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晋献公,我总是忍不住想到唐高祖李渊。
这两个人的历史地位,都是非常高的,只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太优秀了;关键是,他们的儿子,都是用非正常手段上位的;所以他们的历史地位就被无限抹煞,他们本人的形象就被无限丑化了。
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前,大唐帝国最有权力的三个人,一个是太子建成、一个是秦王世民,一个是齐王元吉。这三个人之所以最有权势,无非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李渊的嫡妻。
这种权力格局本身证明,大唐帝国真正的开国之君,就是唐高祖李渊;否则,李建成、李元吉的江湖地位,靠什么与李世民相提并论呢?
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大唐开国主角是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甚至李渊,肯定都会以政治花瓶的形象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想当太子,还用于什么玄武门之变?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因为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大唐帝国的第一男主角,就成了李世民,而李渊在这个剧本中,自然只能是个要一壶没一壶的庸人;否则,李世民算什么形象呢?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回到晋献公的主线。
晋献公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献公在位期间,晋国的江湖地位不断上升。史书说到晋献公时,是这样说的,“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单看这种内容,晋国后来可以称霸天下,似乎就是晋献公奠定的基础。
但是,因为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实在太优秀了;所以,人们对晋献公的了解,通常都是从这样一个故事开始的。
话说,晋献公喜欢小老婆骊姬;而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晋献公的家产,就想方设法的迫害太子申子、公子夷吾、重耳;关键是在骊姬一系列不能见光的操作下,晋献公竟然一心杀死自己三个年长的、贤德的儿子。
太子申生面对此情此景,选择了自然杀。
公子夷吾、重耳,选择了亡命天涯。
十九年后,公子重耳回国继了位,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因为晋文公的历史地位太高了,所以我们对晋献公的了解,通常都是源于晋文公的故事。关键是,在晋文公的故事中,晋献公主是一个丑角的存在。
说到晋国的崛起,我们很容易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晋文公横空出世,所以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其实呢?晋国的崛起,并不是一代人实现的。
晋献公上位时,晋国已兼并了韩、荀、杨、贾四国。
换而言之,不要说晋文公上位时了,就是晋献公上位时,晋国已是当地无可争议的霸主了。
晋献公在此基础上,不但抢占了骊戎、狐氏等野蛮人的大片土地,更兼并了霍、耿、魏、冀国、董国五国。
此时的晋国,对周边国家的优势,更可以称得上辗压了。
这就好像,大家普遍都是五六十公斤的重量级,牛点的人也就是一百多公斤的重量级。你现在却是三百多公斤的重量级。这比赛怎么打,好像也是你辗压对方啊。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背景,自然就会知道,虞国老大听到晋国要借道时的绝望心理。因为此时的晋国,相当于十二个国家的溶合体,从重量级上,他就是可以辗压虞国的;关键是,晋国手上还拿着带血的砍刀,因为晋国已砍翻了一大片国家,并不在乎再多砍你一个。
而且晋献公的凶残、决绝,并不只是体现在国际兼并上,还体现在家族内讧中的铁血上。
晋献公上位后,感于晋国以前家族内讧太惨烈,于是就听从一个小弟的建议,直接就在家族内部来了一个大清洗。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八年,士蔿说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
更夸张的还在于,晋献公后来又猜忌自己的儿子,于是杀了太子申生,并且派军把两个年长的儿子重耳、夷吾打得亡命天涯。
晋献公的这种狠劲,真是人说人了,我发起疯来,我自己都感觉害怕。
面对这样的晋献公,虞国老大哪敢拒绝借道啊。
问题是,虞国老大乖乖借道的后果,就是虞国、虢国都被晋国兼并了。
到此为止,晋国就相当于十四个国家的融合体了,体量大约接近400公斤级了。
晋国这样大的体量,现在需要的只是国家统一稳定;只要实现了统一稳定,成为天下霸主的概率那是非常大的。
晋献公死的时候,是公元前651年。
天下四强争霸的格局,已基本奠定。
西方的秦国已统一了关中。
东方的齐国,称雄山东,更成了中原的霸主。
南方的楚国,也通过一系列兼并,成为可以与齐国抗衡的大国。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时的国际社会,绝大多数的诸侯国,也就是三五十公斤级的选手;少数国家晋级为一百多公斤级的选手,而秦、晋、楚、齐却都是三四百公斤的选手。
在这种英雄传奇中,这种重量级的差距,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差距。因为一个人只要技巧高超、招式巧妙,重量级是多少,并不重要。
【注】::这里所说的重量级,只是为了让大家对相关的力量对比,有个比较直观的概念,并不值得深究。
但是在现实中,这种重量级的差距,常常是任何技巧、招式,都无法弥补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秦、晋、楚、齐四强的优势奠定之后,就可以长达数百年的保持,即使他们有内讧,有幼主、庸主,这种优势也不会真正丧失。
总的来说,从此以后,不论国际风云怎么变化;秦晋齐楚四强争霸的格局,也不会变化。这种格局,直到吴越崛起;才算稍有变化;直到赵、魏、韩三家分晋,才算彻底改变。
总的来说,晋国的扩张,是一代接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事实,大约就可以知道,晋文公可以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晋文公神功无敌,实在是因为他父祖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了,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在这种背景下实现;齐桓、楚庄、秦穆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换而言之,这几个春秋强国,都是在几代人的不间断努力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