?真心说,这非常悬。至少,从当时的情形去看,小皇帝如果不火并曹爽,估计是无法亲政的。
康熙皇帝14岁时,人们就都说,皇帝已长大成人了,所以他应该亲政了。
在这种背景下,鳌拜死守着一个人18岁才算成人的大道理,直接就让人们痛斥为大奸臣。因为皇帝都14岁了,关键是都结婚当爹了,你还把皇帝当小孩儿看,你还想继续把持着朝政,你是何居心?
曹魏小皇帝都18岁了,也没有人说,皇帝已长大成人了,所以应该亲政了。这就是差距!
更神奇的还在于,大司农桓范哭着喊着要忠于皇帝,却并没有找18岁的皇帝汇报皇帝;而是直接找他眼中猪一样蠢的曹爽汇报工作。
关键是,桓范扯来扯去,只是说投降之后,曹爽的结局会如何的惨,从来没有站在皇帝的角度上分析一下利害关系。
就凭这种事实,不要说曹爽反抗司马懿绝无胜算了,就算曹爽能把司马懿打翻在地。经此一役,小皇帝距离亲政日子,恐怕更是遥遥无期了。
我们必须得知道,人们都说曹爽是个大饭桶,小皇帝18岁了,也没有人提议小皇帝应该亲政。
如果人们都说曹爽是个高手、高高手,那啥也别说了。只要曹爽不死,我估计就轮不到小皇帝亲政了;更主要的是,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有人突然盛赞尧舜禹呢?这实在难说的很。
从这层意义上,曹爽的资历、能力缺乏,是一件好事。毕竟,曹爽没有足够的能力、资历,小皇帝长大后,从他手中接过权力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理虽如此,魏明帝还是放心不下。
看到魏明帝这样犹豫不决,孙资刘放就劝魏明帝说,您千万不要犹豫不决了,因为您的身体已一天不如一天了,一会儿不如一会儿,突然死了,这样重大的事却没有安排好,帝国肯定更会乱成一锅粥的。
孙资刘放二人是危言耸听吗?显然不是!
因为类似的原因,孙资刘放二人的话,虽然带有明显威胁的成份,魏明帝也只能接受了。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魏明帝托孤 君臣感人至深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