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医道》食医系列:九,五味
“太乙联动,无为而治;健康之道,本自具足”
大家好,我是《太乙医道》作者董小锋。
本来上一期要说“五味”,后来一想,这个基本人体系统不强调一下,这个“五味”不好说。因为首先要有那个个体的一出来,这个一分为五了,那就好描述了。这也就是生理病理了。
人体的运行,我们一直都是强调这个。从解剖开始追寻到物质生命到精神生命,然后还是回到道家的元神识神,最终使用了个人的太乙轴联动理论来认识这个神居中而运转整个宇宙,在人体这个个体级别上,就是人体居中而运转身体之气,这个气一分为二认识就是阴阳之气,一分为五就是五行。至于为什么是二,五,这个之前系列视频有解释,有需要大家可以回头复习一下阴阳五行学说来由啊。
五行学说之中,我们强调了第三公理,就是五行须中和,不能太过或不及。这个五行保持中和,当然这个中,这个神很关键。但是跳到五行这个级别去认识的时候,我们还是专注在五行之中先。五行须中和,这个中和一个是五行相生之气运转,也就是木气往心,火气往脾,土气往肺,金气往肾,水气往肝,这样循环,周而复始。而要保持这个顺行的一气周游,那就需要有一个五行制约,这个制约多数表现在形制。也就是气顺行周天,形相胜制约。这个形制约举个蹩脚的例子去理解,就好像是一栋房子,房子是空的,能住人的,能通风透气才是房子。但是这个空荡荡的房子靠空气是支撑不住的,要依靠什么呢?框架。五行的形制约就好像这个框架。
回到人体个体的级别去看,人体一分为二去看,可以分为阴阳,也就是形与气,就是物质生命一分为二,就是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气。有人或许会疑问,这个气怎么看?我觉得不用看这里,回前面看人体气血运行的秘密就知道,毕竟人体内部如果是真空的,那么大家应该见过真空的皮囊是什么样的吧?人体是那样么?不是哦。
人体再一分为五去看。那就是上一个视频介绍的,五藏系统。这里补一句,刚才说人体一分为二,如果是人一分为二那是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这里的五藏系统就是如五行一般,五行之中自有阴阳,如果单纯从物质生命去看有一个阴阳,从大一点级别去看就联系到精神生命。但是这里尽量不搞混这个级别,如果能讲清楚就尽量在这个物质生命去看这个五藏的每一藏,偶尔跳动级别了,或许我也来不及提醒,大家保持警惕就行了。毕竟这个阴阳颠颠倒倒的,确实不好捋清楚。在《阴阳应象大论》中讲到“阳化气,阴成形”,同时也提及“阳为气,阴为味”。好,暂停在这。因为如果卷入阴阳应象大论之中,就好像我刚才说的级别转换就是颠倒颠倒的,会走入迷宫的。暂停在这去看五藏系统,五行之中自有阴阳,阳化气,在五藏之中遵循五行相生之顺行,也就是一气周游。阴成形,或者说阴为味。味是什么呢?就是五味。唉,这个题目到现在才出来。五味是什么呢?就是酸苦甘辛咸。怎么来的?
阴成形,也就是《生气通天论》里说的“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就是说五藏那个形,那个实体是五味所生。五味怎么来?前面说过在地为化,化生五味。也就是要回到宇宙那个生化之中看,一分为二,一分为五,然后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再生肝,肝再生筋,形成五藏之肝藏的“阴成形”的形。这也还是在《阴阳应象大论》之中说的,依次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形成心藏的形,还有中央土生化成脾藏形,西方等等等生化形成肺藏形,北方生化形成肾藏形。这也就形成了五藏的阴阳系统,就是在肝来说,木气也就是肝气,阴形的代表就是酸。心藏的就是心气和苦味,脾藏的就是脾气和甘味,肺藏的就是肺气和辛味,肾藏的就是肾气和咸味。
五藏系统属于五行,必须遵循第三公理,也就是五行须中和,也就是不能太过或不及。也就是要保持气顺行,而形的合理制约。其味气也必然要遵循第二公理,是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这个要动态平衡,不然也是病。这样一看,应该就很明白了。唉,几千年来,把内经和中医的秘密第一次这样大白话说出来,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希望带来的是正能量吧。
“太乙联动,无为而治;健康之道,本自具足”
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