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游欧洲
这次到欧洲看望女儿,往返意大利和法国,4趟在法国戴高乐国际机场中转,只见频繁在机场起伏的飞机和周围漂亮的现代建筑。
这次从布洛瓦到巴黎,住在市区,仔细游览观赏心仪已久的浪漫之都,激动的心情有点无法抑制。
到巴黎的第二天,女儿领着我们先到市中心的巴黎圣母院参观。
转乘地铁6号线,在圣母院广场站下车。
圣母院广场游人如织,这里是巴黎的中心,也是法国的核心,广场中间有个凸起的花岗岩原点,是巴黎至全国各地乃至欧洲各国里程起点。
广场东面耸立着面目沧桑,雄伟壮观的哥特式教堂,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
广场上排着两排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是等候到大教堂内部和钟楼参观,大家很自觉,没有人插队,队伍进行缓慢,估计进去要等半个小时,一些服务人员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志愿者,在烈日下态度平和,但很严肃,不厌其烦地提醒游客进入教堂不要大声喧哗,不能戴帽子,女士不能露出肩膀,不能穿短裙,男女都不能穿短裤头入内,门旁还立着大牌子,上面用法语、英语、日语、西班牙语写着同样的要求,不符合要求,休想进入教堂。
巴黎圣母院建筑规模在欧洲不是很大,但历史最长,内涵最丰富,文化最悠久。
一座教堂几乎就是一部法兰西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1831年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著作为教堂增光添色,名扬四海。
《巴黎圣母院》被译成十几国文字,拍摄成电影在世界各国上演。世界各地游客蜂拥而至,以一睹教堂雄姿为快。
雨果即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又是国会议员,更是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文学家、政治家。
雨果非常推崇和敬仰中国灿烂文化,他曾在《致巴特莱》中写道:在地球一隅曾有一个世界奇迹,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堪称幻想艺术之崇高典范……即使我们所有教堂的珍宝加起来也无法与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相媲美……。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彻底毁坏了圆明园。
这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口袋,一个如法炮制,装满好几个箱子,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文明的,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然而这就是文明对野蛮的所作所为。
利言犀语揭露和谴责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
这是法国历史上难得有巨大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主持公道,仗义直言。
我敬佩雨果,于是我也非常喜爱雨果的著作《巴黎圣母院》,进而也非常旨趣巴黎圣母院。到巴黎第二天就直奔这里参观游览。
10多年前,我也曾经被电影《巴黎圣母院》所吸引,这个发生在15世纪末巴黎圣母院的悲情故事。扣人心弦、震颤心灵。道貌岸然的主教克洛德,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人物之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悲情故事,阐述了美丽容貌与丑恶心灵,诚实善良与虚伪恶毒的复杂辩证关系,揭示了15世纪社会生活的复杂内涵和深刻哲理。
《巴黎圣母院》不愧为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由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所涵赋的积极思想意义,深刻的社会内容,鞭挞落后丑恶,对真善美、理想正义的积极追求和憧憬。同样赋予这华丽而典雅的哥特式教堂浓郁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全新的社会价值,平添了无限的活力和魅力,使这古老的教堂成为昂然崇高精神的圣地。
1885年6月,在离教堂不远的先贤祠为雨果举行国葬,鸣礼炮21响,仪仗队由12名法国青年文学家和诗人组成,100多万送葬者跟随在灵柩车后面。这天成千上万的法国人聚集在巴黎圣母院广场和大厅内,向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表示哀悼,场面非常宏大,庄严肃穆。
以后每当先贤祠举行伟人葬礼和纪念活动时,处于市中心的巴黎圣母院广场都会聚集许多人,在这里祭祀伟人,寄托哀思。
巴黎圣母院成为巴黎市民的精神祭坛和思想追求的场所。
1660年,22岁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西班牙公主玛丽亚·特里萨在巴黎圣母院举办盛大豪华婚礼,于是开始了法国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宏大美丽的凡尔赛宫就是在这时期建设的。
当时巴黎圣母院人山人海,浩大的王宫骑士队、乐队、礼仗队、时尚淑女方阵,广场上鸣炮奏乐,吟歌曼舞,热闹非凡。豪华恢宏的喜庆仪式连续进行了3天。
1804年12月2日,声名显赫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隆重的加冕典礼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罗马教皇亲自从罗马赶到现场主持皇帝加冕典礼,这一天巴黎圣母院成为全欧洲关注的中心,成千上万的人汇集巴黎圣母院,场面异常宏大,气势庄严。
1811年拿破仑二世和赖希施公爵的洗礼也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
巴黎圣母院成为法兰西皇权的象征,文化符号。
每一个前来参观游览的游客来了都会回味隽永,意会深长。
巴黎圣母院从1163年动工建筑,到1345年竣工,历时182年。
在14世纪、17世纪分别进行过两次大维修。它的建设维修几乎牵动全巴黎乃至全国人民的心。据说南塔楼上那13吨重的巨钟,在铸造中加入大量金银,就是当时巴黎妇女慷慨而虔诚捐献出来的金银首饰熔铸而成的。
巴黎市民的情操和精神在巴黎圣母院的历史沧桑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每逢星期天,成千上万的巴黎市民到巴黎圣母院做弥撒,这里成为巴黎人精神寄托的圣殿。
我站在广场上从正面欣赏教堂,可分三层。
基层一层是一排三座尖形拱门,并排3个桃型门洞,门上雕刻着圣经中《最后的审判》,《圣母与圣安娜》、《圣母与圣婴》,一排排浮雕占满了整个门面,雕刻精湛,细腻生动,呼之欲出,堪称精美绝伦。
第二层是三扇硕大的窗子,中间是玫瑰园型窗嵌着彩绘玻璃,窗下站立着怀抱耶稣的圣母像,左右站着亚当和夏娃,玫瑰窗两边是拱型窗,窗内又有两个对称的拱形窗,摆布合理,相间得当。
第三层是一簇排列有序的美丽栏杆,栏杆上面是两座平顶钟楼,各高达69米。巴黎圣母院当时是建筑在岛上,第三层的两座钟楼砌平顶,这是建筑师的独居匠心和巧妙构思。若砌哥特火焰式钟楼,像米兰大教堂塔尖那样冲天高耸就会显得不对称,突兀孤独,也不会美观。我猜想如果是四座钟楼,高耸的火焰式才会美观大气,建筑家因地制宜,砌两座平顶钟楼,才对称相宜,同周围建筑协调和谐。
南钟楼悬一巨钟,重达13吨,即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所描写的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
北钟楼则独具匠心建筑了一个187级楼梯。在两座平顶钟楼后面中间位置突兀峥嵘屹立一个高达90米高的尖塔,塔尖上竖着十字架,据说耶稣授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荆冠就在十字架下面的球函里封存,钟楼与塔顶,分置在底层拱门旁的诸多圣经人物,中层窗子两边的亚当、夏娃塑像,还有中扇由37块彩绘玻璃组成的玫瑰窗前所雕刻“圣处女像”组合在一起,庄重而和谐,雄傲和灵秀浑然一体,形成高深迷离、神秘莫测、幻觉和隽永久远的想像。
教堂大厅内部装饰镶嵌画和高大玫瑰玻璃窗上的彩绘玻璃,耀眼的阳光透射进来,显得瑰丽辉煌而神圣,从而使信教徒和游人的心灵在上帝的明光中震颤和洗礼。
巴黎圣母院实际是建在塞纳河西岱岛上,清澈的塞纳河水从圣母院的右侧缓缓流过,巍峨的教堂倒映在河水中,河水泛着波波粼光,过往的游船不断在河面掀起层层涟漪,使两岸美丽建筑投在河中的倩影充满灵动的神韵和清秀。
巴黎圣母院不收门票,免费进入,走进教堂长方形的大厅,顿时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宏大肃穆,光线暗淡,烛光点点,尽管游人很多,但鸦雀无声,屏息缓步参观。
大厅长130米,宽50米,高35米,摆设了有千张座椅,可供万人进行宗教祈祷活动。
堂前祭坛中央供奉着天使和圣女围绕着殉难的耶稣大理石雕像。一位身穿蓝色长袍的女教主虔诚地领着一群教徒吟唱基督教歌曲。
据介绍这个祭坛下有一个地下墓穴,专门用于存放巴黎大主教的灵柩,所有的大主教灵柩都整齐摆放在祭凳上。
教堂内很高的穹顶和灿烂华美的彩绘玻璃以人予高旷亮丽之感。两旁摇曳着熠熠烛光,一排排长椅上坐满了虔诚的祈颂圣灵的人们,或合唱圣歌,或默念祈祷,肃穆之息扑面而来,神圣而庄重。
大厅左侧有一偏门,可以通圣母院后花园,园里长着两排整齐的遮荫大树和精心修剪过的花草,伫立着精美的雕塑。
从后花园或站在教堂南面的塞纳河桥或河对岸观赏圣母院,又是一种风情和气质。
教堂的整个侧面和后面一反通常用大理石或花岗岩砌厚实呆板的墙,而是全部砌筑A形巨大落地窗,窗内又装饰上面为园形下部三个A形彩绘窗,教堂的顶部矗立高高的火焰式尖塔,周围还陪衬耸立着线条轻快的三个小尖塔,似乎告诉游客圣母院还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在塞纳河水的映衬下,显得异常清秀美丽,楚楚动人。
如果说从正面观赏教堂,喻是深沉庄重的成熟男人。那么从侧后面观赏又成为婀娜柳腰的骨感美女,给众多过往游客散发出妩媚的魅力,使每一位游客忍不住投去欣喜的一瞥。
参观游览结束后,我们坐在塞纳河边的椅子上休息。
已是中午,太阳当空,明媚安详的阳光照射在沧桑嶙峋的古教堂上。照射在静静流淌的塞纳河,我们连同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和煦温暖的金色阳光中。
这时圣母院钟楼上的钟声敲响了,深沉萌隆的钟声传向四方,我们的思絮也随之飘向远方。
我遥想起雨果大师笔下的平民贵族、骑士舞女、钟楼怪人、岸然主教。感受到这宗教圣殿的深沉韵味和隽永内涵……。
(待续)
作者简介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作家文选
投稿邮箱:
编辑:楚江
邮箱:454661733@qq.com
统稿:成文
邮箱:812905642@qq.com
推广:吕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