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个事:对于一个人的需求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事实上,有一个要素是要摆在上述任何一个要素之前的,那就是安全。
安全跟健康一样,对任何一个人的重要性永远是最前面的“1”,其他所有东西都是后面的“0”一样,没有最前面的这个“1”,后面再有无数的“0”, 比如再多的金钱、地位、成就,也是白搭,啥也不是。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治安则是守护这份财富的盾牌。作为一位父亲、丈夫,今天我不聊投资,聊聊治安。
1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最近无差别伤人的案件频发。聊个案容易被删帖,我不展开了。
理论上,一个时期内的犯罪率与失业率是成正比关系的,失业率越高,犯罪率就越高,失业率越低,则犯罪率越低。
我国历史上的犯罪高峰,第一波高峰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
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知青返城,农民也可以进城务工,城市中的待业人口越聚越多,一度超过两千万。但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失业率高企,大量的失业人群没办法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挣钱,导致社会治安岌岌可危, 那时候抢劫、偷盗案件多得吓人,不得不几次发起严打。
第二波犯罪高峰是1998年到2004年,原因是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潮”。
下岗潮让大量职工失去了收入和福利,生活陷入困境,人没钱没工作,尊严和归属感都没了。
重庆大学有一个研究,在分析了这段时间的数据后发现,每万人中下岗职工增加10%,被逮捕的人数就会增加0.2%,被起诉的人数增加0.3%。
中国治安的拐点出现在2015年。从那年开始,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尤其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犯罪问题的呢?依靠经济发展和治安投入。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从此一飞冲天,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社会上岗位需求一多,犯罪率自然就下来了。到了2015年,失业率非常低,甚至出现了“民工荒”“用工成本上涨”的问题。老百姓找工作容易,收入提高,谁还愿意去犯罪?
再有2015年之后侦破效率大幅提升。
80、90年代,案件侦破效率低得可怜。但是到了2015年,政府投巨资建的天网系统基本建成,几千万个摄像头和各种先进识别技术,让案件侦破能力大大提升。2017年,英国BBC记者在贵阳挑战天网系统,结果7分钟就被逮住了。
大一点的刑事案件,追逃成本三四十万,多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2015年之后,地方政府财政充裕,警方经费充足,案件侦破率自然就上去了。
总的来说,2015年之后,就业率的提升降低了犯罪动机,犯罪成本的提高减少了潜在犯罪冲动,这就是治安好转的原因。
2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社会治安还是可以的。
2020年,美国《全球法治》杂志搞了个全球治安最好的国家排名,他们通过家访、电话、问卷等形式,调查了全球144个国家的十几万人。从人们的安全感、对警察的信心,以及自己遭遇犯罪的经历等方面进行调研。最后结果显示,中国以94分的成绩,名列世界第三位。这个成绩是相当优秀。
在中国,每十万人的谋杀人数是0.53起。相比之下,俄罗斯是8.2起,美国是4.957起,英国是1.2起。还有一些国家更高,比如巴西是27.383起,南非是35.9起,墨西哥是29.071起。这个数字,一对比就能看出差距。
2023年,美国有4.3万人死于各种涉枪事件,平均每天发生1.5起大规模枪击案,平均每天死亡约117人。芝加哥一个周末曾经发生过101起枪击事件,而芝加哥人口不过270万。你能想象上海每天发生1010起枪击案吗?
事实上,中国依然是全球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治安水平比绝大部分国家的治安水平好得多,包括大部分发达国家。
我丈母娘前段时间去西班牙和葡萄牙游玩,在里斯本、巴塞罗那,她都看到吉普赛人试图当街偷抢团友的东西。这种场景,在中国已经很难见到了。
大部分国人在出国的时候才会意识到,中国的治安太好了。
但当你习惯一件事情时,你往往就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就像你认为呼吸、吃饭、睡觉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样。当事情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会缺乏警觉。
3
治安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那些没饭吃、没活路,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偷去抢的;第二类,是那种跟人结了梁子,非得来个鱼死网破的精准报复;第三类,是那些对社会不满,随机报复的独狼式恐怖行为。
最头疼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这两类问题,你就是建个无比完善的天网系统,也防不胜防。它们就像是不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啥时候会炸。
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犯罪行为也跟着增加。
最高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检察机关批准和决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有36.7万人,同比上升了18.5%。这个数字,还是在2023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增长的。2023年,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有72.6万人,同比上升了47.1%。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审结了5.2万件,涉及6.2万人,同比增长了17.2%,发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也增长了41.5%。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当下经济下行的时候,各类犯罪的绝对数量都在增加。
经济不景气,社会整体焦虑,一些原本可以控制的小矛盾,也可能升级,变成潜在的大风险。
4
在这种背景之下,作为个体的我们能主动做些什么呢?
罗翔老师提过一个“幸福者退让原则”,意思就是说,你要是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在外头遇到有人挑衅,最好忍一忍。这可不是因为你怂,而是因为你有更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这种退让,不是软弱,而是在特定情况下,权衡利弊后的一种理性选择。
现在社会上戾气重,我们平时尽量与人为善,少争执,能退一步就退一步。
比如说,外卖、快递、专车服务不好,谨慎投诉,多说声谢谢。开车别加塞,别人加塞,大度点,让他先走。
别养成遇事就跟人争对错的行事习惯,你以为只是吵几句,分个对错,却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谁也不知道自己面对的陌生人之前经历了啥,是否已经濒临崩溃。你们之间的争吵,可能会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把他逼急了,啥事都干得出来。
可能对方刚喝完酒失去理智,可能他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报复心理,有的可能刚失业,离婚,走在崩溃边缘。任何时候都别低估危险,你的一时斗气,可能激发对方人性的恶,让自己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很多人会觉得忍下去太憋屈了。但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垃圾无赖,不讲道理,也许大多时候彼此都是正常人,但万一遇到疯子呢?只要遇到一个,你的一次计较,就可能把自己和家人的一生都搭进去。
哪怕在当时看来吃亏了,但从长远看,我们护了自己周全,护了家人安稳。
总之,三尺之内,尽量别跟陌生人起争执。
三尺之外,我们能做的有限。人多地方,尽量少去。远离戾气满满的人。离那种一眼就能看出丧气的中年男性远一些。
也就这些了,剩下的就听天由命了。
5
从数据上看,我国的治安情况还是挺不错的。中国人勤劳耐苦,而且我们是个储蓄型社会,不是那种外国的透支未来、寅吃卯粮的提前消费型社会。所以,对经济下行,我们还是有点抵抗力的。
但是,如果经济一直不景气,犯罪率可能会有所上升,我们在行为上最好做些防备。
我有个女性朋友,她父亲是个老刑警,就特别叮嘱她,买车别买粉色的,房门外侧和窗户上,也别贴那些可爱的装饰,免得招惹针对年轻女性的随机犯罪。
我们平时也可以做些类似的防备。比如孩子的上下学,家长尽量护送;女性家属独自外出时,提前安排好行程,手机上开启能让家人看到定位的功能;跟陌生人接触时,财不外露,也别轻易交心……
最近三十年,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盛世了,未来三十年大概率也会不错。但这个世界毕竟不会成为桃花源,我们在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这件事上,得时刻保持警觉。安全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这就是人生的“1”和“0”的关系,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