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角度来说,白酒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好行业。
首先,酒是食品行业中唯一没有保质期的产品。
很多产品如果过期无法销售只能当作垃圾丢掉,如新鲜食品或高科技制造业,一旦过了保质期或者行业发生重大改变,存货价值可能会归零(如过期食品饮料、BB机、胶卷相机)。而有些行业的存货,基本不存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问题,如高端白酒。酱香和浓香白酒随着存放时间的增长(一定时间内),乙酸乙酯等有益物质增加,辛辣味减少,反而更值钱了。
其次,白酒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饮品,具有很高的复购率。
在各种聚会、节庆活动以及商务宴请中,白酒常常是人们欢聚共饮的首选,是拉近人际关系的工具。美酒配佳肴,饮用白酒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白酒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社交工具,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传统习俗和多元口味,促使了人们对其的购买需求不断。
第三,酒行业永远不会过时。
酒有着悠久的历史,1000年前已经存在,今后的1000年里也将持续存在。
酒很难禁绝,清朝时康熙、乾隆都要求厉行禁酒,而到了咸丰三年,户部上疏表示应该解禁。美国1920年起实施酒禁,雷厉风行,但是,在正规市场被禁的同时,地下黑市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美国的黑社会开始发展壮大,犯罪率不断上升。1933 年,美国禁酒令在两方面因素推动下解除:一是酒类走私市场形成且具备较大规模,禁酒更偏向形式主义;二是美国经济在上世纪30 年代有所下滑,放开禁酒令后酒税可以很好的抵补税收缺口。
酒是人类无法割舍的基本需求之一,酒产业创造的税收是政府无法舍弃的诱惑。
这也正是投资“潮品”公司和“成瘾性产品”公司时,估值逻辑不同的原因所在——即使过去的增长是一样的,但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是不同的。这也是为啥白酒公司的市盈率比奶茶、手机或空调公司的市盈率高的原因。
第四,高端白酒有奢侈品属性,脱离了普通商品的功能属性,有提价权。
一些知名的高端白酒品牌拥有悠久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有稀缺性,是可以讲故事的产品,传统历史和溢价赋予其奢侈品身份。从产品边界来看,很多产品有不可打破的天花板,比如缺乏想象空间、增长受限。但高端白酒随着时间的沉淀,已经变成精神产品、收藏品、金融产品,有长期提价的潜力。
第五,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023年,中国有大约14亿人,美国只有3亿多人,日本更是只有1亿多人。而在印度,虽然也有14亿人生活在一个市场里,但是人们使用多种语言沟通,没有一种语言能让大多数印度人都听得懂。从在同一个市场里使用同一种语言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
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7万美元,且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未来将向2万,甚至3万美元逐步迈进,是早晚的事情。当中国人均GDP逐步提升时,消费者对于消费的品质、品牌和精神属性的需求会不断提高,对价格的敏感性则会不断降低,对高端白酒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第六,名酒酒厂在产业链上普遍强势。
白酒行业采取多级分销体系,酒厂,尤其是知名酒厂,在白酒流通环节占有支配地位。
头部酒企普遍是先货后款,能接受银行票据已经算是对经销商格外开恩了,合同负债里都是货真价实的营收。
名酒酒厂对经销商是有出货数要求的,如果经销商没达到销售目标,进货量不够,经销商就拿不到返点,甚至经销商地位也会岌岌可危。行业有周期,但白酒没有保质期,在酒市不景气的时候,经销商是酒厂的缓冲垫,平滑了面对行业短周期时的酒企业绩。
第七,名酒酒企普遍为国资控股,可预测性和安全性较高。
在传统市场经济理论视角来看,国有企业往往被认为管理效率更低,原因在于产权激励不如私营企业。但是,在中国市场,国资控股的知名酒企有制度性优势。
首先,在中国市场,因为历史原因,最知名的白酒品牌都归政府所有,国资垄断了最知名、最优质的白酒资源,占据了这些得天独厚资源的国资酒企,往往比后来者更容易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其次,中国市场的国资控股酒企,普遍是当地就业、税收的支柱,有来自国资系统的强力监管,有利润考核指标,有分红率要求。这就保证了大部分国有企业,其管理是可以预测的。这种可预测的管理,所依赖的是一套国资系统的管理制度,因此和谁当董事长、总经理的关系并不是太大,投资这类企业财务作假风险较小,使用财务技巧侵吞小股东利益发生的概率低。
最后,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法律框架和诉讼机制有待健全,因此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不可预测的政策风险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白酒企业,特别是高端白酒企业,可以说是确定性极高的印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