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鸟,天生就不需要笼子
文摘
2024-11-28 23:00
山东
老家的房子好几年没住人了,为了防止鸟儿飞进屋里,烧炭的烟筒原本是用塑料袋堵着的。经过几年的风化后,塑料袋已经变得极其脆弱,早上一场大风下来,居然就碎了,然后钻进去一只麻雀。看到鸟儿,五岁的小外甥女很是兴奋,努力撵了半天,到底也还是没能抓住它。只是,鸟儿也是累了,便一直蹲在吊灯上不肯下来。鸟儿都累了,小外甥女更累,于是决定,要回姥姥家睡觉了。临走时,她怕鸟儿挨饿,还在茶几上放了两个碗,一个放了几片菜叶、另一个给抓了一把小米。然后,我便抱着她回家。睡了一觉,孩子很快就把这事忘了。直到第二天又来,在天井里看到一群麻雀,孩子这才又想去了鸟儿,便央着我再去老宅子看看。谁知去打开门一看,鸟儿已经掉在了桌子上,死了。我用手试了一下,居然还没凉透,显然是刚死不久。我说,它总想飞出去,就在屋里到处乱飞,看到玻璃就往上撞。时间一长,又累又饿,就死了。孩子说,我明明已经给它放了菜叶和小米,为什么它就不知道吃呢?我说,这种鸟儿不喜欢被人喂养,所以它不会吃你给的东西。我说,它若是吃了你的东西,就要陪你玩,那它就失去了自由,这叫吃人家的嘴软。孩子说,早上我去河边,看到很多老爷爷都提着一只鸟笼子,只要给它放几个米粒,鸟儿就高兴得叽叽喳喳直叫,有的还会唱歌。我说,这不是一种鸟,笼子里的那种鸟儿叫鹦鹉,死去的那只鸟叫麻雀。麻雀不喜欢被人喂养,也不喜欢住在鸟笼子里,更不喜欢给人唱歌。所以,一旦被人抓住,它就会不吃也不喝,宁愿把自己饿死。我说,麻雀喜欢天空,喜欢自由自在的捕食,但不喜欢住在笼子里,哪怕是大房子也不行,因为看不见天空。我说,鸟儿都很聪明,它会在屋檐下搭建自己的窝,这样就能避风遮雨了。我说,那也不一样,自己搭的窝,想什么时候飞出去看天空了就可以飞出去,但住在笼子里却必须要主人提出去时,才可以看看天空。所以,有的鸟儿天生就不需要笼子。孩子决定,要把麻雀埋掉,我便找了一张铁锨,在天井的泥地里挖了一个坑。将鸟儿放进坑里,沉默良久,孩子忽然说,我也像是住在笼子里,想去哪儿都要去问妈妈。 我说,那不一样,小孩就象是一只没长大的小鸟,需要先学会飞,再学会觅食,然后才可以离开妈妈。不会飞的小鸟,也象小孩一样,要天天睡在窝里,等妈妈抓到虫子喂它,不能轻易离开鸟窝。要不然,就会被老鹰和老鼠抓住吃掉;等它长大一点,会飞了,要跟着妈妈一起飞出去学习觅食,再去学习怎么躲避老鹰的追去,这才可以自由自在的飞在自己的天空里。
我曾多次看到类似这样的文字:虽然麻雀并不是神鸟,虽然你可以捉到它,但你若想驯服它,那都是痴心妄想。从你捉到它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开始绝食。也就是说,它在失去目田之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杀的方式来抗争。也许,在麻雀的思维逻辑中,要么获得目田、要么去死,麻雀是真正为目田而不怕死的动物。我相信这是真的。就像刚刚死去的那只麻雀,我能看到它的头上隐隐有渗出的血迹,惟一的解释,就是它一次又一次的撞到了窗子上的玻璃。喜欢天空,却总是不能习惯于舒适的生活,这麻雀同其他大多数鸟儿最大的区别。很多鸟儿,只要按照人类给它安排的方式生存,只要踏踏实实的吃饭、喝水、唱歌,就可以享受相当长一段安稳的日子。人也是如此,只要遵循规则与潜规则、听从父母与领导的要求,就可以在这一生中,过得很安稳。多数人,都会遵循着别人给他制定的规则,生怕面临麻烦;甚至为了逃避麻烦,而选择妥协。相比起坚持自我,妥协与服从要显得容易许多,也安全得多。可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是为了一些莫须有的“安全感”,从而放弃自己的自由、被别人安排人生,那他们与笼子里按时吃饭按时放风按时唱歌的鹦鹉又有什么区别呢?
研究表明,鸽子的上喙部位含有一种能够感应磁场的晶胞,这种晶胞是一种结晶状的类似磁铁矿的组织。正是这种器官让鸽子能够感应到地球磁场,从而为它们的飞行导航。这是它们导航和归巢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鸽子的这种磁感应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在某个地方长大时,其感应磁场的器官熟悉了当地的地球磁场状况。还有老鹰,它们的大脑与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结构相似,显示出极高的认知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学习和适应新的环境。悲哀的是,这种“新的环境”,显然就包括人类的训练。由此可见,鸟儿其实原本可以很聪明。之所以有的鸟儿看起来很笨,其实跟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联。一只从小就在笼子里养大的鸟儿,目之所及只有一圈坚固的铁栏,一辈子吃喝拉撒都在里面,终生与排泄物为伴,它也就习惯了笼子,不再有飞向天空的意图。人也是一样。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些人,只要吃饱喝足,生活按部就班,就像笼子里的八哥莺鸟一样,只要唱得让主人高兴、只要说得让主人愉悦,就能获得好的投喂,然后在无聊和空虚中等待生命的终点。很多人认为,只要他住的房间里没有铁栏杆就不是笼子,却忽略了笼子也可以套在他的大脑里。身上的笼子也许可以挣脱,而大脑里的笼子,却早已与他的灵魂融为一体,甚至还成为他值得用一生去捍卫的“荣耀”。就如很多人都会为了得到大人物的另眼相看、成为别人的工具而欣喜异常。 他们被束缚的不只是身边的空间,还有精神世界的尺度。
有太多的鸟儿在笼子里被动听从主人的指令而终于失去了翱翔的能力,也有太多的人在潜规则的控制下终于失去了对特立独行的向往。很多鸟儿从来都没有想过,唱歌不是它的使命,天空才是。也有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想过,成为工具不是他的使命,自己的人生才是。 我们大多数人,终生疲劳奔波,却只是世界的一粒微尘,平庸无常,甚至毫无色彩,却难以反抗。被动接受使命固然可悲、难以反抗固然可悲,但更可悲的是,绝大多数人已适应了唱歌、适应了成为工具,甚至以此为荣,而完全忘记了反抗。这样看来,大多数人都在别人的设置下,消耗掉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人生。因此,假如能当一只宁愿撞破脑袋也不愿意困在笼子里唱歌取悦主人的麻雀,其实也挺好。点击关注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