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十四)三省六部的本质

文摘   历史   2024-11-05 07:47   山西  

在我的文章中,经常说到军政大佬、军政长官、官僚。


这三个词汇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拿诸葛亮来举例子。


诸葛亮是标准的军政大佬。

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既管军事、又管行政;不但管经济,还管人事,更管监察。

关键是,帝国政府的各种决策,都是诸葛亮主持制定的;皇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诸葛亮还可以马上提出意见,而皇帝还非常重视他的意见。


想把诸葛亮变成军政长官,有什么方法呢?

自然是给诸葛亮一个选择,那就是你想主管行政,就不要随便插手军事;你想主管军事,就不要随便插手行政。

当然了,你愿意负责行政或军事,就不要随便插手监察系统,因为,你连监察系统也负责了,就相当于你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叫什么事呢?

这样一玩,诸葛亮就成为军政长官了。因为,他虽然还是位高权重,但是,帝国马上就会多出几个与他地位对等的长官;关键是,诸葛亮从此以后只能负责某一个系统(或军事、或行政、或监察)了。


如果想把诸葛亮变成官僚,有什么方法呢?

那就是玩三省制!三省制的实质,其实就是把决策权、否决权、执行权给分离了。
说得具体点,那就是皇帝让诸葛亮以行政长官的身份,主持帝国中央政府的日常工作;但是皇帝想做出重要的人事、政策调整时;就和自己的秘书班子商量。

关键是,诸葛亮对于相关的人事、政策有什么不满时,反对通常都是无效的;因为这就超出了诸葛亮的权力范围。

这样一来,诸葛亮就成了官僚。因为一个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的人,竟然丧失了决策权、否决权,只剩下了执行权;关键是,还无权插手军事、监察系统,只能负责行政工作。你说他的权力能有多大?


说到这里,我们再简单的给决策权、否决权、执行权,下一个定义。


什么是决策权?

说得简单点,就是皇帝经常和谁讨论国家大事,谁就拥有决策权。

这种权力的价值,常常被人们忽略。所以说到与此相关的职务,在许多人眼中,它就是一个虚职,因为它并不负责具体事务。

问题是,一个人天天和皇帝坐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坐而论道),那还了得?因为这意味着,他的一言一行,通常都可以左右国家政策。


什么是否决权?

说得简单点,就是有一些人,虽然不能和皇帝天天讨论问题,也不负责具体事务,但是皇帝下达的命令,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可以提出反对意见,而且皇帝也会非常重视他们的反对意见。
这种权力的价值,与前面说的决策权力,一样经常被人们忽视。但是这种权力和决策权是对等的;因为这意味着他的一言一行,也可以左右国家政策。


什么是执行权力呢?

就是负责行政、军事、司法、经济、监察,人事各个系统运转。

这种权力的价值,常常会被人们无限夸大。因为简单的看,这才是最直观的权力;因为,他负责太多的具体事务。其实呢,与决策权、否决权相比,这是最弱的一项权力。


在三省制还没有真正构建成功之前,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个大哥,天天跟在皇帝身后,给皇帝端夜壶(当然了,这是夸张的、自谦的说法,意指他只是皇帝的一个跟班);后来,他终于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宰相,开始坐在前台,全面主持帝国政府的工作了。

面对此情此景,人们都纷纷祝贺他,可是,他的内心却是不爽到了极点。

因为,他以前天天跟在皇帝身后,皇帝有什么事,都和他商量,他的一言一行,随时可以影响帝国的重大人事、政策变动。

现在,他成了政府主管,就远离了皇帝,以前拥有的权力,就会变得若有若无了。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愿意回去给皇帝端夜壶!


在隋唐时代,这三个部门的主管,权力是对等的,我们通常都称之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否决;尚书省负责执行。

当然了,相关机构名称,以及主管名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而言,机构的数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整体的套路大致如此,那就是把决策、否决、执行权力分离了。

这样一来,所谓的军政大佬,就渐渐成为历史了。因为任何一个官员,通常只是负责一个具体的系统;而且前后有众多系统制约着他。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驾驭帝国就变得相对简单了;从而为以后消除诸王乱政、外戚专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让血统、门第渐渐无法继续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既然三省六部制度,对皇权如此有利,为什么在杨坚之前,就没有一个皇帝让它制度化、系统化呢?


在这里,我们还是拿诸葛亮来举例子。

刘备重用诸葛亮,就要给诸葛亮全权。

如果刘备只让诸葛亮负责某个系统,绝不让诸葛亮插手其它的系统,这在当时就是无法想象的事。

诸葛亮能集各种大权于一身,绝不是简单的因为诸葛亮本身多优秀;更不是因为刘备多么信任诸葛亮。而是因为在豪门大族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官场最流行的价值观,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换而言之,皇帝重用某个宰相(丞相),就要给这个宰相(丞相)全权。


当然了,执政官在重用下面的官员时,也需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要给他们全权。

因为,只有皇帝给宰相全权;宰相给下面各个部门全权;下面各个部门,给各个地方全权。这样一环一环地套下去,各级军政长官,才有机会成为军政大佬,而不会沦为官僚。


总的来说,在豪门大族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皇帝绝不能随心所欲的分割政府权力,因为类似的行为,会受到整个上层社会的共同抵制。

皇帝分割政府权力的结果,就是会把官员全变成打工仔。对此,都不用太深入的推演。所以在客观条件不成熟时,皇帝也会玩各种分割政府权力的行为,但是很难把它系统化、制度化。


因为类似的原因,魏晋南北朝之时,皇权永远只能在各种危机四伏中存在。因为,皇帝面对的不是负责具体工作的官僚,而是各种权力集于一身的大佬。

我们通常总认为,皇帝拥有近于无限的权力,所以难免会感觉,以前的皇帝不这样玩,就是因为他们想不到这么好的方法。

其实呢,任何政治制度的大变迁,都是现实利益的重新分配。


在这种背景下,谁也别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你在侵犯别人利益时,千万要想好后果。

你是皇帝怎么了?翻开当时的历史书,被废被杀的皇帝多的去了。多你一个,也实在不算多!

总的来说,一个看起来非常好的方法,当时没有人应用,绝不是因为,当时的人,想不到这种方法。通常都是因为,这种方法,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无法操作。


当豪门贵族势力越来越弱时,皇帝在分割官员的权力时,就会越玩越得心应手,更会越玩越理直气壮。

换而言之,什么叫皇帝不信任你?你把军事、政治、经济、监察、人事全抓;前台主持政府工作,后台天天有开不完的会议,还要起草各种政令,您的能力、精力真的能胜任?所以,我希望你把自己那一摊活负责好,就可以了!
关键是,你这也想负责,那也想负责,你这叫专权,你知道不?


关键是,当人们说,皇帝这样玩,就是不信任大家时。御用文人的回答,也非常露骨。

总而言之,我太祖武皇帝(赵匡胤)德配天地、寿与天齐;失去了制约,都会玩皇袍加身的事,你们就敢说,自己失去了制约,就可以靠思想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


关键是,类似的理论,拿到现代,它也非常正确啊。

总而言之,绝对的权力,就会导致绝对的腐败!

军事、行政、经济、人事、司法、立法诸多权力分立,这也是现代世界普遍认同、流行的权力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玩什么三省六部制,那都是轻的。因为,玩到最后,皇帝在分割政府权力时,让谁看到,也会觉得有些丧心病狂了。

因为皇帝会设置各种罗圈套罗圈的机构、把政府权力分割的一团稀碎。政府工作的效率何在呢?政府的执行力何在呢?一个帝国到了这种境地,怎么可能不衰弱呢?

宋朝没有诸王乱政,没有外戚专权,也没有宦官乱政,也没有武人专权;也不崇尚门第血统,只崇尚科举;这样看来,好像非常理想;但是,它最大的缺点就是政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官僚气十足!



我们总有一种错觉,在皇权政治下,只要皇帝思想道德足够高,肯定能设计出一种理想的权力格局。其实呢,这就是不可能的。


刘备死了,大家就必须得忠于刘阿斗,即使刘阿斗的智力有问题!

这种要求有道理吗?

肯定没有道理啊!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没有众多复杂的、无法端上台面的权力关系制约,相信谁都会认为,这就是在扯淡!因为凭什么呢?

所以在皇权政治下,不论它扯得有多么高大上,也必须要有各种无法端上台面的东西存在。否则,你让大家忠于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这个大家容易接受;让大家必须要忠于一个昏君、暴君,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因为这就不符合人性。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三省制主要是分割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而六部制呢?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地方权力得到了分割。


以前,地方的各级官员,通常都是对地方军政长官负责;这样一来,地方军政长官,就容易拥有垄断地方的权力。

现在,地方的各级官员,开始对中央各部门负责了。这样一来,地方军政长官的权力,就渐渐被削夺了很多。

关键是,在三省制下,主持中央政府工作的宰相,怎么看怎么像打工仔了;中央各个部门的主管,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一环一环地套下来。

官员就渐渐向官僚的方向发展了。换而言之,谁都别想在某个地方一手遮天;谁都别想在某个系统一手遮天。

进入这种时代,皇帝不论想收拾谁,也就跟吃一盘菜一样容易。因为皇帝面对的是官僚,而不是有着家族背景的豪门大佬。


当然了,这也不意味着皇帝拥有了绝对的权力。因为,官僚与皇帝博弈时,自然还有他们的逻辑、方法。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帝想收拾哪个官员,都跟吃一盘菜一样,问题是,皇帝面对的永远不是某个具体的官员,而是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官僚集团。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