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朋友很莫名其妙的给我发来一张地图问我,是不是真的?
我说,很可能是。
朋友似乎很不理解:云南人爱吃红伞伞白杆杆,你们山东什么食品比这个还毒?
我说,山东人的食物中毒和云南的“先菌子、后小人”完全不同,只是因为山东人穷、而且是自古以来的穷。然后因为穷,就养成了刻在基因里的过度节俭,从而不管什么食物坏了都舍不得扔,于是造成了这种现象……
这是真的。在山东农村,几乎每一家都是秋天收了土豆,一直吃到过年,这期间几乎每过个把月就要把土豆倒出来晾一晾、将烂的挑出来扔掉、将长出来的土豆芽掰掉。我家就这样。
在山东,煎饼长点毛、馒头发点霉几乎从来都不是问题,长毛的煎饼拍打两下,将毛拍掉,一样吃;发霉的馒头将外皮揭掉,再馏一馏,跟新的一样。哪个山东人没吃过?
至于肉类,那就更得珍惜了:我们山东地处北方,气候不像西南那么炎热潮湿,食品也并不是很容易腐烂变质,所以在历史上并没有做腊肉做腌肉熏肉的生活习惯。一到年节时肉有点多怎么办?那就做熟,这样能多存放几天。最后还是有点味了,也还是要吃掉,毕竟肉太贵了。
现在都有了冰箱,肉的保存时间就更长了。很多农村老人,其实一年到头都不会买几次肉,完全就是两节(春节和中秋节)时晚辈去看望时带的肉,放冰箱里吃一年。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有一条不成文的默契:只有去看望远房亲戚时,才会带一些诸如八宝粥、面包点心饮料饼干之类的礼品,真正至关重要的不喝酒的老年直系亲属,一定就送鸡鱼肉蛋之类最基础的食材。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吃点好的。甚至方便面火腿肠之类的,都比牛奶饮料之类的实惠。
这就造成,一冰箱肉、或者一箱火腿肠吃一年成了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山东人节俭,这种节俭是基因里的、骨子里的。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历来就是最重要的产业。
有人会问:既然是农业大省,粮食不是应该多得吃不完吗?
恰恰相反,因为山东拱卫京畿地区,一直都被当做北京一带的粮仓;而山东又是孔圣人的故乡、最为忠君,所以历朝历代都对山东予取予求:京城缺粮,从山东调;河南旱灾,从山东调粮救济;准河决口,从山东调粮;南方打仗,路过山东就地筹措;辽东敌情,从山东救援最近……等到山东也无粮可调了……历史上只有一个时期出现过,那就是明末。
于是,产粮最为稳定的山东地区,反而从来没让山东人吃饱过,都调运给周边省份了。
因此,山东的农民最知耕种的艰辛、最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故而我们山东的农民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不愿意看到任何浪费。
曾经有一个山东籍的脱口秀演员说,自己从来就没有吃过不臭的猪肉……虽然有些夸张,但却绝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事实。
就如我家,我儿子无肉不欢,我便经常买点熟肉买点尾叉骨。但哪怕我只买一斤骨头,孩子他妈也从来都是要分开煮两顿;哪怕只是半斤猪头肉,她也一顿只切一小角。有时,剩下的放冰箱里就会忘,然后变质。
买一斤虾,她向来都是数个做菜,一人俩,绝对都不会多。
有人说,山东的鸡弟屁可是全国第三,山东怎么可能穷呢?
这种说法当然没有问题,可山东富,不代表山东人就富,这个逻辑应该不算难懂。
即便作为一个省份来说,山东其实也并不富裕,哪怕这是一个拥有着一亿多人口的东部沿海省份。一方面,山东缺乏像南京、杭州、广州、苏州、武汉这样为省内财政贡献税收的头部城市;另一方面,山东也不像中西部省份那样能获得国家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最关键的是,该上缴的税收,又一分也都不能少。
感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下“税收背离”,山东还是背离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山东产生的本应该归山东的税收,由于企业总部所在地等种种因素,却流向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与之对应的是,很多南方省份,自留的钱就远比山东要多。
而且,山东的经济龙头城市——青岛,却是计划单列市,虽然其税收贡献在全国前列,却并不归山东。而作为省会的济南,其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又很拉胯,给山东贡献的税收也相对有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山东是兵员大省。目前,山东大约有将近四百万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数量居全国第一。这也就意味着山东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
除此之外,山东还要负担巨量的转移支付给沂蒙山区和鲁西南鲁西北等真正的贫困地区、以及面向重庆等外省的扶贫任务,这对财政收入并不算宽裕的山东来说同样也是笔不小的财政压力。
如此一来,山东那高高在上的鸡弟屁,就跟山东人、特别是山东农村人,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
举个例子,我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千万人口的大市,只有3个区、9个县,偌大一个东部沿海省份的地级市,居然搞不出来哪怕一个县级市。
下辖的乡镇和农村就更穷了,很多村子都没有路灯,乡镇只有一条主干道,平均最多两个路口有红绿灯,为什么要说红绿灯?因为红绿灯多,说明大道比较多、商业街比较多。绝大多数乡镇都没有像样的商品房小区,更别说肯德基麦当劳三星级以上的快捷酒店了。
另外,临沂市的人均GDP居然低于山西省人均水平,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东部沿海省份的人口大市该有的水平。
我去过的浙江省宁波市江口镇,以前是奉化市江口镇、现在是奉化区江口街道。这个镇有立交桥、有如家酒店、有商品房小区。
另外,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有华莱士,有如家、格林豪泰等等,更有的是商品房小区。
临沂的农村,从来都没有固定的每天可以采购生活用品的菜市场。想买菜的话,要么去赶集、要么就只能去镇里或者县城的超市。赶集五天一个周期,而且有些集市距离村里特别远,即便去乡镇也同样不近,吃个新鲜的和水产都很难。
为什么长三角这边每次买菜都买一点点呢,四个鸡蛋、半斤猪肉这样子,因为他们的村里有固定的菜市场,而菜市场每天上午和下午都会开门,也就是说,每天都可以至少去采购两次蔬菜和肉鱼。
为什么临沂人去江浙卖菜的那么多?为什么临沂人开货车的那么多?为什么临沂人种菜的那么多?这就是答案之一。
而临沂人,却必须要在五天或十天去赶一次集,采购一次蔬菜肉类,冰箱里至少要能保证十天以上的存量。
经常有一些傻13自媒体人去显摆费县或是平邑兰陵的某个大集“菜价便宜”,或者“100块钱六个硬菜”,以证明山东的“物价低”、“生活成本低”。
确实,山东的农村大集上的时令蔬菜确实价格低。为什么?就是因为买不到菜、买不起菜,从而只能自己种。但凡多种一点、自己吃不了,又不舍得扔,就只能出去卖掉换钱。谁家都不缺,不贱卖怎么办?
而且,山东是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之一,农村留下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不种菜不种地吃什么呢?
浙江农村的老年人一个月普遍都有两千多的养老金,而山东农村的老年人一个月只有一百二三十块。
所以,说一个地方“生活成本低”,其实就是说这个地方“生活水平低”,或者是“收入水平低”。那么,“一百块钱六个硬菜”其实一点都不值得炫耀。
就如年初我曾在杭州见过一个超市招聘,工资是五到七千元。而我们临沂的超市招聘呢?两到三千。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工资高并不能意味着就能住大房子、开好车,因为杭州的房价物价也高、生活开销也贵。可工资高能保障最穷的那些人以最省钱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太过于节省。
比如,浙江的农村老人就不需要种粮食种菜来糊口、更不需要将一盘肉吃臭还舍不得扔。
所以,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地区是否“富裕”、是否“发达”,看他的鸡弟屁高低没有任何意义,你就看那里最穷的那些人生活状态如何就行;看那里是不是“生活成本低”,就可以了。
如果说一个地方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年农民不种地就得饿死,那这个地方的经济和工业再怎么牛逼,也一样还是欠发达、一样是穷。
赚来的钱用在自家人身上,这才叫“发达”。所以,虽然我是山东人,但却向来对山东不怎么喜爱。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