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

文摘   2024-07-02 19:00   美国  

摘 要


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综合管理中,运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目前仍然缺乏符合中国国情且纳入最新研究证据的T2DM运动治疗指南。


为此,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联合组织国内内分泌及代谢病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医学营养、老年医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团队,系统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高质量文献,编写了《中国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指南(2024版)》,旨在为临床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等糖尿病防控人员提供安全、有效的 T2DM 运动指导。


该指南包括 T2DM 运动治疗的基本原则、急慢性并发症、共患疾病、常用药物、运动时机、运动中血糖监测、运动营养、运动损伤、运动依从性及数字医疗等,共 76 条推荐意见。该指南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期望能为中国T2DM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运动治疗方案。


本指南常用术语

1、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与运动(exercise)


体力活动和运动常交替使用,但这两个术语并不是同义词。


体力活动是由骨骼肌收缩产生的任何身体运动,使能量消耗增加到基础代谢水平以上,通常是指在身体活动分类中能够增强健康的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可以分为职业、交通、家务和休闲四大类。


运动是休闲类的体力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可重复,旨在改善或保持体质健康的身体表现或健康的身体活动。


2、体力活动水平(level of physical activity)


是描述个体进行规律有氧运动水平的概念,与肌肉发达程度、体重、工作强度、时间和频率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分类与个体在特定水平获得的健康受益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以下 4 个级别:

(1)非活跃状态(inactive):在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之外没有进行任何中等或较大强度的身体活动。

(2)体力活动不足(insufficiently active):进行一些中等强度或较大 强度的身体活动,但是每周达不到 150 分钟(min) 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 75 min 的较大强度活动或等效组合。该水平身体活动低于满足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

(3)体力活动活跃(active):每周进行相当于 150~300 min 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 75~150 min 的较大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组合。该水平身体活动达到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

(4)体力活动非常活跃(highly active):每周超过300min的中等强度、150 min的较大强度身体活动或等效组合身体活动。该水平身体活动超过成人身体活动指南的目标范围。


3、规律运动(regular exercise)


是指至少连续3 个月、每周 3 次、每次 30 min 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


4、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


是指能够充满活力地执行日常任务,没有过度疲劳,并有充足的能量享受休闲时光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或有氧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做功能力、反应时间和运动速度。


体适能可分为健康相关和运动表现相关两类,通常将前 5 项(心肺耐力或有氧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柔韧性) 列为与健康相关的体适能,后 6 项(灵活性、协调性、平衡能力、做功能力、反应时间、运动速度)列为与运动表现相关的体适能。


5、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aerobic fitness)


也称为有氧能力,是指持续身体活动中呼吸、循环系统供氧及骨骼肌利用氧气的能力。


心肺耐力的客观测量指标是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利用)的氧量。通常用峰值摄氧量(peak oxgen uptake,VO2Peak)来描述有慢性疾病和健康问题人群的心肺耐力。心肺耐力是健康相关体适能的核心要素,较高水平的心肺耐力可显著降低人体CVD和全因死亡率。


6、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


也称为耐力运动,是指身体大肌群有节奏的、较长时间的持续运动,这类运动所需的能量是通过有氧氧化产生的。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肺耐力,优化人体代谢功能(如血糖、血脂等)。


有氧运动的常见运动方式包括快走、跑步、广场舞、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等。


7、间歇性运动(interval exercise)


广义是指剧烈运动之间有间歇时间进行休息,是目前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ExRx)的研究热点。间歇性运动总运动量较低,仍会产生与传统耐力运动相似的生理适应性,当两者总运动量相同时,间歇性运动产生的生理适应性会更好。


间歇性运动通常是短时间(20~240 s)较大至次最大强度运动与等量或更长时间(60~360 s)的低至中等强度运动交替进行,间歇性ExRx主要考虑运动和间歇的强度、时间以及间歇的次数。对于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个体来说,应慎重采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HIIE),可以简单地将步行纳入间歇方式,即快走和慢走交替进行。


8、间歇性较大强度生活方式体力活动(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VILPA)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短暂剧烈运动(最长 1 或 2 min),例如在上下班途中或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时进行快速步行或爬楼梯。


9、无氧运动(anaerobic exercise)


是指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骨骼肌在没有足够氧气的情况下进行能量代谢的一种运动形式。无氧运动主要依靠肌肉中的糖原通过无氧代谢产生能量,主要由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ATP‑PC)系统和糖酵解提供。这类运动通常持续时间较短(10~30 s),强度较高(全力运动),如举重、短跑、短道速滑、跳跃等。


10、抗阻运动(resistance exercise)


又称力量练习,包括增加骨骼肌力量、耐力、爆发力和体积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是指人体调动身体的骨骼肌收缩来对抗外部阻力的运动方式。


抗阻运动可以利用自身重量或者训练器械(如弹力带、杠铃、哑铃或固定器械)实施。肌肉爆发力是指完成动作的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爆发力的下降速度比肌肉力量或肌肉耐力的下降速度更快,爆发力训练在保持平衡和预防摔倒方面的作用愈加重要。


11、柔韧性运动(flexibility exercises)


也常被称为伸展运动或拉伸运动,是一种旨在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形式。


柔韧性是身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运动效率,减少受伤风险,并可以改善身体的整体运动能力。关节活动幅度与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有密切关系。


12、最大心率(maximum heart rate,HRmax)


运动中心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水平,心率不再随运动强度增加,达到稳定状态,称为最大心率。


在运动强度设定中,常使用最大心率这个指标,有条件时可以通过运动负荷试验直接测得最大心率,当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使用公式(HRmax=207-0.7×年龄)推测 HRmax,此公式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和体适能水平的成年男女。


13、储备心率(heart rate reserve,HRR)


是指实际测量或预测的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间的差值 (HRR=最大心率-安静心率),是建立靶心率和评价运动强度的一种方法。


基于HRR的靶心率计算公式为靶心率=(HRR×目标强度%)+安静心率。HRR反映了人体在劳动或运动时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


14、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MET)


是活动时的代谢率与安静时代谢率的比值。1 MET 相当于安静、坐位时的能量代谢率,即每分钟摄氧量≈ 3.5 ml/kg。MET 是一种有效、便捷、标准的定量描述多种行为和体力活动绝对强度的方法。成年人中,低强度体力活动为1.6~2.9 MET,中等强度体力 活 动 为 3.0~5.9 MET,较大强度体力活动为≥6 MET。梅脱‑小时/周(MET‑h/wk)或梅脱‑分钟/周 (MET‑min/wk)是估算运动量的标准单位,分别相当于 1 周内以 1 MET 的运动强度运动多少小时和1周内以1 MET的运动强度运动多少分钟。


15、 1‑RM(one‑repetition maximum)


1次最大重复阻力,是动态肌肉力量的标准评价方法,在正确姿势和一定规则下全关节活动范围所达到的最大抗阻阻力或最大力量。是评估个人在特定运动中最大力量的标准方法,广泛应用于力量训练领域。常用1‑RM百分比设定抗阻运动的强度。


16、6‑RM(six‑repetition maximum)


6 次最大重复力量,是多次最大重复力量测试的一种,可用于预测1‑RM,也可作为肌肉力量随时间变化的指标。是个体能够连续完成 6 次而无法继续完成下一次的最大重量。


17、主观用力感觉量表(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


最常用的是 Borg 主观用力感觉量表,有 6~20 分和 0~10 分两种形式,6 分和 0 分分别在两个量表中表示“毫不费力”,20 分和 10 分分别在两个量表中表示“最大用力”。近年来多采用 0~ 10 分主观用力感觉分类量表,5~6 分表示中等强度,7~8分表示较大强度。


18、体力活动准备问卷(physical activity readiness questionnaire for everyone,PAR‑Q+)


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在进行运动测试和运动前对受试者必须进行调查的问卷,适用于所有人群。可作为运动前的自我健康筛查工具,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辅助工具用于筛查流程外的信息。通过问卷调查,可明确在运动测试和运动前是否需要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员(如医师)。需要注意,该问卷在使用时 必须采用完整形式,不得随意改动或摘录。有效期是完成问卷后 12 个月之内,如果身体状况发生变化,有回答“是”的问题,之前的问卷结果就无效,需要重新回答问卷内容。


19、结构化运动(structured exercise)


指的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和针对性的运动模式。它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体能水平、运动目的以及时间安排等因素,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以便运动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流程和强度形成一系列运动动作,以达到预期的运动效果。


20、整理运动(cool‑down)


也称为放松阶段,是运动后的一部分,旨在逐渐降低运动强度和心率,帮助身体平稳地从较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过渡到静息状态。整理运动对于恢复非常重要,它可以带来多种健康益处,包括减少肌肉疼痛和损伤风险、促进肌肉的恢复和重建、提高柔韧性、降低心血管系统的压力等。


21、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一般医学检查、运动试验、身体素质/体适能测试、心血管/运动器官功能状况,结合主观和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定对患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健身的目的。


22、运动性热病(exercise fever)


又称为运动性发热(exercise fever),是指在剧烈或长时间的运动中,由于身体产热超过散热能力,导致体温异常升高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进行运动时,尤其是湿度较高时,因为高湿度会降低汗液蒸发的效率,减少身体散热,也可能因为脱水等原因而引发。运动性热病是一种紧急医疗状况,可能导致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概述

当前,全球约 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T2DM在糖尿病中占比超过90%。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 T2DM 患者的BMI持续升高。中国T2DM的患病率在40年间持续升高,2021年中国糖尿病(20~79岁)相关健康支出总额约为1653亿美元,在糖尿病人群中,体力活动不足每年会产生约65.18亿元人民币的医疗保健费用。


中国T2DM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普遍较低,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城市化、久坐等因素相关,城市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更低,且老龄化社会的快速进程使得大量的老年患者因疾病、身体功能下降和社会环境限制而导致体力活动水平进一步下降。体力活动不足导致的心肺耐力下降是T2DM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与 CVD、全因死亡率和多种癌症的死亡率升高呈高度相关。提高T2DM 患者体力活动水平,通过安全、有效的运动助力身体机能改善和糖尿病治疗达标是已被证明的有效方式。


T2DM 的治疗目标是通过制定高度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包括健康教育、血糖管理,降低 CVD 风险以及定期的并发症筛查,以达到和维持最佳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优化体重,预防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运动治疗是贯穿 T2DM 始终的治疗方式之一。任何人,不论年龄、性别或身体状况,适量运动都是有益的任何类型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强胰岛 β 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管功能和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实现更好的糖尿病和健康管理以及降低疾病风险。运动可以改善 T2DM 患者包括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体脂率等在内的多种代谢异常。运动增加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减少日间血糖波动,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glucose in range,TIR),降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MAGE),且不会显著增加低血糖。运动也被证实可以减少 CVD 的风险因素。在 Look AHEAD试验中,T2DM患者通过饮食联合运动的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降低了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水平并增加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显示,在 T2DM 患者中,包括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预期寿命。同时,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带来的更多体重减轻会使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收缩压、HDL‑C 和 TG 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因此,包括运动和减重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仍然是T2DM和CVD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前评估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 T2DM 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医学评估和运动评估(A)


推荐意见 2 对于大多数计划参加低至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的低风险患者而言,无心血管或微血管并发症时,无需进行运动前的医学评估(A)


推荐意见 3 久坐状态或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成年 T2DM 患者,建议在参加中等及较大强度运动前进行医学评估(A)


推荐意见 4 严重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暂停运动,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A)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5 T2DM患者的运动处方应包含有氧、抗阻 、柔韧性和平衡练习几个类别的运动计划(A)


推荐意见 6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考虑运动治疗的目的、时效性及每个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每个类别的运动计划应包括频率、强度、时间、方式以及总量、进阶和注意事项(A)


推荐意见 7 T2DM患者应保持不低于3~5 d/周的运动频率,而在运动量相等的情况下,1~2 d/周的运动频率同样可以获得健康收益。低频率‑长运动时间的运动会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A)


推荐意见 8 T2DM 患者应以达到中等至较大强度的运动为目标(A)


推荐意见 9 T2DM患者至少应达到150 min/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时间(A)


推荐意见 10 T2DM患者至少应达到1000 kcal/周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A)


推荐意见 11 在运动进阶过程中,应遵循由低强度起始,缓慢进阶至目标运动强度和运动量(A)


不同运动类别的推荐意见


有氧运动——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2 规律有氧运动可以使HbA1c下降0.5%~0.7%(A),基线HbA1c较高者运动后下降更明显(B),有医务人员参与并监督、提高运动强度效果更好(B)


推荐意见 13 推荐T2DM患者进行每周3~7 d,每次间隔不超过2 d的有氧运动(A)


推荐意见 14 推荐T2DM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体适能水平较高的患者可进行中等至较大强度或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A)


推荐意见 15 推荐T2DM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 10 min,每天累计 30~60 min,每周累计至少150 min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若运动强度提高,可适当缩短每次运动时间(A)


推荐意见 16 推荐每周不少于 3 d、6000 步/d 的步行,步频根据自身情况不低于 60~90 步/min,最好能达到100步/min的步行运动处方(B)


抗阻运动——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7 规律的抗阻运动可使 HbA1c下降约0.4%,可降低骨骼肌流失率,提高骨骼肌葡萄糖处理率(A)


推荐意见 18 推荐 T2DM 患者进行每周 2~3 d 规律抗阻运动(A)


推荐意见 19 无经验的 T2DM 患者可以从 20% 1‑RM 负荷开始,进行每周 1次全身大肌群的抗阻运动(B)


联合运动——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20 3~6个月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的结构化运动处方可以使 HbA1c下降最高达 0.89%,有氧运动累计超过150 min/周效果更佳(A)


推荐意见 21 推荐T2DM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联合运动(A)


柔韧性运动——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22 单纯柔韧性运动对血糖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可增强关节活动度,改善灵活性,预防跌倒(A)


推荐意见 23 推荐T2DM患者进行至少 2~3 d/周的平衡及柔韧性练习(C)


推荐意见 24 将柔韧性运动融入某项运动当中以便更好地提高身体功能,并改善血糖(C)


中断久坐——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25 中断久坐可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CVD风险,并延长寿命(A)


推荐意见 26 所有T2DM 患者,特别是有胰岛素抵抗和BMI较高的患者应每30分钟进行1次任何强度的活动以中断久坐,以改善血糖控制(A)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27 病情稳定、体质状态较好的 T2DM患者可考虑用HIIE替代持续强度有氧运动(B)


推荐意见 28 伴有并发症的T2DM患者进行HIIE前,应先进行风险筛查,以避免潜在的运动风险(C)


民族传统体育——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29 八段锦或太极拳是中等强度运动,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40 min、连续12周的运动可使HbA1c下降不少于0.4%(C)


推荐意见 30 八段锦和太极拳是适宜的运动方式,尤其适用于老年T2DM(C)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运动


低血糖症——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31 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的T2DM 患者,为防止运动期间及运动后低血糖,应根据需要补充碳水化合物,或在医师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的种类和剂量(B)


推荐意见 32 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睡前补充食物和(或)连续血糖监测是降低运动后夜间低血糖风险的主要措施(B)


推荐意见 33 间歇性运动或混合性运动有助于减少运动中低血糖风险,提高运动期间血糖稳定性(C)


高血糖症——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34 T2DM患者血糖>13.9 mmol/L时,需监测血/尿酮体。酮体阳性时,不宜进行中等及以上强度运动。无高血糖相关症状时,可从低强度逐步开始运动(C)


推荐意见 35 较大强度运动后进行整理运动可改善运动后高血糖的情况(C)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运动


糖尿病肾脏病——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36 糖尿病肾脏病不是运动禁忌证,不同分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均应积极运动,建议从低强度运动起始(E)


推荐意见 37 透析患者运动时需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E)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38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和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包括近期全视网膜光凝或其他近期眼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避免较大及以上强度以及会明显升高血压的运动(如拳击、高海拔的登山、潜水等特殊运动)以降低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也需避免冲撞性运动(如篮球、足球、橄榄球)(E)


推荐意见 3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通过RPE来监测运动强度(C)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4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避免参与可增加足部损伤风险的运动,如长时间徒步、慢跑或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B)


推荐意见 4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更适合低负重运动,应避免需要高平衡能力的活动(C)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42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患者运动时,应加强血糖、血压及心率监测,注意低血糖、血压反应异常、体温调节受损、静息心率升高和最大心率减慢的可能性(E)


推荐意见 43 可依据心率变异性调节运动强度,建议使用RPE评分监测运动强度(C)


推荐意见 44 T2DM患者应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锻炼,并携带充足的饮用水,以避免运动性热病(C)


2型糖尿病常见共患疾病与运动


肥胖症——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45 规律运动改善心肺耐力,并与任何体重状态T2DM的全因死亡风险下降相关(C)


推荐意见 46 运动联合饮食控制减重效果优于单纯饮食控制,且内脏脂肪减少更多。需要减重的 T2DM 患者每周应当完成 5~7 d 的中等强度运动(约500 kcal/d)(A)


推荐意见 47 每周 300 min 中等至较大强度体力活动可有效预防体重反弹(A)


推荐意见48 推荐拟行减重手术治疗的T2DM患者进行术前运动,以降低手术风险(B)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49 推荐超重/肥胖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目标为至少减重 5%,最好减重≥10%,体重正常的 MAFLD 患者减重3%也有助于MAFLD的改善(B)


推荐意见 50 包括饮食、运动和减重的生活方式干预是MAFLD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个性化运动处方可使MAFLD获得长期改善,并具有独立于减重的好处(A)


推荐意见 51 中断久坐和减少久坐时间有利于减少肝内脂肪,并独立于体力活动水平。每日增加 20 min 中等至较大强度体力活动或增加2500步可有效改善脂肪肝(E)


肌少症——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52 合并肌少症的T2DM患者应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力活动量的基础上,着重增加以爆发力训练为主的抗阻训练。老年人采用爆发力抗阻训练方案,在低强度至中等强度(即40%~60% 1‑RM)干预下可实现最大力量、爆发力及肌肉体积、肌肉功能表现的增强(B)


推荐意见 53 太极拳、八段锦等民族传统运动是多组分运动,可有效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量、肌力及身体功能表现,且在老年人中的依从性较高(B)


高血压——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54 糖尿病患者血压≥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时禁止中等强度以上运动。血压控制稳定后再起始运动(E)


推荐意见 55 避免屏息、爆发力强的运动,如高强度抗阻训练(举重、引体向上、拔河等)、跳高、跳远等(B)


推荐意见 56 推荐中低强度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太极拳等(B)


冠心病——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57 心脏康复运动强度应低于诱发患者心肌缺血的阈值,如运动时心率应低于心绞痛症状或ST段压低时的心率10次/min(E)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与运动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58 应以个体为中心,基于运动处方各要素及药物特性综合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及安全性(B)


双胍类——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59 服用双胍类药物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单次较大强度运动或长时间有氧运动通常不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但要警惕合并其他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的药物或健康状况(E)


胰岛素增敏剂——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0 需考虑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协同作用,需要及时调整联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的剂量(E)


胰岛素促泌剂——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1 建议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运动前血糖低于 5.6 mmol/L时依据计划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补充适量碳水化合物,避免在药物作用峰值时间运动,同时需警惕运动后迟发性低血糖(C)


SGLT2i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2 老年、长病程、β细胞功能差的患者或长期使用SGLT2i的T2DM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可能较高(E)


推荐意见 63 进行大运动量体力活动前至少24h停止应用SGLT2(i C)


肠促胰素类药物——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4 应用 GLP‑1RA 应合理饮食和运动以减少肌肉组织丢失(C)


胰岛素——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5 已经使用胰岛素且血糖控制良好的 T2DM患者进行 30 min以上运动时应按需补充碳水化合物(A)。提高运动量时,应根据血糖水平及运动量大小,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A)。新起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优选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胰岛素(B)


调脂药物——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6 规律运动的患者,新起始他汀类药物治疗时应从小剂量起始。已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计划开始规律的运动时,应从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起始(B)


降压药——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7 注意降压药物对血压、心率、血容量及电解质的影响,警惕运动后低血压,建议多重用药患者通过RPE判断运动强度(C)


抗血小板药物——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8 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避免较大强度运动或高撞击/冲击风险的运动,警惕运动损伤时出血时间延长及内出血(C)


2型糖尿病运动时机的选择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69 规律运动可以提高心肺耐力,改善血糖控制,与运动时机无关(A)


推荐意见 70 单次傍晚运动可更好地改善夜间血糖;餐后30 min HIIE可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峰值(B);餐后60 min运动可减少低血糖风险(E)


数字医疗与糖尿病运动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71 推荐T2DM患者参与互联网健康管理项目(C)


运动中的血糖监测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72 血糖监测是了解运动期间和运动之后血糖水平的最佳管理手段。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可以提供包括警报在内的数据,以告知患者是否需要增加热量补充,特别是碳水化合物摄入,以保持最佳葡萄糖水平。对于不使用CGM的患者,应根据需要进行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建议首次运动或运动强度提升时每 30 分钟进行 1 次手指毛细血管血糖检测,并基于此制定运动处方前中后的调整决策(E)


运动中的营养补充及运动损伤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73 运动时补充营养既要保证能量摄入满足运动所需,还要尽可能使血糖稳定,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化调整每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量(E)。运动前应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运动后低血糖(E)


推荐意见 74 T2DM患者运动前、中、后要适量饮水(E)


推荐意见 75 T2DM 患者轻度运动损伤时遵循RICE原则进行急救处理,并及时就医(E)


运动的依从性


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76 提高T2DM患者运动处方的依从性需注重运动处方的个体化,建立激励机制,结合社 区资源,善用线上或智慧化管理方式,同时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运动促进健康的教育和培训(E)


附录-运动处方示例



总结与展望


本指南为 T2DM 患者实施运动干预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指导,也为在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开展体医融合及健康促进提供了基于目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支撑。


然而,在研究领域层面,仍有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索。比如,运动防控T2DM并发症的长期有效性证据不充足、符合国人地区特色行之有效的T2DM运动干预模式未能建立。


除此以外,在临床实践层面,如何系统性开展T2DM运动干预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T2DM 运动干预工作的开展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临床医师除要掌握T2DM诊疗知识外,还需熟悉运动医学相关内容。而现阶段,我国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仍相对不足。另一方面,T2DM 运动干预工作的开展还存在难推广及难坚持等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运动干预适宜技术缺乏、运动干预实施路径不清、糖尿病人群主动健康意识淡薄、主观能动性不足等因素有关。


再一方面,我国尚缺乏运动处方门诊及有效的运动门诊转诊机制,也缺乏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和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方案,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 T2DM 运动干预的有效开展。


因此,提高对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体育与医疗跨学科合作、研发运动干预适宜技术、完善运动干预实施路径及管理流程、探索新的运动干预糖尿病管理模式等,将有助于提升 T2DM 的管理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





文献原文会放在Arth星球供大家免费下载

不定期分享各类学习资源

随时提问交流,扫码加入

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4, 16(6): 616-647.

作者: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通信作者:郭立新,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Email:glx1218@163.com;王正珍,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运动康复学院,北京 100084,Email:zhengzhenwang1005@126.com;纪立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44,Email:jiln@bjmu.edu.cn

参考文献:

编写组:


推荐

阅读


做疯狂的技术π 

转发朋友圈,与arth君一起精进

© Arthroscopy

Arthroscopy
一个陪您成长的技术𝝅,不定期更新关节镜手术及相关视频与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