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夺取长安后,本身就已在天下争霸战中占尽了优势。
而在当时,更有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等着李渊。那就是南部的巴蜀地区,现在就如同一只肥羊等着李渊去吞食。
巴蜀可是非同小可的地区。
事实上,一个人占据了巴蜀地区,就可以在天下纷争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
东汉灭亡后,刘焉刘璋父子据巴蜀,就是一方诸侯;刘备据巴蜀,就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了;西晋崩盘后,李氏据巴蜀,也是一方举足轻重的诸侯。
后来巴蜀并入了南朝,占据巴蜀的大哥,同样可以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如果此时巴蜀地区已一片混乱,已博弈出了强势的叛乱首脑,或是有强势的官方代表人物坐镇。李渊想依靠关中夺取巴蜀,难度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大。
要知道,翻开过去的三四百年的历史,夺取巴蜀的北方大佬只有三个,一个是司马昭、一个是苻坚、一个是宇文泰。其它时候,巴蜀或是独立存在,或是作为南朝的后院存在。
李唐夺取巴蜀的战略价值,怎么高估,也不过分。
因为李唐北据关中,南据巴蜀,整体实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大。一个大佬拥有这种实力,就算整个关东实现了统一,整个江南实现了统一,也很难说他处于劣势。在关东、江南都是几大实力派并存的格局下,李唐所占据的优势,那就几乎是压倒性的了。
但是,这样一场至关李唐未来命运的战争,史书记载的却是轻描淡写到了极点。
因为翻遍新旧唐书,李唐夺取巴蜀的过程,也就短短几段话。
第一段话,大约就是李渊夺取长安,便派使者致函各地,于是巴蜀的军政长官,叛乱首脑,纷纷派子弟拜见李渊请求归顺。
唐王既克长安,以书谕诸郡县,于是东自商洛,南尽巴、蜀,郡县长吏及盗贼渠帅、氏、羌酋长,争遣子弟入见请降,有司复书,日以百数。《资治通鉴·唐纪一》
第二段话,大约就是李渊让李孝恭抚慰山南,十几天之后,就传檄而定金川到巴蜀三十多个州。
高祖已定京师,诏拜山南招尉大使,徇巴蜀,下三十馀州。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孝恭曰:“不然,今列城皆吾寇,若获之则杀,后渠有降者乎?”悉纵之。繇是腾檄所至辄下。《新唐书·宗室》
第三段话,大约就是李渊让詹俊、李仲衮进攻巴蜀,很快就夺取了。
甲辰,李渊遣云阳令詹俊、武功县正李仲衮徇巴、蜀,下之。《资治通鉴·隋纪八》
如果说平定巴蜀的主要参与者,李孝恭还算个大人物,那詹俊、李仲衮两个人,似乎就是打酱油的,因为翻遍新旧唐书,这两个人似乎只有这里露过一面,在其它地方,想找这两个人的名字也是一件困难之极的事。至于李渊派到巴蜀的使者,更是一些连名字也找不到、连脸也没有露过的龙套演员。
整个过程,似乎也找不到多少细节性的内容;关键是,从时间表上看,似乎也就是一两个月内就全胜收场了。
李渊夺取巴蜀的时间表,大约是这样的。
11月9日,李渊夺取长安。
12月初,就派李孝恭平定西南。
12月底,李孝恭大败朱粲,然后传檄而定西南30余个郡。
12月底,詹俊、李仲衮受命夺取巴蜀,然后巴蜀就全部插上了李渊的旗帜。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场至关李唐未来命运的战争,史书会记载的这样轻描淡写?大约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相关战争,与李世民无关,如果过多描写相关战争,夸大相关战争的价值,会削弱李世民在李唐历史中的地位。
一切是显然的,李唐占据关中、夺取巴蜀后,在随后的争霸战中,那就是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如果过分强调这些,李世民作为一代战神的形象,肯定是会受到影响的,所以,史书对于相关内容自然会模糊化处理。
第二,李渊夺取关中时,巴蜀以一种非常特殊的形式存在着。
它作为大隋帝国的辖区,却没有一个强势的官方代表人物坐镇,所以内部就是一片散砂;更神奇的还在于,这里一直相对稳定,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叛乱,更没有什么称雄当地的叛乱首脑。
这种地方,在当时背景下,怎么看也是一只待宰的肥羊。
更主要的是,还是因为隋炀帝选择亲自坐镇江南,所以江南一时无法产生强大的叛乱首领;在这种背景下,自然也没有江南力量能染指巴蜀。
这样一来,可真是便宜了李渊,因为李渊夺取关中后,几乎在没有任何竞争的背景下,就夺取巴蜀。
李孝恭并没有修成正果,而过多描述李孝恭开国时的战功,就会抢了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的戏份。
所以李孝恭征服了巴蜀的战绩,我们通常总会觉得,真正的功劳并不属于李孝恭,甚至也不属于某个人。
总而言之,这是时也、势也;这场战争的胜利,有李孝恭不多,没李孝恭不少。总而言之,你别看平蜀战争是李孝恭领衔的,李孝恭也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至于詹俊、李仲衮更是一个打酱油的存在。
再总而言之,李孝恭、詹俊、李仲衮可以夺取巴蜀,就是因为李渊基本盘强大,加上蜀中没有强大的割据势力。
因为史书在叙述李孝恭、詹俊、李仲衮的相关战功时,总是强调李渊所占的优势,总而言之,以李渊当时的声势、实力,那真是让一条狗坐在统帅的位置上,也能把西南征服了。
这就好像足球比赛,以巴西队的实力,就是让一条狗当教练,吊打个中国队,也没有什么悬念啊。
当然了,在说李孝恭的战功时,史书又会强调李靖的作用。总而言之,有李靖那样的助手,就是让一条狗坐在统帅的位置上,也能把江南征服啊。
还是前面的类比,以巴西队的实力,就是让一条狗当领队,吊打中国队,也没有什么悬念啊。
史书对李孝恭的军事地位定论,是不是客观?我们很难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套在李世民头上,也没有什么错误。
当然了,有一点还可以肯定,如果李孝恭修成了正果,史书自然不可能这样写李孝恭的历史了。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曹操牛不牛,无法夺取巴蜀;司马懿牛不牛,也无法夺取巴蜀。石勒石虎牛不牛?拓跋焘牛不牛?谁曾夺取巴蜀呢?
在过去四百年时间里,从北方征服巴蜀的人,也就是钟会、宇文泰啊!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如果李孝恭修成了正果,那李孝恭这样轻松夺取巴蜀,绝对是他天生神功无敌的结果;至于率军轻轻松松征服江南,就更是神功无敌的结果。
李孝恭在唐初的地位,是仅次于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亲贵。
李孝恭有多牛,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李靖一直就是他的助手。这也真是李孝恭没有成佛成祖,所以李靖才能显出大名来;如果李孝恭成了佛成了祖,李靖估计就会变成打酱油的人了。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李孝恭成了佛成了祖,谁敢说,李孝恭的成功,只是靠自己的助手呢?这就好像,李世民当了皇帝,于是李世民的高级经理人,都变得默默无闻了,至少不是专门关注这段历史的人,很少知道李世民初出道时的高级经理人都是谁;就算知道这些人,也不会把相关的功绩留给他们,因为留给他们,大唐皇帝算干嘛的呢?
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那李世民的早期历史肯定也得改写。总而言之,李世民一个小屁孩懂得个屁,他打了那么多胜仗,全是因为我爹给他配了众多优秀的经理人,他只是因人成事罢了。
总而言之,只要看看隋炀帝怎么率军征服江南,就可以知道了。
李孝恭领衔夺取巴蜀后,李唐的实力有多大呢?
这就好像,诸葛亮北伐夺取了关中后,还趁势夺取了并州。如果是这样,魏、蜀、吴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呢?肯定是蜀国了!
要知道,诸葛亮的对手,是统一关东地区的曹魏,统一江南的孙吴。
诸葛亮只要能占据巴蜀、关中、山西主要经济区,也会让人感觉,诸葛亮要席卷天下了。
现在,李渊的对手,是群雄并立的中原、河北、江南,这种实力的优势,几乎就是碾压性的。
总的来说,李唐夺取巴蜀后,虎视天下之势已基本奠定。
因为以李唐现在的实力,就是薛举、李轨合二为一,与李唐也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至于在薛举、李轨争雄难分上下的背景下,能打败李唐,那就是奇迹,被李渊打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当然了,以李唐现在的实力;窦建德、李密、王世充、罗艺、徐圆朗合成一个军政集团,与李唐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在他们相互争雄难分上下的背景下,被李唐打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总的来说,现在的李唐,如果不犯大的错误,就可以以强对弱,慢慢兼并周边的对手。
可是,史书通常总会模糊这种背景,虽然说看着基本的历史事实,谁都能看出,李唐随后的战争,都是以强对弱的战争,但是大量云遮雾罩的历史细节存在,难免会让读史者感觉,李世民领衔的所有战争,都是以弱对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我无意说,谁拥有雄厚的资源,也肯定能取得胜利。我只是说,拥有雄厚的资源一方获胜,那就是常态;它并不需要多么惊世骇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