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医道》食医系列:七,药食同源

文摘   健康   2023-08-08 07:08   广东  

《太乙医道》食医系列:七,药食同源

太乙联动,无为而治;健康之道,本自具足

大家好,我是《太乙医道》作者董小锋。

“药食同源”这一说法的出现尚不清楚源于何时,似乎是近代才出现的。20 世纪 30 年代,我国已有“医食同源”的说法。伴随着养生保健热,20 世纪 80 年代,国内开始出现了一些“药食同源”或“医食同源”的相关论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2009 ) 规定,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可供食用的普通食品,另一方面则是“药食两用物品”。2014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简称卫计委 )公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更改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定义其为具有传统食用习惯,且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 (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中药材标准 ) 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 ( 包括食品原料、香辛料和调味品 )。原卫生部在 2002年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物品名单”中有 87种全部来源于中药材,传统应用广泛,2023最新版,卫计委最新公布了101种药食同源名单。

在传统中医药文化之中,没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传统之中就如孙真人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意思你就是你能看到的,接触到的都是药,这个是基本认识。而在临床与生活之中,在全部都是药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细分之后,才有出现药物和食物的一些区别。这个区别也用孙真人原话来说,就是“药性刚烈,犹若御兵”,也就是说药性刚烈,或者说药物的毒性偏大,就归纳为药,而其性相对平和,则为食物。这个是传统的一些说法。这也可能是《周礼》分食医与疾医的其中一点点因素吧。

简单来说就是药从食来、食具药功、药具食性。这也大概就是知道我们“食医系列”食医所使用的范围就比较清楚,就是普通食材与药食两用之药材。这些原料具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食物 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简单理解,就是用食物来调理治病,可以避免药物那种良药苦口,可以享用美食之余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果腹吃饱。而且与药物对比起来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没有药性那种刚烈,也就是说即使没有效果,也不会有其他副作用。当然,这个是张锡纯先生的看法,按照本系列食医来看,如果没吃对,吃了发物,那后果也可能很严重的。当然,张先生观点我是赞同的,毕竟大多数时候食材比起药物,特别是现代的那些所谓药物,那真是优势太大了。

《黄帝内经太素·调食》: “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是以脾病宜食粳米即其药也,用充饥虚即为食也。故但是入口资生之物,例皆若是这个太素观点更为直接一点,天下万物都是药材的说法是级别较大。如果单从食材的角度去看,食医来说,比如主食,肉食,果蔬菜,这些用来吃饭就是果腹吃饱,用来治病就是药。也就是本身是没有药食之分,但是使用起来就有区别。体用之别。

所以,本食医系列视频所采取的均是普通食材以及国家允许药食两用,药食同源的相关药材。从普通饮食三餐去调整身体,以达到养生食治,痊愈身体的功能。希望这样解释一下能让视频号和抖音号负责监督的人工智能能充分理解,别设置关卡就好。

太乙联动,无为而治;健康之道,本自具足

我们下期见


太乙医道
太一联动无为而治;健康之道本自具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