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必要成为万事通,不要试图什么投资都想做

楼市   2024-12-02 07:01   上海  
本周,贵州茅台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中透露出几个关键信息点:
产品供需状况:当前,公司主流产品供不应求,不存在纾困的问题。
市场拓展策略:公司有供需适配的问题,茅台计划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目前,销售渠道主要分为自营体系和社会经销体系两大块。自营体系以“i茅台”为代表,而社会经销体系则涵盖商超百货、餐饮、烟草、电商等多个渠道。经销商渠道的优势在于深耕市场,它们既是茅台的防水墙,也是蓄水池。未来,茅台将着力发展私域流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未来增长预期:对于2025年的经营,茅台管理层持乐观态度,认为无需过分担忧。
茅台是计划性非常强的企业。2024年上市公司的经营计划目标是增长15%,从前三季报的数据来看,茅台实现这一目标没有无悬念。
明年的业绩会如何呢?
根据茅台的规划,到2027年,茅台集团的营业收入预计将突破2400亿元,利润总额预计将突破1400亿元。2023年,茅台集团的营收已达到1644.8亿元。按照这一目标,从2024年开始,茅台只需保持年均10%的营收增长速度即可。
茅台为求高增长而采用激进手段的动机并不强,而且从张德芹的管理风格来看,他比较求稳,未来两年茅台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在求稳的前提下顺势而为。
当前经济形势下行,白酒行业面临压力,理性来看,茅台应为2025年设定一个低于2024年15%的增长目标。
茅台酒历来以产定销。2021年生产的基酒将对应2025年的销售,而2021年的基酒产量比2020年增长了12.4%。这意味着2025年飞天茅台的基酒供应将同比24年增加12.4%,在“公司主流产品供不应求”的背景下,茅台没有理由不销售这些酒。
因此我预计明年的经营计划增长率大概率落在10~12%之间。
退一步讲, 即使茅台明年零增长也无大碍,当年没卖掉的酒,未来只会让股东赚的更多。
“茅台十五年”是茅台常见的一款年份酒,它是以储存在酒窖中十五年的老酒作为基酒,再与不同年份、不同轮次、不同典型酒体的酒相互勾兑调味,最终精心勾调而成的茅台酒,而不是整瓶酒都存放了15年。
出厂前已经是4年基酒酒体的普茅存放了10年后,跟新出的茅台十五年相比,哪一个口感更好?茅台集团前总工程师吕云怀回答说是茅台十五年更好,陈瓶存放的陈化效果不如对应的年份酒。
根据茅台的招股说明书,茅台15年年份酒是用不低于45%的15年的基酒,勾兑而成。
后来情况有些变化,根据2019年白酒新规,年份酒的基酒比例不低于80%,也就是说,一瓶15年的陈酿,酒体中至少有不低于80%的储藏了15年的基酒,和不高于20%的其他年份基酒。
知道以上信息后,我们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2025年茅台就有些滞销,利润零增长,在其出厂价不变的前提下,茅台这多出的12.4%的基酒留下来了,会怎么样呢?
目前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是1169元,茅台15年的出厂价约5000元(网上信息显示的,如有误请指正)。
假设未来11年里,茅台酒的出厂价不提价,茅台15年价格也没有变化。
则这部分留下来的基酒,第一年的出厂单位价格=1169元/500ml=2.338元/ml
如果留到11年之后,从4年基酒变成了15年基酒,其出厂单位价格=(5000元-100ml*2.338元/ml)/400ml=11.92元/ml
11年增值4.1倍,年化增值率为16%。
如果明年经济持续下行,市场不景气,茅台选择将部分基酒留下来,这无非是将利润转移到了未来而已,而这部分留下来的基酒的潜在增值收益率,是年化16%。
这个思想实验并不严谨,没有考虑年份酒与普通茅台的量价关系,但大体能得出茅台酒不怕某年不好卖的定性结论。
正如段永平说过的:“ 电子产品行业要是碰上不好卖的时候,后果是很严重的。茅台碰上不好卖的时候,只是被动地又多了一些年份酒而已,以后赚得更多。”
在过去的24年里,茅台不仅是一款酒,更是许多投资者财富增长的催化剂。
过去24年,茅台成就了很多投资者。
本次推送的次条文章《茅台与投资,终身的事业》,这篇文章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作者张亚群,是一位长期投资茅台的个人投资者。他24年来坚持一个简单的策略:将茅台的分红再投资茅台。24年之后的今天,推测他的投资净值从1增长到354,年化收益率高达27.7%,目前他持有的茅台股票市值已达到很多钱。
张老师的这篇文章引发了我的几点感想。
第一,好的投资,最重要的是找到好企业。
只要愿意去寻找好企业,我们总会发现现实世界确实总有那么一些生意,他们简直就是“注定如此”,稍加学习你就能几乎确定地预料到它必然持续产生现金利润,而且完全不需要处理设备、清空存货,也不需要解雇员工,甚至往往还需要增加员工,增加薪水,多发奖金。
研究的时候,可以按照好行业>好公司的顺序去做筛选,但做出投资决策时候,顺序一定是好公司>好行业。
第二,买足仓位,仓位才是决定投资结果的根本。
10000元的投资上涨20%有2000元的盈利,而1000元的投资上涨100%也仅盈利1000元。
3%以下仓位的投资,不具备认真讨论的价值。这种小仓位的股票,即使这是一只十倍股,除了让你吹个牛之外,财富上有什么大意义?
拿自己小仓位的十倍股出来炫耀的投资者,我不认为这有啥骄傲的,相反,他应该懊恼才对。
反过来讲,确定性一般的企业,他敢重仓吗?能让我们放心重仓的企业,一定是那种确定性很高的企业。
不要只是为了投资组合多元化,而分散投资于一些你并不了解或确定性一般的公司,对于好企业、好机会,就是要重仓,要有足够仓位。
第三,长期持有、拿得住。
24年以来,茅台股价涨跌幅超过30%的就有12次,2002年下跌34%,2008年下跌53%,2013年下跌39%,2004年上涨44%,2006年上涨93%,2007年上涨162%,2009年上涨56%,2014年上涨48%,2016年上涨53%,2017年上涨109%,2019年上涨101%,2020年上涨69%。
这24年间能够长期持有茅台的投资者并不多。大部分投资者在股价大跌时被市场淘汰,也有一些资深的茅台研究者,如董宝珍,在股价大涨时选择离场,错失了后续的增长。
真正的财富创造,在于拿得住优质公司,让复利发挥作用,正如芒格所说:“大钱不在于买卖,而在于等待。”
第四,把能力圈范围内的投资做好,就足以变富了。
若要论及最近哪只股票最热门,许多人的答案可能与我一致——中海油。
但这只股票对我而言实在是太难了,是我的七尺栏杆。
能源企业的业务看似简单,产量乘上价格减去成本就是总利润。但市场充满了竞争性的企业,你不提高数量,别人就会提高,与其被抢走市场,不如先下手为强,结果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导致企业增产利更低,这就是能源股周期的由来。
在能源供不应求的时候,量价齐升,顺风顺水,做什么都是对的。
但在能源供大于求的时候,阴跌的时候,做什么可能都是错的。
例如说中国神华,这几年回报特别好,但是从2007年10月9日上市算起,截止今日,上市以来年化投资收益率为2.18%。这里已经采用了分红再投入投资收益率计算。长期回报跟腾讯、茅台相差甚远。
原因很简单,当时是周期高点,估值高点,买太贵了。
尽管中海油在中国海域内占据垄断地位,单位成本最低,但石油产业的复杂性和油价的不可预测性使得业绩难以把握。
我曾在2020年初投资过一只石油基金,亲眼目睹石油期货价格匪夷所思地跌入负值,石油交易的复杂性令我震惊。
我并不否认中海油的价值,只是确认它超出了我的能力圈。即使我努力研究,也无法完全理解,因此我选择保持距离。在腾讯、白酒等其他行业的估值并不高的情况下,我没有必要强迫自己投资于不熟悉的领域。如果用“一生20个打孔”的方式来做投资的话,我没必要一定要投资海油。
我有个朋友说他对买入的要求很高,不买跟踪时间少于2年的股票。这种做法我很欣赏,我的要求略低了些,不买跟踪时间低于三个月的企业。一定时间跨度的要求,可以让我避免盲目迷信自己研究的“深度”。
每到财报季,我都会把张坤、曹名长等优秀基金经理的新增持仓研究一下,回溯一下我的研究“黑历史”,大部分一两周内做出的“深度研究”,不过是充满偏见与谬误的臆想罢了。
正如段永平所说,看懂一家公司不会比读一个本科容易。他告诫投资者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然早晚会栽的。
巴菲特也强调:“你不需要研究每个公司,投资只需要你做出少量确定的好决定就能取得好成绩。”
王富济长期持有片仔癀,张亚群长期持有贵州茅台。
一定会有人说:王富济为啥不买茅台?垃圾;张亚群为啥不买片仔癀?垃圾。
这就是很多人的问题,看不起长期专注/重仓持有/自身能力圈范围内/简单易懂的/优秀企业/的投资者,他们眼界很高,啥投资都想做,认为自己啥都搞得明白,啥钱都能赚到,但到最后成了股市中的“知道先生”,除了啥都懂一些之外,懂的都不深,持有的都不踏实,赚的都不多。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投资视角、风险偏好以及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理解。
投资的真谛在于找出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好企业,并耐心持有,让复利发挥作用。
不要眼红能力圈范围外的千倍万倍,那不关我们的事, 稳稳当当地在我们认知范围内赚钱,就已经足够了。

莫书房
做有价值的事,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