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代表了落后的生产力吗?

文摘   2024-10-25 00:01   上海  

商业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行的力量,也是社会系统的分支。

世间的任何事情,其本质都是服务于人,无论是成为一位科学家、文学家还是企业家,内涵都是止于至善。


基于服务于人的本质,商业的内涵是


构建善的秩序,即以企业为载体,照顾和庇护更多的相关利益者,推动人类社会积极向前。


善的秩序


以曹德旺为例,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在已经捐款100多亿元的情况下,他为什么还要再捐?


或许,从意识层面他已经开始思考,一路走来。这些钱真的是只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凭空得来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有太多的时代变量一起发挥作用,工人、国家政策、当地政府……各种各样善的力量集合到一起,才能让曹德旺的个人智慧得以发挥、意志力得以释放,从而整合出一个能量模型,我们称之为财富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就要基于这个时代,以你能够认知的方式将其最大限度地回馈给贡献利益关联者,让更多的“曹德旺”得以出现,这就是一路向上的善的秩序。


政治家往往是在更高层面上寻找这样一种平衡,通过一系列规则让秩序显性化。


至于我们眼见的混乱,既是复杂系统向前行进时生机的表现,也是谋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其中既有主观选择,也有客观动力的影响。


规则的不断调整,目的是构建出善的秩序,从中寻找到最大公约数的平衡度,否则系统则不可持续。


美国建国之初提出的《独立宣言》是很有力量的,但经过近三百年的演变,这些观念慢慢变得不再真实,更多地成了一种口号,甚至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从而忽略了提出时的初心,善的秩序由此也不断弱化。


那个时代向前,像汉密尔顿、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人是有卓越贡献的,如竹子拔节般不断攀升向上,他们遵循着更大的意志,对善的力量理解得最为深刻、触摸得更为真切。


商道之源


企业家要遵循大的意志,小聪明偶尔会让人提升一个高度,但很快就会跌落,因为始终受到更大的系统的制约。


商业的原点是以物易物,实现总体资源的最大平衡分配。


货币出现后,交易开始更为频繁。为了牟取暴利,还出现了对善的破坏,并走向其对立面,我们称之为


一旦行商的善被反复激活,它就会成为不断延绵的波浪,波浪的中心因人而起,可以创造出无比巨大的形式。


而由于自身是核心的控制和发出者,所以企业家得到的回馈也最多,比如人身的平安和家族能量的充裕和谐。


想通了这一点,企业家便会认真对待上下游,并将这份理念贯彻到企业内部,要求组织中的成员也要保持诚信和真实行动的能力。


如今人们处于高度分化的社会之中,看待问题很容易过于具象和模块化,比如将企业捐助行为的价值无限放大。


但光是单纯做好事儿还远远不够,还要跟内外利益关联方之间不断构建正向反馈系统,这是企业家精神中更为本质的东西。


受宗教影响,西方企业家从本质上对善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分解描述,以及对更大秩序的触碰和靠近,然后再回到当下的生存环境中来,建构出了一条具体行动的路径,


目的是不会被更大的力量所消灭。


洛克菲勒说过,财富是上帝给予他的馈赠,出于信任交由他暂时代管。


但他也不是创富之初就想到了这些,而是在过程中不断经历各种荣誉和挑战,进而慢慢开始回看内心,发现终极秩序的代表。


在进行连接之后,形成了一套个人的心灵秩序和行为准则



加深体悟


作为更广大的基本秩序,“善”服务于人类向前,也是“仁”的意思,即庇护更多利益相关者。


从这个话题开始,一级一级向下也同样成立,比如从整个人类层面落到具体某个国家、民族、企业,甚至是只有几个人的小组织。


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考虑员工、用户和社区的价值,必须在善的秩序里活着。


企业越自觉地践行这个“善”,其可持续能力也就越强。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们感知秩序的方式往往更为朴素,可能是小时候妈妈常说的口头禅或来自某本传统经典里的智慧,还可能是在生意壮大过程中曾遇到过的贵人相告。


当他们把二三十年里听来的道理和所做事情的感悟点连起来后,会发现背后有一个共通的东西存在,其实也是触摸善的通道。


而当这套感悟被系统性地代入到企业运营中,则可以称之为商道。


从这个角度理解,


企业规模的增长也是逐渐提升构建秩序能力的过程,


领导者需要不断加深对“善”的体悟,以匹配企业的成长速度,否则就会对组织失去驾驭能力。


可以说,这既是企业战略的本质,也是组织治理的终极目的。


事实上,即便是有所相信,洛克菲勒的内心还是会经历困惑和不解,这是正常的内外动态交互过程,直到从某一时间点开始他不再怀疑,完整地将相信贯穿在自己的全部行为中,并要求企业员工包括后代都奉行这样的价值观。


他觉得除了商业交易本身,应该直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公共价值。


于是艺术、教育和医疗就成为家族公益愿景里的主要构成板块,其本质就是为了救治人类身心灵上的苦难,这样他才对得起上帝的馈赠,从财富中获取真正的尊严和荣誉。


21格领导力


对于领导力在善的秩序方面的构建,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测评方法。


即将“仁、智、勇”三德代入传承七大关系中进行检视,按照纵横轴排布,切分成21个方格。


每个格子代表了一类关系里其中一德的应用状态,然后通过不同应用场景里反映出来的效能打分,不断检视某一类关系中三德的活跃程度。


德者,得也;尊重规矩,才可以得。


德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响应秩序的建立,这样从认知到行为才不会发生冲突。


这也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反观自身的具象坐标,便于寻找其中哪个格子是全黑的,意味着缺失。


而哪个格子又是红的,意味着活跃。


这赋予了具体行为场景一条清晰的检讨路径。


当然,人无完人,更多时候领导者是各类资源的整合者。比如某类关系里的智慧可以借助外部的老师,所以21个格子既是圆满人生的指南针,也是秩序构建者终身学习的地图。


如果你在人生某个阶段遇见前面有座大山,现在确实无法攀登,那么这套工具就能令你认知到究竟是工具问题,还是个人身体素质受限,抑或是攀爬技术需要提高。


这样一来,哪怕一时受挫,也会转化为检视自身短板的资源。


另外,七大关系的机制是互为动力,其中一类关系受限,可以通过其余进行能量补给,负面情绪也就会转化为具体实操性思维,进而开始安静沉着地进行思考。


止、定、静之后,安、虑、得才会发生。当格子里的红色越来越饱满、整张地图铺得越来越亮时,个人的整体领导力、掌控感和敏锐度都将综合向上跃升。


这套测评体系本质上解决的是核心领袖的问题,它把商业推回到了原点,因为足够底层,所以会非常有现实力量


而且它还有真实应用场景作为检测的支撑,做到了可抓取、可检视、可执行。


最后,作为一个鲜活的有机体,七大脉络互为通达,个人能量可以在其中不停地循环流转。

张中锋三原则
回到原点、跨界、聚焦是张中锋独创的解决问题的三原则,此公众号内容聚焦于张中锋企业家全生涯教练及家族企业传承实践的相关探索和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