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即帮凶

文摘   2024-12-13 21:39   山东  


看到作家贾平凹说的一句话:混得差的男人都爱谈郑治。这让我很是惭愧,因为我恰好就是那个“混得差”还爱“谈郑治”的。

  

其实贾老师说得并不错,因为我们这个族群已经习惯了明哲保身、习惯了“言多语失”、习惯了“百当不如一默”、习惯了“莫管闲事”、习惯了“祸从口出”、习惯了“多磕头少说话”……

  

于是,“沉默是金”被人奉为圭臬,甚至还被写成大字裱起来镶在框里挂在墙上,用来告诫自己及家人——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活着就是好事。只要自己和家人没受到伤害或者说不受到大的伤害,他们对很多随处可见的恶事也完全都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如鱼得水,这就是他们所定义的“混得好”。就如西安城静默时,不管是医院前的胎儿流产,还是隔离点女人月事没有卫生巾,都影响不了他贾作家寄语西安:“奋战在一线的……人员,又使我们体会到了温暖,得到了一种踏实。在西安最困难的时候,让我们消除惊恐,相互鼓励,充满信心,共同努力。一定会战胜……,我们西安人一定会平安康顺。”

  

我一直都想知道,在贾老师的眼里,那些得急症出不了小区的人会不会“充满信心”;在医院门前流产的那对母子,到底有没有“平安康顺”?

  

显然,贾老师是不管这些的,只要他自己和他女儿贾浅浅能“平安康顺”,他就会“充满信心”。

  

在前些年,我曾发文骂过贾老师很多次,今天不想再骂了,只是想说一说“沉默”这件事。

     

因为,我们这个族群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马丁·路德·金也曾说过一句话: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上学时,我的英语老师在课上提问时,每逢同学不会,他便喜欢说一句话——沉默是金,不是银。

  

我反应迟钝,听他说过很多次后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们这地方的方言“人”和“银”读音相同,老师这是在拐着弯骂人“不是人”呢。

  

但是,不管老师的本意如何,这句话却和马丁·路德·金的名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历史上无数的悲剧都是源于集体沉默。 

  

二战期间,大多数普通的德国人其实都已经隐约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依然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照常吃饭睡觉、照常上班下班、照常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直到联军的轰炸机飞临柏林上空、爆炸声响起时,他们这才害怕。可是,已经晚了。

  

直到有一天,当黑暗延伸到自己,才奋力嘶喊,他们看到的往往也正是如同当日自己的“无所谓”。  

  

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沉默固然是沉默者的通行证,但这张通行证却最多只能起到临时的作用,伴随沉默而来的,最终必将是沉默者的墓志铭。正如马丁·路德·金的另一句话所说:“我们看到真相却一言不发之时,便是我们走向死亡之日。”    



  

很多时候,沉默可能也是出于某种善意或者是礼貌,比如在罹患绝症的亲人面前,我们闭口不谈他们的病情;又如和行走困难的朋友一起走路,我们会故意忽略他们的腿脚不便。


但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沉默其实都是源于自身的怯懦。国王没穿衣服,不是人们看不见,也不是人们不想说,而是不敢说。面对人们害怕强权、害怕暴力、害怕高压、害怕被针对、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现有的积蓄,于是沉默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


甚至于,人们所恐惧的,有时往往并不是直接利益的损失或者是在肉体上遭遇暴力伤害,而是害怕在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所孤立。这种对归属感的依恋,便需要人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人是群居动物,因为渴望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是每个人潜意识当中都有的需求,是普遍性的人性需求。

   

所以,每一个人都对认同感、归属感有着强烈需要,这大约已经写在了人类基因里。因为如此,沉默的人数量越多群体越大,想打破这种集体沉默也就越难。

  

这就像一张渔网,网进去的鱼越多,渔网也就会收得越紧,想从这个网里挣脱出来就需要越多的力气。

  

故而我们需要崇敬每一个敢于打破沉默的人,不管他是说出“哪里有恣游、哪里就是我的……”的爱因斯坦,还是那个说出“国王没穿衣服”的孩子。虽然后者只是具备了童真,但这依然值得我们敬仰,因为他至少还没有受到污染。



 

我们要知道,历史上的那些打破沉默的先知,往往都命运悲惨。当光绪皇帝向北大第二任校长许景澄询问是否能够打败西方列强的问题时,许景澄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然而,仅仅只是因为说了一点真话,许景澄便被满朝文武污蔑为“勾结洋人”,随即遭到了强烈抨击,最后被拖去了菜市口砍下了头颅。

  

而睁眼观世界的郭嵩焘,更是忍受了一世的骂名。

  

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国王没穿衣服”的人,人们往往并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光屁股的国王、并不会夸赞这个人特立独行敢说真话,而是会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就你能?你那么大声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恰好能映照出他们自己的怯懦。

  

此后,“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罪恶和愚昧就被这种得体的沉默越养越肥。

  

人们习惯于用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恰恰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

  

人们愿意沉默并不值得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但是,你可以不勇敢、可以不发声、可以逃避,却不能阻止那些正义且有勇气的人说话,因为他们所争取到的光明,也一样能照亮你前行的路。

  

就象老罗的小区,你可以安心享受那些刺儿头所争取来的暖气,但你不能嘲笑他们的“较真”和“愚蠢”。


沉默,即帮凶。而恰恰是发声者的“愚蠢”,帮你们洗白了。

  

所以,沉默从来就不是金,最多只是纵容者拙劣的自辩。

点击关注

往期推荐:
优型锁砸碎别人头骨的同时,也砸碎了我们的未来
对不起,我死不悔改
活一天有活一天的不甘,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背后被捅了一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