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
朱伟珏教授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
观山海追学问通中西社会
养浩气育桃李守市井烟火
朱伟珏教授,生于1961年3月30日,籍贯浙江绍兴,1975年——1979年在上海市共青中学读书,1979年——1983年在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3年——1989年在上海南昌中学担任中学物理老师。1989年赴日本留学,1994年3月在日本金城学院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4年——1997年日本金城学院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学专业博士课程学习。1998年——2001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人类信息学研究所信息社会学专业学习并获博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学术研究。2002年归国后一直在同济大学社会学专业任职,历任副教授、教授,于2009-2019年担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2021年退休。
朱伟珏教授生前担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上海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空间与社会评论》顾问委员会委员、“环复-南昌路跨界自治会”会长等职。曾长期从事城市社会学和理论社会学研究。在上海南昌路街区进行了长达10年的田野研究,主持了包括上海南昌路街区更新与治理在内的多项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项目。曾常年担任“环复-南昌路跨界自治会”会长,期间负责制定了《南昌路店招店牌导则》(2019),并组织策划了三届“活力南昌路文化艺术季”以及多场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与美、法、德、日、韩等国的著名城市问题研究者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出版《布迪厄“文化资本论”研究》、《全球化、绅士化与后空间》、《社会地理学评论》、《社区、空间、治理》、《可持续与包容性发展——全球城市的多元实践》、《上海社区研究与规划》等10余本专编著。发表了《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象征差异与权力——布迪厄的象征支配理论》、《超现实主义与精神分析学》、《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权力与时尚再生产》、《消费社会与自恋主义》等数十篇论文。
朱伟珏教授的《社会学方法新规则——试论布迪厄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继承与超越》曾获得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资本的一种非经济学解读——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一种揭示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框架——布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获2005、2006年度同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学术论文奖励。作为《社会心理学》课程项目主持人获得同济大学本科优质课程建设项目资助。2006年获得《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奖教金二等奖》。
研社会究地理建平台
观城市察街巷为民生
朱伟珏教授在担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期间,积极推动社会学专业的跨学科发展,在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搭建社会学系与同济大学优势学科的合作平台,促成了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建立,并以身作则完成了研究方向的交叉转型,为同济社会学形成城市研究的学科特色打下基础。在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成立时,朱伟珏教授在介绍研究中心成立的意义中指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十年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新型社会问题的出现。同济大学在城市研究领域有深厚的基础又身处上海,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好的样本。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两个学科的合作搭建了正式平台,将会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问题的跨学科研究。”
朱伟珏教授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组织承办中国社会学会年会的分论坛,促进了城市与社会的跨学科交流,期间主编了《城市社会学评论》、《社会地理学评论》等丛书,并倡导将社会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2019年推动筹建“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 并担任理事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是一个全国性学术团体,理事单位包括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专业委员会理事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等2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组织了一系列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和地理的融合研究。
朱伟珏教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同济大学社会学专业、城市与社会研究中心和社会地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我们对朱伟珏教授的不幸离世深感悲痛,在此撰写短文,寄托我们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