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医药目前所处的周期位置如何?
罗佳荣、李安飞:医药行业受到多重周期共同影响:(1)宏观经济面通过影响政府财政和基本医保筹资影响行业整体运营环境;(2)基本医保是医药行业最大的单一支付方,四项改革深入推进改变国内产业的核心利益分配;(3)医药是强监管行业,不同国家的准入门槛要求不同,全球市场开拓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医药行业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CXO、创新药已经体现出全球竞争力;(4)COVID催动流动性宽松,但随着美国通胀率提高以及加息预期上升,2021年7月之后全球都进入到资本冷却期,国内国外恢复节奏不同;(5)国内国外产业大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调整投入方向,不同企业的投入产出周期也不同,整体处于蓄势阶段。
Q2:如何看待医药商保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以及定位?
罗佳荣、李安飞:商业保险可以为创新药械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支付环境。2024年11月30日,毕井泉总于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的演讲《公开各类疾病发生率,明确支付边界,推动构建创新药稳定可期的市场环境》,是国内医保改革从支付端向筹资端转变的重要信号。商业医保发展的破局是2025年医药行业核心的政策变量。
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对于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体制具有多重意义:(1)对于患者而言,商业保险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增强供给对中高消费需求的适配性;(2)对于创新药产业而言,商业医疗保险是构建市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买方参与到市场,有利于建立更好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实现创新药的临床价值;(3)此外,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还可以增加医保筹资,为创新药产业开辟新的渠道,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Q3:医药商业保险如何发展?
罗佳荣、李安飞: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需要几个先决条件,这也为生物医药未来的产业投资创造了一些机会。(1)需要培育出一个自费市场,需要把创新药定价权交给企业,稳定市场预期,使创新药成为一个能够吸引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的领域,尊重专利市场独占的权利,允许投资人获得与投资风险相匹配的回报;(2)需要明确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边界,商业医保支付的应当是基本医保报销标准以外的治疗费用,即“看专家、吃好药、住单间”等超出基本医保支付后由个人负担的差价;(3)需要公开各类疾病发生率,这些数据是商业保险公司给各类保险产品定价的基础。
因此,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有助于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的市场体制,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可以为创新药产业发展构建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稳定的、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同时,商业保险的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明确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边界后,商业医保可以更多的支付患者“看专家、吃好药、住单间”的差额费用,有助于高端医疗服务生态的发展。此外,各类数据的共享也为第三方数据服务商的发展提供了较大助力,有望从产品开发、精算定价、核保风控、理赔控费等流程全方位赋能健康险发展。
Q4:中国医药产业链的优势如何?
罗佳荣、李安飞:(1)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要素相对完善,有望实现全球高端市场变现。2018-2021年的资本市场牛市激活了国内创新的基础要素:海外高端研发人才大量回归,企业向创新、国际化倾注更多的资源,资本助力催生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国内优秀的创新药获得海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青睐,未来随着临床深度开发,有望实现全球高端市场变现。
2015年以来,我国制药工业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创新药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国内制药工业目前已经进入PD-1抗体之后新一轮创新产品周期,创新升级和国际化成为行业主旋律。同时,随着研发投入绝对规模和费用率跨上新台阶,国内创新研发进入到提质阶段,聚焦核心管线,早研品种更加创新和国际化。创新驱动业绩高速增长,新产品周期和院内复苏有望形成共振。
(2)制造优势。产业链和工程师红利,有望成为全球高性价比制造中心。Biosecure Act是对国内CXO产业的极限压力测试,CXO产业的周期更多反映全球创新的需求周期,背后是中国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优势和突出的工程师红利。我们认为,未来国内的制造优势将在各个医药细分领域得到体现,医药行业的强政策监管构筑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一旦突破制造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美国提出生物法案后对国内CXO企业估值压制较大,但从经营看中国CXO企业化学能力仍在全球有仍有较强优势,整体化学外包服务全球市占率仍在提升。海外占比高的CXO企业,业务经营实际更与海外投融资相关。海外投融资回暖后,后端CXO企业新签订单自一季度改善后趋势持续,目前业绩端已经有所体现。
Q5:目前医药产业端所处情况及优势如何?
罗佳荣、李安飞:资本退潮后,供需再平衡将使产业价值获得体现。在资本的助力下,大量新公司获得支持,企业也倾向于大幅扩张产能和业务边界。2021年7月资本退潮后,企业往往聚焦于核心主导产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有助于形成核心有竞争力的业务上。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释放和全球市场的开拓,国内监管鼓励企业并购重组,产能去化后更利于产业价值的体现。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失败风险、创新药上市后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汇率风险等。
报告信息
本摘要选自报告:《医药生物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24-12-12
报告作者:
罗佳荣 S0260516090004
李安飞 S0260520100005
田鑫 S0260524030003
杨微 S0260524070010
王稼宸 S0260524090001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