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头Hill-Sachs损伤常见于肩关节不稳定的患者,特别是伴随Bankart损伤的情况。
Hill-Sachs损伤最早在1940年被首次描述,其主要原因是在肩关节发生前脱位时,肱骨头后上方松质骨与致密的关节盂皮质撞击,导致肱骨头的凹陷性骨折。
对于Hill-Sachs损伤的治疗一直有争议,直到2008年,由Wolf和Purchase首次描述“Remplissage”的手术方式,这一争论才暂时得到一定消停!
Remplissage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其字根“remplir”意为“填充”或“填补”。具体来看:
Remplir(法语动词):意为“填充”、“填补”或“填满”。
-age(法语名词后缀):通常用于构成名词,表示某种行为或其结果。
因此,“remplissage”这个词结合了“填充”的行为和结果,直接翻译为“填充术”或“填补术”,“remplissage”被用来特指通过缝合肩关节后囊和冈下肌以填补Hill-Sachs缺陷的手术方法。
它非常贴切地描述了这种肩关节手术技术的目的和操作方法,即通过填补Hill-Sachs缺陷来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
该技术通过填补Hill-Sachs凹陷处,防止肱骨头与前缘关节盂的接触,将关节内结构转为关节外结构,从而减少其啮合的可能性,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肩关节复发脱位的风险。
肩关节脱位盂唇修补示范视频
聊到具体技术操作,arth君给大家分享一下来自Micheal J. O'Brein医生在2015年AAOS学会上关于肩关节前脱位软组织修复手术(Bankart修补+Remplissage肌腱填塞术)的演讲,共计 3 段视频。
视频虽然有点老,但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这些技术依然被许多高水平的大师沿用。
看完视频,你会知道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How : 关键技术的顺序、肌腱填塞的方法(视频1、2)
When :什么时候要做 Bankart修补+Remplissage肌腱填塞术 (视频3)
视频 01
Remplissage 技术要点
视频 02
肩关节脱位的病例分享及手术演示
视频 03
Bankart修补+Remplissage肌腱填塞术适应症及手术疗效分析
Remplissage锚钉该放在哪
Arth君曾带大家了解过前方Bankart损伤时锚钉应该放置的位置(扩展阅读:手术理念|肩关节不稳盂唇锚钉放在哪儿最好?),那后方Remplissage填塞时锚钉植入的位置是不是也有着类似的小技巧或者注意事项呢?
为了探讨不同填塞技术对肩关节稳定性和活动范围的影响,有研究通过模拟Hill-Sachs15%和30%的损伤,并分别采用三种填塞技术进行修复:
A(T1:在缺陷谷底植入锚钉)
B(T2:在肱骨头缘植入锚钉)
C(T3:缺陷谷底植入锚钉,软组织内侧1cm处进行缝合固定红色箭头所示,蓝色箭头可以看到冗余的软组织)
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锚钉的植入位置都能提高了肩关节的稳定性,但对内外旋转活动范围(IE-ROM)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在缺陷15%的情况下,T3显著减少了内外旋转活动范围,而T1和T2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在缺陷30%的情况下,所有技术均显著减少了内外旋转活动范围,T3的影响最为显著。所有填塞技术均显著增加了关节的稳定性,尤其是T3的植入位置。
所有填塞技术均能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但是它们在限制关节活动范围时有着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在凹陷骨折谷底植入锚钉的同时,将近端1cm处进行软组织缝合固定的情况下。
因此,在选择remplissage技术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肱骨头缺陷的大小,以选择最合适的修复方法。
如何达到更好的填塞效果
目前对于Remplissage的操作有进行单锚钉的褥式缝合、双锚钉的双滑轮缝合以及双锚钉的褥式缝合等等,那到底哪个效果更好呢?
双滑轮技术(Double Pulley)操作示范视频
有研究比较了单锚钉褥式缝合和双锚钉的双滑轮缝合在Remplissage的区别,发现:
结论 01
影像学检查证实,相较单锚钉而言,双锚钉的双滑轮缝合有着更多的肌腱填塞,同时双锚钉的双滑轮缝合也有着更好的临床预后。
结论 02
无一例外,两者都有着面对Remplissage的通病,即外旋活动的丢失;
但双滑轮体侧外旋丢失更明显(外旋丢失:12°±3°[DA组]vs9°±3°[SA组];P=.003),而外展位外旋(外旋丢失:11°±3°[DA组]vs8°±3°[SA组];P=.006)。
面对这样的活动度丢失,其实早有文章就对它有了相应的结论,这样的丢失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乃至重返运动。
因此,在进行Remplissage的时候,多锚钉的植入能很好的实现凹陷性骨折处的肌腱填塞,从而实现单点到面的填塞效果!
Arth君有话说
© Arthroscopy
参考文献:
1.Elkinson I, Giles JW, Boons HW, Faber KJ, Ferreira LM, Johnson JA, Athwal GS. The shoulder remplissage procedure for Hill-Sachs defects: does technique matter?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3 Jun;22(6):835-41.
2.Buza JA 3rd, Iyengar JJ, Anakwenze OA, Ahmad CS, Levine WN. Arthroscopic Hill-Sachs remplissage: a systematic review.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4 Apr 2;96(7):549-55.
3.Purchase RJ, Wolf EM, Hobgood ER, Pollock ME, Smalley CC. Hill-sachs "remplissage": an arthroscopic solution for the engaging hill-sachs lesion. Arthroscopy. 2008 Jun;24(6):723-6.
4.Pulatkan A, Kapicioglu M, Ucan V, Masai MN, Ozdemir B, Akpinar S, Bilsel K. Do Techniques for Hill-Sachs Remplissage Matter in Terms of Functional and Radiological Outcomes? Orthop J Sports Med. 2021 Jun 28;9(6):23259671211008152.
5.Boileau P, O'Shea K, Vargas P, Pinedo M, Old J, Zumstein M.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results after arthroscopic Hill-Sachs remplissage.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2 Apr 4;94(7):618-26.
推荐
阅读
做疯狂的技术π
转发朋友圈,与arth君一起精进
技
艺
© Arthros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