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庄公时代的郑国,单就戏份而言,真可谓当时的第一主角。
当时的郑国戏份非常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郑庄公身兼两重身份。
第一、郑庄公是郑国的老大。
当时,齐、楚、秦、晋四强争霸的格局还未确立;所以郑国,与齐国、楚国并称天下三强。
第二、郑庄公是周天子的大管家。
郑庄公的爷爷,是周幽王的亲叔叔;而且在周幽王被人围攻时,他一直与周幽王并肩作战,最后和周幽王一块死于骊山脚下。
因为类似的原因,郑国一直就是周天子的天然盟友;而郑庄公就是周天子的大管家。
周天子与郑庄公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
周天子让郑庄公当自己的大管家,那是因为他希望借助郑国的力量,维持自己的江湖地位,甚至复兴自己的江湖地位。
而郑庄公给周天子当大管家,却显然是希望借助周天子的地位、影响力,扩张郑国的江湖地位。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周天子与郑庄公,那是注定同床异梦的。
因为类似的原因,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
到了后来,今天你砸我家一块玻璃,明天我掀你家一块瓦,那就是在所难免的。
在这种背景下,周天子就想让虢国老大当自己的管家;对此,郑庄公自然非常不高兴。
因为这意味着郑庄公,以后就会丧失周天子管家的身份,或是只能作为周天子两大管家之一了。
听到这个消息,郑庄公就派人质问周天子,总而言之,我们郑国哪一点对不起你,你竟然想把我们郑国甩掉?
面对郑国使者的质问,周天子那是赌咒发誓的说,绝无此事!总而言之,天地可以作证,我绝没有甩掉你们郑国的意思。
郑庄公对此还是不依不饶。最后周天子就把太子送到郑国当人质;当然了,郑庄公也把自己的太子送到洛阳当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
周天子到此时,多少已有些颜面扫地了。因为堂堂周天子的太子(如果没有意外,就是未来的周天子),竟然需要到诸侯国当人质,这叫什么事?
又过了若干年,周天子终于忍无可忍了,就率军讨伐郑国。
虽然说,当时的周天子还拥有着绝不可低估的实力、影响力。
但是很不幸,他还是让郑国打了个落花流水。
最后,周天子中箭逃走。
郑军统帅取得这种胜利后,一度想趁胜追击周天子,但是终于被手下人劝住了。
因为对方是天子,你俘虏他也好,杀他也好,这都是没事找事。我们还是见好就收吧。
有人打了当今天子,大家应该怎么办?
按照礼法所说,有人敢打周天子,大家就应该群起而击之!但实际上,有人打周天子,打了就打了。
周幽王让人打的时候,周边的诸侯大都装聋作哑,甚至看笑话,于是周幽王当场就让人KO了,还落了个脑残弱智的名声,总而言之,谁叫你没事总喊狼来了啊!
这种事,说起来夸张,但是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遥想当年,周幽王的爷爷没事胡折腾,也让自己小弟打得逃出帝国都城,在外流亡十多年,终于客死异乡了。
关键是,周幽王的爷爷(周厉王)让人打成这样,大家也是装聋作哑,也是在旁边看笑话,还一个劲说周幽王的不是。总而言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你不知道吗?
现在,周幽王的孙子又让人痛扁了一顿。
这一次,大家的态度更是一点也不含蓄。总而言之,你做事前,怎么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现在让郑国老大狠抽一顿,舒服了?换而言之,什么天子不天子的,天子实力弱了,就得学会安分守己,否则挨打,那就叫活该。
虽然说,这件事之后,郑庄公对周天子又是赔礼道歉,又是送水果罐头;总而言之,真正的老大还是您;我以后还是您的小弟。
但是两句话不合,周天子就让郑庄公痛扁了一顿的事实,谁也无法抹去啊。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郑国而言,其实是非常尴尬的。
这场战争的胜利,让郑庄公的江湖地位再创新高。但是,这也意味着郑国的辉煌到此结束了;因为这意味着郑国与周天子的联盟彻底破裂了。
我们前面说过,因为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疆域上,开发最早、最彻底的一个地区,所以,在春秋开局时代,那就是强国林立;在这种背景下,郑国想打怪升级,都找不到一个好的对象。
以前郑国、周天子互相合作、互相利用,都无法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现在郑国与周天子关系彻底破裂,他在中原地区,就更没有多了不起的优势了。
对于周边的鲁、周、卫、宋、蔡而言,郑国的确是一个强国;但是郑国的这种强大,却显然非常有限。
用重量级类比,郑国是一个150公斤级的选手,鲁、周、卫、宋、蔡大约都是100公斤左右的选手,郑国虽然占优,但是这优势真心说还不够辗压对手的,尤其是当这些对手能实现各种联合时。
更主要的是,随着秦、晋、楚、齐渐渐成长为三五百公斤级的选手时,郑国与鲁、周、卫、宋、蔡等中原诸侯相比,就更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因为面对秦晋齐楚这种大国,他们都也是受气包啊!
郑国和其它中原诸侯一样,都只能在秦晋齐楚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他们和楚国好,晋国就扁他们;他们和晋国好,楚国就扁他们;秦国、齐国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也要过来打他们一顿。
最后,他们就派代表对晋、楚、秦、齐四大强国说了,你们好好划分一下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打来打去,把我们折腾的苦不堪言,对你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处啊!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时的郑国、宋国、鲁国等中原诸侯能继续存在,绝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有多强大,实在是因为四大强国都想兼并他们,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无法把他们吃下去。
四大强国打来打去打了一百多年,也打不出个结果,最后四大强国终于决定重新排一下座次;并且重新确立一下国际秩序。
在这个英雄排座次中,晋国排名第一、楚国排名第二、齐国排名第三、秦国排名第四。
这个排名,当然略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晋国、楚国是第一阶梯;齐国、秦国是第二阶梯。
因为类似的原因,郑国、宋国、鲁国等中原诸侯,每年都得准备两份厚礼,一份送晋国、一份送楚国;齐国、秦国作为第二阶梯的强国,他们不用送礼,也不能收礼。
在这种背景下,郑国再想兼并其它小国,那可有点太难了,因为他在四大强国眼中,也就是一盘菜罢了;如果他敢出去欺负人,无非是给这四大强国一个匡扶正义的机会。
在这种背景下,中原诸侯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复杂了。
因为他们之间的冲突合作,其实都是在四大强国的阴影下展开。
当然了,春秋时代的这种战略格局,随着吴、越两国崛起,才渐渐打破。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再书归正传,继续讲郑国的历史。
郑庄公之后,围绕继承权,几个儿子斗得那是一地狗血。所以我们很容易感觉,郑国后来的衰弱,就是由此而来的。
其实呢,看过前面的内容,大家自然就会知道,围绕老大继承权之争,晋国、齐国的内讧,只会比这更激烈,绝不会比这更温和。
但是,晋国、齐国依然一直在内讧中不断成长啊。
从这层意义上而言,郑国的衰弱,只是因为地缘。就算郑庄公活着,就算郑国内部有强势的君主,它的衰弱,也是难以避免的。
这就好像,大英帝国后来衰弱了,我们自然能从统治者的思想能力上,找出足够多的原因;也能从统治集团的缺点错误上,找出足够多的原因。但这显然是不够的。
这就好像,大英帝国崛起时,我们自然可以从当时统治者的思想道德、统治集团的正确选择上找出足够的原因,但它永远是不够的。
因为让大英帝国真正衰弱的原因,是北美、东欧、东亚崛起了。
北美、东欧、东亚地区的强国,扩展的空间太大、或是自身的体量太大了,所以当他们渐渐崛起后,大英帝国不论多强壮,与他们相比,也实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郑国的衰弱大约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