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咩咩”声响彻村庄
民生
文化
2024-12-06 19:53
山西
欢迎投稿
讲述原平精彩故事 展示原平锦绣河山
介绍原平经典风物 弘扬原平菁华文化
邮箱:505569954@qq.com
微信:zhtixj 抖音:YPGS999
“嘟”、“呜呜”、“吱吱吱”,梦中,传来一阵忽远忽近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吹“咩咩”的情景!阳春三月,是草木萌发的季节。几阵东风吹过,村后崖头上的桃花开了,一崖头红艳艳的桃花把崖下的村庄打扮成了一个新媳妇;几场细雨落下,村前河畔枯瘦了一冬的杨树泛出青色,泛青的杨树就像一个健壮的愣后生。小河淌水,长空雁叫,耕牛高哞,窝了一个正月的大人们都走出家门,扛着锹,拿着耙,将沤好的粪肥一遍遍翻熟,吆着骡子,背着篓子,一遭遭把粪送到田间地头。冰河消融,贪玩的孩子们失去了冬日乐园,正愁肠满怀的时候,一崖红粉,一河畔的杨树林又是我们柳暗花明的桃花源。呼朋引伴,我们向村庄后陡峭的悬崖栈道攀登,把大人们的“小心跌下来”的叫喊丢在春风里。石栈道低处的桃花已经开始凋落,折一枝,凑鼻子前一闻,淡淡的苦香,用力一摇,崖頂上落下了碎纷纷的桃花雨!“灰娃娃们,欢些下来!”桃花雨落在了崖下的屋顶上、院落里,三奶奶蹒跚着小脚,举着拐棍仰着头朝我们呐喊!我们嬉笑着,蹬着坚硬的岩石,拽着多刺的灌木,向高处那一簇簇开的正艳的桃花丛攀登。上了最高峰,身前身后都是一簇簇的桃花,淡粉的,艳红的,含苞待放的,仿佛给山们穿了一件带香味花衣,我们在这花海中蹦跳,欢呼,折几条柔软的花枝,编一个粉艳的花环,戴在头上,藏在灌木丛中,我们也成了一簇簇桃花!坐在崖顶平坦的大石上,村庄风光尽收眼底。对面是连绵起伏的南山,白的桦林,绿的油松站满了坡,层层田地错落有致,羊栏河波光粼粼,一路欢歌。村庄依偎着北崖,北崖怀抱着村庄,形成了一个弓形,村前的拦河坝就是那弓弦。“咱们扭咩咩吹哇!”听着放羊的二娃对面坡上回荡的信天游,不知道是谁又想到一个乐子。一呼百应。大家各自寻找合适的桃树枝条扭“咩咩”。扭咩咩是个技术活,红褐色的桃花枝条,不是每一枝都能扭,要嫩枝,枝条上不能有疤,从枝条根部用力向下一撇,从枝条细处用小刀割断,一手握住根部,一手左右扭动,使树皮与里面的枝骨分离。用力要均匀,力道大,桃树皮就裂开缝,咩咩就没有效果了。待扭动到外皮与内骨完全滑动时,由枝条根部向枝捎一抽,一个空树管就出来了,将树管细处捏扁,用小刀对称削去外皮,咩咩就做成了。小伙伴们排在崖头上,挺起肚,鼓起腮帮子,两只手捏着咩咩,“嘟嘟”、“呜呜呜”、“吱吱吱吱”,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桃树皮小管管,就有了蓬勃生命力,发出了呼唤春天的奏鸣曲,在崖头唱响,跌落在下面屋顶的瓦片上,在山谷里回荡,惊飞了河畔的一群麻雀,桃花们都羞红了脸。送粪的人们跑的更欢了,骡子脖子下的铃铛也和咩咩声应和着。三奶奶也不呐喊了,柱着拐杖,靠在了石墙上。田头地间,散满了星星点点的粪堆,崖上的桃花也凋落了,桃树的枝骨与皮紧紧结合在一起,桃花的咩咩扭不动了。河畔那泛青的杨树,枝头早已经冒出了嫩绿的叶芽,风中洋溢着杨树油脂的浓郁的味道。高高的杨树上,架着喜鹊的巢窠,我们攀上去,拿走了喜鹊窝里的蛋,喜鹊爹妈“喳喳”骂着这些坏孩子。杨树枝条正嫩,是扭“咩咩”的好材料,我们的技术又有了用武之地,虽然杨树油粘了一手,每个人却扭了好几个咩咩,嘴里吹个小的,耳朵上别个大的,腰间挎个特大号的。杨树咩咩音调高,音质脆,吹起来更有韵味,我们大街小巷里吹来吹去。嘟嘟嘟”,是海边的小螺号,“呜呜呜”,是乌苏里船歌,“吱吱吱”,就是小老鼠上灯台!大队的墙根下,老年人也多起来了,或站或靠或坐,吸几锅旱烟,唠几句家长,看着我们跑来跑去,吹吹打打,不由得说:“这娃娃们,精神得很啊!”受了娶媳妇、发引的鼓手班的吹笙箫的启发,我们找了麻秸秆做笙箫。麻秸秆色白质硬中空,用烧红的铁丝钻了八个孔,把咩咩安装在頂端,边吹边按放那八个孔,居然也能有音调的变换,吹的也像模像样了。记得那一次,我们在一家人新盖的房子里吹咩咩,站在院里还嫌不过瘾,就爬上了窗台,排成队,吱吱呀呀吹起来,也学着鼓手的样子手舞足蹈,结果一脚踏空,脸朝下腾云驾雾了一阵,掉到了窗台下的石头堆里,额头一阵剧痛,肿起了一个黑紫大包,小伙伴们说像晋剧戏里的包青天。拍拍身上的灰土,揉揉头上的大疙瘩,继续吹打。整个春天里,咩咩声声,响彻村庄。如今,远离了故乡,远离了那方水土。春天,桃花依旧开满山崖,河畔,泛青杨树枝头嫩芽正绿,只是村庄里没有了孩童的身影,春天,再也听不见咩咩的声音。“嘟”、“呜呜”、“吱吱吱”成了我记忆里春天最嘹亮的歌谣,时刻在心头缭绕着那缕乡愁!王志华,实验中学教师。爱读书,好写作。闲暇徜徉山水,夜阑鼓捣文字。