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61岁时,就开始受到曹爽的排挤;为什么直到71岁时,他才发动高平陵之变呢?
显然是因为,开始时机并不成熟,后来时机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权力的本质是什么?这个很难简单几句话说清楚,但是一个人如果认为,只要把帝国的主要军政职务都控制在自己人手中,就等于控制了权力,那他权倾朝野后,大概率是要满门抄斩的。
因为权力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站队!在关键时候,千万不要说你是什么职务,那都是虚的。在关键时候,不要说你是大将军了,就算你是皇帝,它也不管用。如果职务真的那样管用,汉献帝早就摆平曹操了;如果职务真的那样管用,曹髦一声令下,就可以决定司马昭的命运。
丞相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并不是因为丞相的职务高于皇帝,而是因为站在丞相身后的人多。
太后、大将军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也是如此的。
皇帝作为至高无尚的职务,尚且如此,大将军这种职务,就更不用说了;至于等而下之的职务,就更不用说了。
类似的说法,对皇权的神圣性,多少是一种侵犯。因为这样说来,皇权还有什么神圣可言呢?
曹爽之所以可以高高在上,主要是因为曹操、曹丕、曹睿三代皇帝的努力,构建起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权力秩序。
权力秩序说起来比较复杂,但是简单的说,权力秩序就是由众多军政职务,按金字塔的形状排列而成;在这个权力的金字塔上,你担任的职务越靠上,你拥有的权力就越大。
曹爽之所以高高在上,就是因为魏明帝国临终前,让他站在了这个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曹爽的势力之所以不断扩大,就是因为他让自己的亲信,都挤到了权力金字塔的塔尖。
基于曹爽的角度,他最应该做的事,其实就是让尽力维持这个权力秩序的存在,因为他已站在了这个权力秩序的顶端。
维持一个权力秩序存在的方法非常简单,那就是让最多数的人,都接受这个权力秩序。
而一个权力秩序崩塌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对这个权力秩序越来越不满。最后有人振臂高呼,大家就会跟着他去试图建立的新的权力秩序。
职务可以产生权力,是因为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权力秩序存在。
当这个权力秩序崩盘后,在这个权力秩序中存在的各种职务,就都毫无意义了。这就好像,大清帝国崩盘了。你在大清帝国担任的职务,就毫无意义了。
当一个权力秩序崩盘时,你只能赶紧用手中的权力资源,在新的权力秩序中抢占有利的地位。这就好像,大清帝国崩盘后,你是大清帝国的督抚,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高举革命的大旗,然后在新的权力秩序抢占一个有利的地位。如果你还誓死效忠大清帝国,我敢说,你就是长着三个脑袋、六条胳膊,而且头顶着一大堆高级职务,也没人会会把当根葱看。
一个人如果过于迷信职权,自然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只要我把主要的军政职务,都控制在我的亲信手中,我就可以牢牢握住权力。
问题是,你这样的玩法,就是标准的多吃多占。当你多吃多占到一定地步,你觉得,大家还会认可以为你中心的权力秩序吗?
当大家都想打破这个权力秩序时,你千万不要说,你是大将军,更不要说你控制着皇帝;因为这都是虚的。如果皇帝这样管用,汉献帝就不用当一辈子傀儡了;如果职务这样有用,董卓作为相国,还控制着皇帝,也不会被人追着打了;曹操作为丞相,拥有一大票嫡系小弟,也控制着皇帝,就不会到死也无法统一天下了。
总的来说,曹爽最应该作的事,就是让最多数的人接受这个权力秩序,只要大家普遍接受这个权力秩序,他作为大将军,才会拥有相应的权力。
问题是,曹爽多吃多占的越来越厉害,所以对这个权力秩序感觉不满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界限后,司马懿自然感觉可以正式挑战曹爽的权威了。
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以太后的名义,公然发动武装叛乱;司徒高柔接受司马懿的命令,暂时接管了大将军之职;太尉蒋济更与司马懿始终并肩站在一起。
如果司马懿失败了,你说司徒高柔、太尉蒋济会是什么结局?肯定都是满门抄斩啊!因为他们就是跟着司马懿公然造反啊。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都愿意公然支持司马懿,你说他们对曹爽意见得有多大?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高柔、蒋济为什么会对曹爽如此不满呢?
显然是因为曹爽一伙太喜欢揽权了。换而言之,许多事本来该高柔、蒋济管,但是曹爽一伙,就是喜欢越过高柔、蒋济去管。这样一来,这两个人都是居于重要的职务,却没有了实权。
说起司徒、太尉这种三公级的官员,我们常常有一种误解,那就是这些职务都是虚职,其实呢,这就是一种误解。
如果三公是虚职,那袁氏家族当年所谓的四世三公,还有什么了不起的?
三公拥有的权力,是决策层的权力,用文言文说,那就是坐而论道。所以他们常常并不负责具体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权力。相反,他们的权力才是最大的权力。因为他们可以在权力核心坐而论道,意味着他们一言一行就可以决定国家的重大决策,更可以决定最高层的人事变动。
问题是,曹爽在作重大决策的时候,只是和自己的亲信商量讨论,三公那种级别的元老,那可真成了虚职;因为这意味着三公坐而论道的权力就没有了。
曾经力挺曹爽当辅政大臣的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之所以要求提前退休;也是因为曹爽一伙在作决策时,通常越来越不尊重他们的意见,于是一生气就说自己身体不好,撂挑子回家了。
司马懿后来称病退休,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换而言之,我身居高位,却是说话一点风也没有。处于这样的位置,我还不如回家养老。
司马懿称病退休时,司隶校尉何曾也称病退休了。
司隶校尉绝对是一个显要的职务,刘备称帝后,蜀汉的司隶校尉是张飞;张飞死后,兼任司隶校尉的人是丞相诸葛亮。只要我们知道这个事实,大约就可以知道,司隶校尉有多显要了。
司隶校尉何曾之所以称病退休,显然也是因为身居高位,却没有实权,所以才赌气跟着司马懿一块退休了。
高平陵之变后,何曾复出。西晋开国后,何曾可谓位极人臣,他后来是晋朝太尉,再后来是晋朝司徒,再后来是晋朝太傅。
魏明帝死前,王观担任少府一职,少府是九卿之一,是帝国最重要的经济主管之一。
许多需要少府王观审批才能调动的资金、物资,曹爽一伙常常都是擅自挪用。对此,王观非常不满,因为你们这样玩的,我的权力还在什么地方?于是,王观就申请离职。
曹爽一看王观申请离职,自然也乐得顺坡下驴。当然了,王观的级别在那摆着,所以调离少府之职,依然得给他一个九卿的职务,于是王观就由少府变成了太仆。
王观并没有因此象孙资、司马懿、何曾那样赌气回家养老,但是内心的感受,肯定也是差不多的。
所以,高平陵之变时,王观拿着司马懿颁发的委任状,接管了曹爽弟弟控制的禁军。王观这种玩法,如果司马懿失败了,是什么结果,肯定也是满门抄斩啊,因为这就是跟着司马懿公然造反啊。
在这种背景下,王观还要这样玩,你说王观对曹爽的意见得有多大?
那个年代的高级官员,通常都有着豪门背景,他们绝不是看上司脸色行事的打工仔。事实上,不要说是曹爽了,就是魏明帝敢这样玩,恐怕也会引发难以控制的后果。因为这种玩法,实在好像从别人碗里抢肉吃。
当时高柔、蒋济、王观,在曹操时代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却被曹爽一伙架空了权力,他们岂肯善罢干休?
所以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他们都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司马懿身后。
更主要的是,对曹爽一伙不满的人,并不是只有这几个人。
卢毓也一直受到曹爽的排挤。
卢毓的父亲是卢植,在董卓进京之前,卢植就是名动天下的人物。刘备头上最耀眼的两个光环。第一个是中山靖王之后;第二个就是曾当过卢植的挂名弟子。
因为卢毓有着过人的出身、资历,所以不论怎么受到排挤,依然在九卿之列,只是没有实权罢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卢毓一直受曹爽排挤,所以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后来就让卢毓负责调查曹爽的案子。卢毓调查的结果自然是曹爽一伙都犯有满门抄斩的大罪。
站队和选举,有时候是一样的。大家虽然没有选票,但是可以用站队的方式投这个票。
换而言之,在关键时候,他们可以选择站在你身后;也可以选择站在敌人身后;还可以骑墙观望。
绝顶争峰,在关键时候,主要是看这三股力量的强弱。相对而言,你的权力、职务、地位,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太后与皇帝的博弈也是如此。
丞相、大将军与皇帝的博弈也是如此。
从理论上、从职务,皇帝显然拥有绝对的优势。问题是,大家都愿意支持太后、丞相、大将军,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也只能乖乖听话。
如果愿意支持太后、丞相、大将军的人越来越少,皇帝想夺回权力,那就是分分钟钟的事。
因为高举皇帝大旗的人,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让他们乖乖听皇帝的话。
最简单而言,从法理上,皇帝就是至高无尚的啊;当然了,站在皇帝身后的人,也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把他们都送去见阎王,因为从法理上,他们都把皇帝当傀儡玩,这就是死罪啊!
现在就看大家愿意支持谁了。
如果太后、丞相、大将军多吃多占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大家高举皇帝金光闪闪的招牌,灭个他们,那是非常容易的。
这就好像,日本的明治天皇当年只有15岁,但是大家都支持他,所以一通快斩乱麻,直接就把日本的大将军打得跪地求饶了。
这就好像,满清的康熙皇帝当年只有15岁,但是大家都支持他,直接把鳌拜抓起来,然后就开始亲政了。
总的来说,只要大家都支持你,千万不要说你的能力不够。许多人说起明治天皇、康熙大帝时,都 一脸的崇拜,因为我们还在初中上学,连个上下学都需要家长接送的年龄,人家就开始叱咤风云了。
我不敢说随便拉出个人,坐在他们的位置上,也能取得这种成绩;但是如果说,当时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英明神武,也未免把他们说得太了不起了。这就好像,现在有一个15岁的二代子弟,领衔自己的团队,干成了一件举世瞩目的成绩,真有人相信,没有这个15岁的二代子弟,就不会出现这种成绩。
总的来说,用英雄史观分析历史时,通常只有几个英雄人物长着脑袋,其它人呢?都是没有脑子的。
其实呢,放眼现实社会,不要说握众多资源的军界、政界、商界、黑道大哥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哪个是没有脑子的人呢?
你代表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支持你。你侵犯他们的利益,他们肯定会尽一切努力去反抗,就算迫于外力不敢反抗,也会把这份不满藏在心底,随时等待机会。
你高高在上,是因为你代表的权力秩序,代表着普遍人的利益。当你多吃多占到一定程度时,当你无视别人利益到达一定限度时,你自然会发现,你头上顶着再多的头衔,也都是毫无意义的。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脑子在不停的飞转着。
总而言之,谁愿意支持我?谁愿意支持司马懿?谁会骑墙观望?
但是他越想越绝望,越看越绝望。
其实,任何一个权力者,都得时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关键时候,有谁会支持我,有谁会反对我,有谁会骑墙观望。只有他时刻思考这个问题,才能立足一个更高的角度,分析自己应该怎么做事。
应用权力的时候,是一种享受,而积累权力的过程,则是一种非常辛苦的事。
权力是需要积累的,就像钱财是需要积累的。
当一个人肆意应用权力的时候,就如一个人滥用钱财一样,总有一天,会在关键时候发现,自己早把一切透支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