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拒绝海康威视的理由:科技股太复杂了
巴菲特一直对科技股持拒绝态度,在1999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道出了他不买科技股的原因:
“几家我们拥有较大投资部位的公司其去年的经营状况令人不太满意。尽管如此,我们相信这些公司会继续拥有重要的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种可以让长期投资获取不错成果的商业特质,查理和我有时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也不敢百分之百保证一定没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来不买科技类股票的原因,尽管我们也承认它们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将会改变这个社会。我们的问题——这一点并不能通过学习和研究就能得到解决——是没有能力分辨出在参与竞争的各项技术中,哪一项技术会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这也是我一直拒绝海康威视的原因,我一直觉得海康威视太复杂了,始终没有把它纳入持仓,甚至也没纳入我的研究对象,我的顾虑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业务复杂,它的业务不仅包含种类繁多的各类安防产品,还有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汽车电子,虽然看似都是以视觉类业务为主线,但普通投资者想看懂它各类业务的特点、竞争优势、利润空间,非常难。
二是经营环境复杂,海康威视的业务遍及全球,地缘政治对它的经营影响很大,而这方面投资者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导致投资者以未来自由现金流计算出的内在价值的置信度不高。
三是技术迭代的风险很高。海康威视这类高技术领域,暂时的竞争优势形成不了护城河,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但创新的内在逻辑意味着海康威视很难持续保持技术领先。巴菲特说:“永远发生着剧烈变化的地形上,不太可能建造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投资的结果通常不取决于这片土地多辽阔,而主要取决于立于一隅的城堡是否坚固。而海康永远有被颠覆的风险,难言有固若金汤的城堡保护着它。
四是它的经营受宏观经济影响很大,缺乏像茅台那种穿越周期的能力,这点生产普通产品的企业通病,无需赘述。
五是大股东对小股东不够好。之前常有人说茅台不回购,即使现在回购了金额也很少,账上沉淀着大量无效资金。这其实是传统国企的通病,领导喜欢将资金控制在自己手上。但反过来说,这样的公司也不会不断增发新股、大股东减持、质押,股权上是比较稳定的。海康威视在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的变动导致了一次性费用的增加,影响了当年净利润;2022年定增29亿,稀释了投资者权益;有前景的子公司分拆独立上市,长远看我认为股东是吃亏的,反观腾讯的管理层厚道多了,始终没分拆微信。以上都是让普通投资者心存芥蒂的地方。
后两点还好,前三点于我而言十分劝退。
归根到底,一般人搞不懂那些复杂的科技概念,如果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或者天赋异禀,投资者还是尽量投资于业务简单清晰的公司为妙。
2.简单易懂的企业,投资者才可能估算出大概的内在价值
在1994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强调投资者要投资简单易懂且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投资人应当了解,你的投资成绩与奥运跳水比赛的计分方式并不相同,难度高低一点都不重要。你正确投资一家有着单一成功要素、简单易懂并且可持久保持下去的公司,与你投资一家有着多项竞争变量且复杂难懂的公司相比,即使后者已经过你缜密而深入的分析,它们的回报最终也差不了多少。”
在1993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又进一步指出:“每个投资人都会犯错,但只要将自己限制在少数几个容易了解的投资对象上,一个有智慧、有知识和勤勉的投资人,一定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者的回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自己投资的公司的理解程度,而这种理解,不仅取决于投资者自身的能力,也取决于公司的业务是否简单明了。
巴菲特偏爱“简单易懂”的企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类企业更易于估值,巴菲特在2005年致投资者的信中写道:“一家企业的未来越不确定,内在价值的计算结果偏离真实情况的可能性就越大。”只有针对“简单易懂”的企业进行估值,估值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对一家业务简单、现金流稳定的公司进行估值,要比对一家每年基础业务都具有高度波动性的公司进行估值更容易。
在分析一家公司时,投资者往往会遇到无数复杂因素,包括成百上千的数据点、厚重的财务报表和各种可能的结果。但投资上“少即是多”,如果判断这家企业未来价值涉及的变量太多,过于复杂,不妨转向下一家公司。
正如巴菲特所强调的,投资回报并不与投资标的的复杂性成正比。投资者应该追求那些能够提供清晰视角和稳定预期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更有可能带来置信度足够高的回报。
3.简单易懂只是必要条件
投资简单易懂的公司, 不意味着只能投某个特定行业。如有些认为价值投资者只能投资消费股,认为简单易懂的消费股都可以放心投资。
巴菲特最知名并且也是长期以来持仓最大的可口可乐,是1988年买入并在1989年大幅增持的。而那个时候可口可乐已经诞生了106年,距离1950年上市也已经过去了近40年。作为投资大师,对于从小自己就消费的可口可乐,巴菲特依然保持了多年的关注和研究才大举买入,这难道证明消费品的投资很简单吗?
业务简单到没有门槛的消费品公司,虽然业务看起来简单,但越是门槛看起来低的东西,意味着竞争越激烈。
我们说投资消费品公司能带来超高的回报,但是在这背后,到底出现了多少同行业中的失败企业,或者说这些成功的企业如果放在整个行业背景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可能结果血淋淋。
白酒企业的业务看似简单,但茅台与洋河,与老白干,与江小白,是完全不同的生意类型,理解茅台的未来可能容易些,预估出未来某段时间的利润和合理估值似乎不难,但同样是白酒生意,理解其他白酒的内在价值并不简单。
贵州茅台,凭借无与伦比的品牌优势、一贯的品质保证,以及建议零售价与市场实际售价之间的巨大差价所构成的安全垫,加之其产品的稀缺性,使其业绩具有可预测性。投资茅台的决策关键点非常清晰,投资者仅需关注其基酒的产量,并预测未来某个时间的合理市值,便足以据此作出大差不差的投资决策。
相较之下,五粮液的投资情况则稍显复杂。它不仅需要考虑不同香型白酒之间的市场竞争,如高端酱香型市场中的茅台独占鳌头,高端清香型市场中的汾酒独树一帜,而在高端浓香型市场中,五粮液虽占据主动,却面临着老窖、洋河等浓香品牌高端单品的冲击,这些品牌不断推出新产品,稀释了五粮液高端浓香型的稀缺性。同时,五粮液还必须应对同价位段白酒的竞争,尤其是在千元价位的市场中,普五不仅要与老窖、习酒等品牌竞争,还要面对茅台1935等茅台系列酒产品的冲击。尽管普五的市场地位相对稳固,但它并未能像茅台那样在2000元以上的超高端市场中占据绝对垄断,五粮液在定价权上并不如茅台那样强势。
至于像古井贡酒、洋河、今世缘这样的地区性白酒品牌,其投资决策的复杂性远超过贵州茅台,投资难度也大于五粮液。影响这些品牌的经营业绩的变量更多,增加了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
我很反对将投资白酒等同于价值投资的说法。从商业模式来说,茅台跟洋河是两种生意。行业如何只是分析企业的一个背景因素,简单易懂的业务只是投资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这家企业是否具备特许经营权。
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症状:某一特定业务类型的企业都是可以投资的,而且只有投资这样的企业你才算是价值投资,其他所有都是歪门邪道。
从A股最早时候的五朵金花,到2006年开始的万科、招商银行的“皇冠论”,再到2008年之后的“消费品、医药股崇拜”,再到现在高股息、煤炭、电力、银行,总有人在某个特定时期会坚信,只有买某类行业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投资不关乎口号,只在乎事实。巴菲特所强调的“简单易懂”不是指某种特定的业务,而是企业是否具有实实在在的特许经营权。
4.结尾
我们应当倾向于投资那些涉及变量更少、确定性更高的企业,并为这些企业设定更高的仓位上限和更宽松的买入条件。这种思维将有助于我们以更高的确定性和更低的风险,实现投资组合的稳健增长。
如果你搞不懂太多的企业,不妨放低些投资组合的回报预期,放宽对仓位中行业配比的执念,只专注于你理解的少数行业和企业,毕竟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理解你的投资对象才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
放弃七尺栏杆,选择一尺栏杆,这是看似非常简单的投资道理,但事实上,从众多失败案例来看,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最终就是栽在了这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投资常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