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疾病10:心脏骤停

学术   2024-10-17 14:47   浙江  


一、知识点精粹

概述

  •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心源性猝死

  • 心源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生物学功能的不可逆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有逆转的可能

  • 冠心病是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的病因,心室颤动是发生心脏骤停的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

  • 心脏骤停时主要临床表现:呼唤患者无回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音消失

  • 心脏骤停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复律治疗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 前驱期

    • 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

  • 发病期

    •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

    • 典型表现: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如心率增快、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心脏停搏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其症状和体征如下

    • 心音消失

    • 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

    •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

    • 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

    • 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

💡

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及时给予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 生物学死亡期

    •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心脏复苏的及时性

    • 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尽早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心脏骤停的识别

  • 神志丧失

  • 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 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

  •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至消失

  • 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心脏骤停的处理

  • 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

  • 包括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电除颤及药物治疗等,促进心脏恢复自主搏动,并恢复自主呼吸

  • 具体详见“心肺复苏及相关技能

二、案例分析

💡

患者,男,55岁。既往糖尿病10年,患者晨起后胸闷、心前区不适,自服“速效救心丸”无好转,在就诊过程中突然抽搐、意识不清、二便失禁。查体:呼之不应,面色青紫,双瞳孔散大,颈动脉搏动消失,叹气样呼吸4-6次/min,血压测不出,心音消失

Q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如何紧急处理?

  • 思路1:突然神志丧失,查体发现瞳孔散大,颈动脉搏动消失,叹息样呼吸,心音消失,考虑患者出现了心脏骤停

  • 思路2:心脏骤停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要当机立断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心肺复苏

Q2.哪些疾病可以引起心脏骤停?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什么?

1.成人发生心脏骤停常见原因为心脏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小儿发生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为非心脏病变。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如表3-31-1所示。

2.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有以下几种表现

  • 心电活动完全停止,心电图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

  • 无脉性电活动,又称“电-机械分离”,是指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宽而畸形、低振幅的QRS波,频率20~30次/min,不产生心肌机械性收缩

  • 室性心动过速(VT)(无有效射血能力)

  •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最为常见

Q3.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后应注意什么?

  • 复苏后的患者密切临床监测48~72小时,并对引起心脏骤停的原发病给予相应处理

  • 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

    • 心脏复苏后常有低血压或休克,应适当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维护血压在正常水平

  • 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

    • 继续吸氧,如自主呼吸尚未恢复,可继续用人工呼吸机

    • 如自主呼吸恢复但不健全稳定,可酌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积极进行脑复苏,防治脑水肿

    • 头部冰帽降温

    • 如血压稳定还可人工冬眠,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 酌用脱水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白蛋白等防治脑水肿

    • 改善脑细胞代谢药,如ATP、辅酶A、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

    • 氧自由基清除剂

    • 高压氧舱治疗

  • 密切观察尿量及血肌酐,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 防治继发性感染

Q4.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如何?

  • 预后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心功能的状态心电活动类型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为非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者,经及时除颤易获复律成功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

  • 继发于显著左心室功能减退者,心脏骤停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反应较差,死亡率较高

  •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骤停,即时死亡率达59%~89%,心脏复苏往往不易成功

  • 严重非心脏病变引起心脏骤停,如恶性肿瘤、败血症、器官衰竭、终末期肺部疾病和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致命性或晚期性疾病,复苏成功率极低,预后不良

  • 如急性中毒、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和低氧血症等,由于暂时性的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心脏骤停如能消除促发因素,则预后较佳

Q5.如何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

  • 心脏骤停的预防,关键是识别出高危人群

  • 除了年龄、性别、心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一般危险因素外,病史、体格检查、信号平均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等方法可提供一定的信息,用于评估患者的危险性

  • 对所有由于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者,应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功能受损的情况及电生理的稳定性,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 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植入性装置(如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外科手术(如室壁瘤切除术、心室心内膜切除术及冷冻消融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矫正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的手术和左颈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等)


Dobutamine
内科/急诊/重症/执业医师/医考/规培考试/西医综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